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1-08魏丹丹吴柱彭电
魏丹丹+吴柱+彭电
【摘要】目的:探讨微课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级本科药学1班作为对照组(n=81)和2014级本科药学1班作为实验组(n=139),在《药物化学》课程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组实施微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授课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两组学生平均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得分(60.2446±17.7224)高于对照组(42.8889±12.8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传统教学中穿插微课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效果良好,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 药物化学 应用
随着电子产品在的普及,微型视频网络传播的火热化,“微课”势必成为我们高校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新的发展趋势。《药物化学》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涉及的内容多、广,且药物化学结构繁多、无规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讲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非常吃力,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故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众多,如PBL教学法、传统教学与PBL教学相结合法、范例教学法等,但目前没有合适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对教材及教师要求苛刻、对考核办法制定存在不合理现象等。将“微课”应用到《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长沙医学院药学院2013级本科药学1班(n=81)作为对照组和2014级本科药学1班(n=139)作为实验组,共220人。两组学生入学后所有课程严格执行长沙医学院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固定。
1.2方法
所授课程为《药物化学》。对照组和实验组都以班级为单位开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微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教学目标的确定:对照教学大纲和相关执业考试的要求確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侧重点。
1.2.2教学计划的实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理论教学;实验组在学时不变的基础上,给学生课前安排学习任务观看微课,完成预习,课堂正常授课过程中穿插微课,课后学生完成微课上设置的习题,教师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作业答疑。
1.2.3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1)研究《药物化学》课程每个章节具体内容,归纳整理各章节重点和难点,设计制作相应的ppt课件和教案,录制微课;(2)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形式课前预习,课堂上按照教学日历上课,其中涉及到微课知识点时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后学生完成微课设置的相应习题,老师则通过网络或其他手段与学生进行交流;(3)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学习微课的反馈意见;(4)通过对学生提的意见及建议,进行相应归纳总结,以发现问题纠正问题;(5)完成所有学习章节后,采用考试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测试成绩来反映微课的教学效果;(6)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适当的对微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1.3教学效果的评价
对照组和实验组完成所有章节学习后,采用考试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测试成绩来反映微课的教学效果;并且考后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对微课教学模式的反馈意见;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学生的卷面成绩进行数据处理,处理后数据用(±S)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作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较(结果见表1)
从表1可得,实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
2.2问卷调查情况
实验组139人,发放调查问卷139份,收回问卷139份,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3.5%)(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看出,90%以上的实验组班级学生认为微课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能解决《药物化学》课程内容繁多而无规律等缺点,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提高了学习能力。
3结论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药学专业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课程的连接点,本门课程内容复杂繁多,教材编排逻辑性欠佳,如采用传统教学课堂枯燥,学习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很差,基于此本文将微课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笔者将《药物化学》课程制作了88个微课。现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如下:
(1)安排实验组学生对“微课”进行课前预习时发现1/3学生自觉性很差,2/3学生能够做到预习与下次授课相关微课,与学生沟通交流发现问题所在(虽然课前授课教师交代预习任务,但学生并不知“微课为何物”,也不知为何要课前观看),针对此问题笔者认为讲授本门课程开始时授课教师利用半个学时给学生介绍微课发展历程及微课特点、制作目的等等,让学生对“微课”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2)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针对“微课”中所授知识点采用启发式教学和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交流、答疑,了解学习动态,有针对性性对学生疑惑进行答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授课质量。
(3)通过测试成绩和调查问卷,总结分析微课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微课制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进。
虽然微课在《药物化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通过努力总结经验使其授课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微课可以将《药物化学》课程的重点提炼,难点分解,通过一个个5~10min的视频展现给学生,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内容通过图像等方式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时随地学习,学习的时间和场地不受限制,并且此种资源可以共享,将微课和传统的教学有机融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孙晶波,姜爽,崔龙.P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3,(7) :342-343.
[2]刘冬梅,盛继文.案例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药物研究,2009,(03) :198-199.
[3]刘娜,朱驹,吕加国.从范例教学谈《药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医药导报,2001,(08) :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