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文教法初探
2018-01-08刘雪华
刘雪华
【摘要】散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记叙类文学载体。是一种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且形散神不散的文体。而正是因为这种形散神聚的特点,在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范围内,对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大趋势中,探索初中语文散文的教学教法,以提高初中学生理解散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散文教法 理解能力
通过学习散文,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创作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除应试技能外,阅读散文同样可以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高尚情操,领悟人生启示。因此,散文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及理解散文的深刻内涵和切身体会散文所展现的深邃意境。笔者将在文章中浅谈几种散文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与同仁交流学习。
一、了解散文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散文”这一文体,从宋朝就已经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散文在经历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后,演变成了今天的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且形散神不散的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骈文相对,不刻意追求押韵。这是广义上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是与诗歌,小说并行的一种文学载体,这是狭义上的散文。而散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让学生能读懂散文,参透感悟。首选教师就要明确初中语文中散文分类的分类以及特点,根据不同类型的散文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出现在初中教材中的散文大概可分为三类:抒情散文也叫写景散文,叙事散文,还有哲理散文。其中出现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较多的是抒情散文以及叙事散文,哲理散文出现的次数较少。而无论是哪种散文,最为重要的就是真情实感。而三种散文的共同特点就是形散神聚,“形散”是指文章结构不拘一格,文章取材也广泛自由。“神聚”是指无论散文的结构还是手法再自由但散文的立意和主旨是非常明确的。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所以散文的语言是优美自然,又情真意切。所以语言优美是散文的另一大特点。而散文所要表现的情感往往是深邃的,作者将情感无论是寄托到事物,景色还是人物上,所展现的意境都是深邃的,意境深邃即为散文的第三大特点。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分清散文分类再根据散文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
二、如何加强初中散文阅读教法
1.基于教材,拓展延伸。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材料,是进行学习的必备工具。教材的定制是根据科学考究,反复钻研的。所以进行初中散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将教材中的文章进行重点讲解,逐步分析。选取典型文章,做到举一反三。但是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由量的积累逐步发展成质的飞跃的。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多元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一定不能拘泥于教材,要带领学生多读多品,将教材外的经典散文引到课堂内,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开拓学生们的视野,丰富学生们的情感。
2.根据线索寻找突破口。散文的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委婉,在分析时,要注意作者所留下来的线索。首先注意作者以什么为线索。 确定作者以事物,人物,时间还是地点为线索。其次要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教师应将不同类型的表现手法给学生一一讲解,让学生熟记于心。另外,从词语的表层含义体会作者的用词用意,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根据以上线索,归纳考题形式,整理答题思路。
3.注重朗读,融会生活。散文的创作多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散文的本质就将生活的所感所悟书写成文。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以及创作散文的时候,需要注意将学生的思想引领到现实生活中去,用心灵去体会周边事物。可以适时举办读书会,让学生们介绍自己所读作品或者朗诵出由亲身经历创作而来的散文作品。比如经典的散文《背影》,就是用现实生活中,平淡质朴的实例,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父爱。为学生布置类似的作业将生活实例写成散文,不仅提升了写作能力,更能因此站在作者的角度看文章。其次反复的熟读散文,能够提升相应的阅读理解能力。大部分语文课堂忽略朗读,但所谓“書读百遍其义自见”。不仅要朗读,而且优美的段落要背诵,背诵经典篇章无论对阅读理解能力,还是写作创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散文是书写美好的文章,所以散文的教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情感以及审美的提升。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时,要带领学生领悟语言细节,通过对散文语句的揣摩,来获得提升驾驭语言的能力。让学生细心思考,大胆创作,感受散文的语言美,情感美以及意境美。不断开展教学创新,促进学生鉴赏与理解散文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钱晓柳.批文入情——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成才之路,2010,(19).
[2]王丽娜.浅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3,(10).
[3]王世华.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方法略谈[J].新课程,20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