APP下载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研究

2018-01-08傅永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学科整合新课标信息技术

傅永飞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以满足信息化的巨大需求.目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教育的改革.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上的核心价值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因此,在教育部提出全国中小学都要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时,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也需要随之加强.为了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知识的整合,本文通过结合教育改革制度与实践经验为主,探讨分析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研究.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学科整合

数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门自然科学,具有强大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数学教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把数学学科变成形象有趣的学科.信息技术整合数学知识内容,是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会带来很多的好处.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学生学习数学内容时,大多感觉枯燥乏味,并且难以看懂,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数学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都可以应用到生活中每一个地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应该着重注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二)”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现生活中一些轴对称的图片,比如,书本、排球、足球、篮球、柜子、风扇、笔盒等,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总结规律,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出更多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比如,在教师讲授“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由小红、小明、小聪三个人平均分享的一个月饼,每个人将得到三分之一块月饼,让学生充分了解内容的真实性及具体性,对学习内容更有把握,之后再对重点知识进行引导和梳理.然后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同样大的4份,将一份或者几份涂上颜色,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提出疑问:“每一种颜色是几分之几?”“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学会在自身周围寻找和数学相关的物品,大大激发其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

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教学形式进行整合

依托信息技术,整合教师教学形式,主要要求就是将现代化教育手段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融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教学讲解过程中利用已有的教学课件,也可以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或者通过其他电脑软件利用自己觉得符合教学要求的素材制作出新的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对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进行演示,或者是用flash动画等形式将知识形成过程和动态变化过程展示出来,还可以用外接传感器对一些目前看不到和没有办法通过前两种方法演示的现象进行演示,协助学生更好更快理解相关知识难点.这样一来,通过教师在课件上的精心设计与在素材上的合理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投影等教学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被多媒体计算机所取代,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教师可以在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对问题进行讲解.“长颈鹿的高度是小狗的3.5倍,并且长颈鹿比小狗高3.65米,列方程求出小狗和长颈鹿的具体身高.”通过在小狗和长颈鹿的身高差距标出一个红色线段,写上3.65米,让学生直观认识到长颈鹿与小高的身高差距是3.65米,之后在长颈鹿的旁边加一个对话框,对话框中添加文字:“我的高度是你的3.5倍.”让学生在长颈鹿的“自我介绍”下,更加形象生动地了解该题的另一个列式的重要条件.所以,学生在教师的课件演示下,能够将题目的脉络分析清晰,从而设小狗的高度是x,列出方程:x+3.65=3.5x.这样的教学方式省时又高效,使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方便,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又如,在教师讲解“三角形”的新课时,可以通过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演示生活中典型的利用三角形性质的实例,比如,金字塔、高架桥、七巧板中的三角形、行人慢行提示牌等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形状打造外形呢?利用了三角形的什么性质?”在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同时,引入新课的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效果更加事半功倍,课后布置作業,让学生们在网络上查找出更多有关三角形应用的例子,调动其学习自主性.

三、以信息技术为基石,对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一)根据不同层次进行不同水平的教学

每名学生的条件和基础都各不相同,有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速度和水平都远高于他人,所以教师只有尊重每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名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和提升,根据学生不同的信息技术掌握程度给其制订出不同层次的学习安排.

例如,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时,教师需要设计分层布置作业方案,这时将学生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A、B、C.层次A的学生以掌握基础知识内容为主,对学生充满信心,适当鼓励,充分发挥潜力;层次B的学生争取做到不出现缺、漏、忘、记忆混乱等现象,要求掌握教材内容;层次C的学生要求掌握全部教材内容,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教师应该将作业难度进行分层,通过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展示:必做题(87-59-49等题),提升题(87-87×78-17等题),挑战题(87-78×87+65×57等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水平来完成相应难度的作业,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二)适当使用多媒体endprint

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教师要求其强制性学习某学科知识,等于将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扼杀在摇篮里.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现象,在课堂上很容易觉得疲惫,导致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等情况,这时适当地通过多媒体的手段来刺激、吸引学生,增加新的兴奋点,使学生重新集中涣散的注意力,进而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2].

例如,在学习“量一量”知识点时,教师在多媒体上放映不同动物的形象,放映一个动物形象的同时,播放该动物发出的趣味叫声,在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课件上,之后教师再安排趣味竞猜的活动.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现长颈鹿的形象时,播放长颈鹿的叫声,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一般长颈鹿的高度是多少米,后面教师再利用鸵鸟、企鹅、鲸鱼、巨蟒等动物进行类似前面的教学环节,增加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多媒体环境下,按照每一名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教师在进行五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前的复习工作时,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列出一些可能会出现在考卷上相应考点的题目:1.下图是一个长方体容器,容器中的水有多少升?2.杨阿姨把60 kg和80 kg苹果分别装在若干个纸箱中,梨和苹果正好装完,同时每箱梨和每箱苹果的质量相等.杨阿姨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3.一个长60 cm、宽40 cm、深30 cm的长方体水槽里装有深20 cm的水.放入3个同样大小的钢球,使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水深为30 cm.每个钢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4.小明的房间长、宽、高分别是4 m,3 m,2.8 m,他想在房间的四周贴上墙纸,已知每平方米墙纸12元,买墙纸要花多少元钱?(除去门窗面积12 m2)5.把1.5 m长的长方体木料锯成相等的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32 dm2,你能算出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吗?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分别对应五道不同的题目,给他们十五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写出解答过程和答案,之后安排一名小组代表上讲台给学生们讲解试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热烈的学习氛围中收获丰富的数学知识.

四、結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社会从工业化转变为信息化的时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和数学学科素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让复杂且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而生动,达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学习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曲忠.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之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6(18):213-214.

[2]赵寿朋.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J].读与写(上,下旬),2016(8):23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整合新课标信息技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广挖资源深度整合巧用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理教学
深化课改的五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