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诗意的奠基
2018-01-08冯燕飞
摘 要: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与关键品质,也是教育教学回归自然的诗意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落实,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结合实践教学经验,阐述了小学数学科学素养课堂实现策略,以期推动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诗意奠基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人们对教育以及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中认知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理应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明确的掌握,并在“如何实现”探究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诗意的生活奠定基础。
一、明确认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爱因斯坦在关于教育教学的演讲中曾提出: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在独立的思考与实践中得以运用,他才能找到属于他的道路,使自身适应社会的进步与未来的变化[1]。与此同时,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提出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揭示了核心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核心素养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必备的关键知识、能力与品格,是一种综合性概念。核心素养可通过社会实践、教育的培养得以提升并最终应用于社会生活中,从而满足人们对自身、对生活的追求。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注重小学数学思维、数学技巧、数学知识以及数学人文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从“人文”出发,落实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自新課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教学内容、教学知识呈现出生活化、趣味化、灵活性等特点,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愈发明显。对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时,应在“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从人文角度出发,实现数学人文在课堂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10以内的数”教学中,教学伊始,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导入古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找出古诗中存在的数字符号吗?并在笔记中写出来。”学生积极踊跃,并准确找到答案。之后,教师让学生用所写的数字与数学课本中的阿拉伯数字进行对比,让学生感知二者的区别,使学生明确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数。此外,教师还可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即从我们生活中寻找数字,学生充分感知到数的功能以及其在不同场所中的应用体现,包括运动服上、门牌号上“1”“2”“3”等数字的运用;人民币上“壹”“贰”的数字表现以及各种小数、百分数、破折号不同的表现形式[2]。
通过利用语文、生活中的人文元素,可有效设置或营造具有趣味性、丰富性、开放性的数学情境,实现理性科学与人文精神协调与统一。在具体的数学情境中,进行数学诗意情趣的具体展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三、从“思维”起航,发展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思维是学生感知事物、认知事物、创造事物的核心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与拓展,从而实现学生体力、智力、情绪综合发展,为学生开拓完美的数学诗意空间。
例如,在讲授“100以内数的认知”时,教师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对数“25”进行不同的表示。学生借助学习工具,或利用绘图的方式对其进行了表示。有的学生利用25个物品(如纽扣)以不规则摆放的形式进行体现;有的学生依据规范的序列,在一一对应的情况下将25个物品进行了摆放;有的学生以既定的符号代表10个一,通过2个半符号进行“25”的具体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实现了抽象知识的形象化转变,对数学概念、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并通过思考与创作,对数学问题进行诠释与处理,从而达到目标。与此同时,学生的智力与思维得到不同程度的激发与拓展。
又如,在“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笔者发现一位学生数学成绩并不理想,其数学作业常常错误百出。一次在与老师交流中,数学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她绘画特长,提出“用故事与绘画”的形式进行数学表达。于是以“小毁”为主人公的数学故事展开帷幕。该学生在与“小毁”的共同成长中,数学成绩得到了有效提升。而这种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唤醒了学生对自我的认知与重塑,实现了学生对数学的深入理解,并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诗意既是一种审美意境,也是一种富有科学与哲学的意境,诗意所追求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自我期望的满足,正是当今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本质回归。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满足学生社会发展、自我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品质,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为教育的回归以及学生诗意生活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叶鸿琳.在“真实”的课堂中经历“有效”的数学学习:例谈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1):82-83.
[2]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45-49.
作者简介:冯燕飞(1990.8—),女,山东济宁人,本科,小学教师,研究数学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