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指导方法摭谈

2018-01-08徐婷婷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目标

徐婷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莫过于以读代讲,在琅琅的书声中,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增强对语言的敏锐性。而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方法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效率,为此,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朗读教学效率。

方法一:目标明确地进行“备读”预设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在实施“以读代讲”时,教师要依据学习者、学习材料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读”预设,制订明确的朗读目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指导,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以“初读感知—再读了解—精读品悟”的大环节进行备读,然后在大环节之下制订精细的朗读目标,比如初读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大概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预设相关难点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达成目标。如果朗读教学能够在这种精心的“备读”之下进行,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方法二:准确清楚地进行技巧指导

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文字感悟典型性能力差,朗读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时期,基本的朗读方法指导十分重要。

首先,注重范读引路。小学生天生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榜样效应,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美妙的朗读感染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注意学生朗讀的基础要求与方法引导。首先老师让学生站起来示范读时,要指出学生朗读时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忠于作品原貌,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还要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方面都要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另外,还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注意停顿,掌握声音的轻重、速度和节奏、语调等技巧来领略朗读的妙处,提高朗读水平。例如,在教学《有的人》时,武凤霞老师给了这样的方法指导:仔细读一读,体会体会,在每一句诗中,你想把哪个词读得突出一点,就在这个词语的下面加上小圆点,这个点在朗读中叫“重音符号”。一句诗中你认为在哪个词语后面该停顿,就在这个词语后画一条斜线“/”,这条线叫“间隔线”。比如第一小节,我体会着应该这样读。(师范读),投影出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下面自己体会着读一读这首诗,把你的体会用这两个符号标出来。因为掌握了方法,学生也急于运用方法,学习兴趣极高,纷纷尝试有节奏地读诗。在接下来的交流朗读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有节奏、有韵味地读诗了,也初步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方法三:有层次地展开朗读指导

语文教学的层次性决定了朗读教学的层次性。现在小语课堂中朗读效率不够高的主要原因就是朗读训练缺乏层次性,使得水平低的学生很难进步,水平高的学生无法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应该依据目标有层次地展开朗读训练。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读不懂的字词,让其自行查字典,教师检查指导,然后指名朗读,读准读通即可。在细读课文时,教师应紧扣中心句、重点段、中心词,读出文字背后的内涵。熟读课文,发展朗读能力时,学生已经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有感情地读,同时能边读边在脑海中反映出字里行间所描绘的画面,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才能让学生自己真正触摸到语言文字,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

方法四: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发挥教育智慧,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变换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把课文读好读到位,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的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就要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导读等,但最能引起学生朗读兴趣、感受朗读乐趣的有以下几种朗读形式:分角色朗读、表演式朗读、竞赛式朗读、想象式朗读、配乐朗读等。

2.积极评价学生的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潜力

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儿童尤其天生喜欢鼓励和赞美。因此,在朗读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朗读中的闪亮点,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言要丰富,要给学生以新鲜感,要做到“妙语连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外,评价方式也要讲求多样灵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可以提倡学生互评、自评等方式,如此,不但可以培养他们听的习惯,还可以来个挑战赛,互相提高。

当然,“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朗读,因材施教,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一定可以带出一些可爱的小小“朗读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