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2018-01-08张爱群
张爱群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对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从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几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关键词: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良好品德
“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体验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的教师会采用“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有的教师会让学生通过参与一定的任务或活动感知一些东西,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体验,再在体验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行为习惯。笔者平常到学校调研,在听品德课的过程中,发现品德课堂是否让学生体验,教学效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如果不让学生体验,课堂是非常沉闷的;如果让学生体验了,学生会在体验活动中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记住了该怎么做,良好的思想品德就得以更好地形成。如何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我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兴趣体验良好习惯易养成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印象深刻。例如,笔者在听一节从化市校长常态课,六年级下册的《珍爱生命,遵守规则》这一课时,教者很自然地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课前教师发了以下的调查表让学生调查:
课始,让各小组展示调查表并向全体同学汇报,各小组轮流汇报,重复的就不再汇报,不同的才补充到表里面,经过全体小组的努力,形成了以下较为完善的调查表:
接着,教师补充了以下的三点:一是上、下车要有序排队;二是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三是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得骑自行车上公路。
这一环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参与到课堂中,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遵守规则,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体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所以就有了在本节课接近尾声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分享了要遵守规则的收获。因为课前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亲自到公路上、上学途中有了体验,遵守规则这一品德已经在学生的心里扎根,以后他们就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兴趣体验,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易于养成。
二、探究体验课堂学习好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对问题的探究。在课堂上,我讲你听的教法,代替或忽略了学生感悟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知识的获得过程是被动接受的,而非主动探求所得,知识的遗忘是必然的。因此要让学生探究体验,才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的深刻领悟,达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在一次到学校的调研听课中,我听了一位老师上五年级上册《传递文明的纸》,课始,老师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树叶拿出来,放在桌面,让他们在树叶上写5个字,然后问:你们写完后,有什么感受?学生有的说很难才写好,有的说写烂了树叶,有的说太费力气了……老师又布置下一个探究体验活动,请学生在纸上写刚才写在树叶上的5个字,写完后,想想,与写在树叶上的字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马上在纸上写字,写完,学生分别汇报:在纸上写太容易了,写得快,比较好放置,占的地方不多……
学生汇报完后,老师适时地引出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祖先是很聪明的,引导学生说出我们要想像祖先一样创造更多的发明,现在就要努力学习,为将来的创造做好准备。教师让学生在树叶上和纸上写字进行探究体验,把爱国、立志这些品德教育融入探究体验活动中,课堂教学取得好效果,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听课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节课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应该处处尊重学生喜欢探究的天性,努力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在多彩的实践体验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互动体验各种能力快提高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有交流、沟通的教学对话,它有助于真正实现教学沟通,有助于创设良好的主体参与的情境,这样就使品德教育寓于师生、生生的交流对话中,就实现了由过去的“灌输—被动接受”到“体验—感悟—自觉接受”的转变。学生在互动体验中,思维不断发生碰撞,在碰撞中各种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以一位老师教学四年级上册中《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为例,课始,教师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利用多媒体出示课前收集的故宫、兵马俑、长城、布达拉宫、黄埔军校、广州五羊塑像、佛山祖庙、从化学宫、从化太平广裕祠等27张图片让学生欣赏,学生不停地发出赞叹声,欣赏完后,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赞叹?”学生答:“太美了!”老师解释说这就是文化瑰宝,接着引导学生说出“瑰宝”就是贵重美丽、稀世珍宝的意思,这些图片都是学生所熟悉的,图片是按地域的大小: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学生的家乡)的次序出示,越来越接近学生生活的地域,学生感到这些瑰宝就在身边,有一种想了解瑰宝并做小导游介绍从化瑰宝的欲望。于是就有了师生一起走进从化太平广裕祠,争当优秀小导游的活动环节。做小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瑰宝,这个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喜欢的。既然喜欢,你要把它介绍给游客,首先你就要了解它,能通过让游客听你的介绍深刻认识从化太平广裕祠,为了能做优秀小导游,学生小组里马上把收集的從化太平广裕祠的材料拿出来讨论后向全体师生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他们是从从化太平广裕祠的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来了解的,并适时板书。要让游客认识它,必须要有小导游的介绍,以下是师生的对话:endprint
师:作为小导游,你准备怎么去向游客介绍呢?
生:我是从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了解的,所以也从这些方面向游客介绍。
师:好,有请小导游介绍,大家要认真听,积极思考,给小导游评议,找二个优点,一个建议。
小导游1:从化太平广裕祠再到当前的太平镇钱岗村,是我国著名宰相陆秀夫在广东为国家捐躯之后,他的族人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广裕祠可以说是陆氏家族的宗祠。这个祠堂一共分成三进,整体占地面积大概是992平方米,建筑面积是816平方米。坐北朝南,主座均为木构架,两旁山墙承重、屋面素瓦、悬山屋顶,是珠三角地区祠堂中具有明显北方风格的实例。获得了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第一名“杰出项目奖”。这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头名。从化太平广裕祠集历史价值、建筑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体,是考据北民南迁历史以及南北建筑风格互相借鉴发展的一座重要古建筑文物。
师: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小组代表汇报,汇报时跟上一小组重复的不用汇报。
生1:他说话的声音响亮,从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四方面介绍,同时要爱护广裕祠,建议可以配上动作介绍。
生2:他站姿较好,介绍详细,建议说一些欢迎的话语会比较好。
师:(马上引导)如果让你来介绍,会怎么说。
生2:如果让我说,我会说: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从化太平广裕祠,今天,我会从广裕祠的地理位置、年代来历、面积结构、历史价值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教师适时板书:欢迎)
师:谁又来评评这位小导游?
生3:有礼貌,给大家问好,介绍清楚,不知他是否介绍完,建议是结束了要说:我介绍完了,请大家给我建议,让我不断改进。(教师适时板书:建议)
师:刚才同学们给小导游提了一些改进的建议,下面再请一位小导游介绍。
因为听了学生的评议,这位小导游在介绍时很自然地加入“欢迎……建议、改进”等,小导游讲完后,教师再次让学生评议,后来再请剩下的三个组的学生代表做小导游,他们是越讲越完整,越讲越动听,越讲越有趣,实现了介绍从“扶”到“放”的过程,接着让学生现场投票评出优秀小导游,人人参与,真正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课后老师布置作业:写一段介绍广裕祠的导游稿。教师通过体验“争当优秀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既深刻了解广裕祠,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胆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了淡化说教、追求无痕的作用。在互动中体验,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较快提高。
作为品德教师,课堂上多用体验学习,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会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得到积极体验和内省,内化道德观念,发展能力,提高觉悟,良好的思想品德得以較好地养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