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8彭天昊杨可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6期
关键词:竞赛科技院校

彭天昊 杨可伊

摘要: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已形成较好效果,各高校通过举办相关创新创业竞赛,选拔优秀学生项目进行培育和孵化,进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然而,地方本科院校在这方面是一个短板,该文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措施。

关键词:创新;创业;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6-0104-02

Abstract:The country vigorously promote "public 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has formed a good effect,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holding the releva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select excellent student project for cultivation and incubation,and then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However,the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regard is a short boar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1 概述

十八大以来,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学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既要认真扎实学习、掌握更多知识,也要投身创新创业、提高实践能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称“挑战杯”)、“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下称“创青春”)、“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以下称“互联网+”)等项目,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的关键纽带。

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各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平台。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将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进一步推动学校学风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形成各方面工作的联动反应,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存在自身发展客观原因,如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较差等因素,导致学生在各类全国性创新创业竞赛中很少能斩头露角。本文结合凯里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通过校内外调研,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了如何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建议。

2 现状及问题

1) 竞赛成绩没有优势。在贵州省201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9项一等奖中仅有3项来自地方本科院校,而贵州入围全國终审决赛的8件作品中,地方本科院校仅有1项;在贵州省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地方本科院校入围全省决赛的项目少之甚少。

2) 缺少顶层设计。部分高校领导对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该类活动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没有校级顶层设计,没有专项经费,没有形成整体联动,很难有较好氛围和长效性。各高校对各类竞赛没有制定相关时间轴,也存在教务处承办“互联网+”,团委承办“挑战杯”、“创青春”等现象,学生重复参赛,作品质量不高,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和资源浪费,缺少整合和共享,缺少整体布局和作品培育。

3) 缺少激励机制。学生积极性不高,指导教师积极性不高,分院积极性不高。教师强学生才能强,才能有高质量的项目,目前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没有较好衔接,学生被动参赛,指导教师不情愿花时间指导。学校缺少对科技创新等相关竞赛激励机制,没有相关制度将科技创新比赛与分院考核、教师晋升和学生评奖评优联系,导致学生不想参赛,也没有能力参赛,教师不愿指导,学生作品质量不高。

3 具体措施

尽管地方本科院校和“211”、“985”等高校有较大差距,本身有一定特殊性,如学生学习基础弱,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师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等,但是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平时培养,形成较好创新创业氛围,打造以科技创新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进而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

3.1 建立有效机制

有机制才能有制度,有制度才能有保障。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全校师生的责任,参加科技创新相关竞赛是学生的义务,要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积极性和分院积极性,有利于该类活动开展的长效性。

1) 学生方面。建议设立学生创新学分,其中至少1个创新学分要求参加科技创新创业相关竞赛、申报科技创新项目或者发表论文,该学分不能用其他活动冲抵;建议将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评选增加这方面的要求。学生参加该类竞赛获奖,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评优评奖。

2) 教师方面。建议将教师申报副教授、教授或教授晋级等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指导发表论文有相关要求。指导学生参赛或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计入教师工作量,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按级别奖励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评优评奖和职务晋升方面优先考虑。

3) 分院方面。需要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和获奖情况作为对分院的考核指标,根据学生获奖级别给予考核加分和评优重要指标考虑。该部分纳入分院年度考核。

3.2 建立导师制

教师利用教研项目、科研项目,吸收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符合高等院校的教育理念。大学生缺乏探索科学前沿的具体目标、知识面不够广,因此如果有专业导师的指导和引领,就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鼓励和要求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与学习主动性高的学生结对子,并建立学生团队梯队,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根据研究方向指导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和参加创新创业竞赛,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学生须按照老师要求完成任务,建立退出机制,多次不参加或者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将被导师劝离团队。导师与学生结对子,根据工作量和成果情况,匹配工作量纳入教师年终绩效。

3.3 建立评审专家库

评审专家库由校内、校外专家构成,评审专家的基本条件是: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老师,并在相关学科上有一定成果,或是企业副总以上职务,企业正常运作并有一定影响力。评审专家的职责是:1)负责校内举办各项比赛的评审工作;2)负责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的评审工作;3)担任学生作品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的第二指导教师;4)对参加省级、国家级比赛作品进行反复指导和提出修改意见,评审专家签字同意后才能报送比赛;5)评审专家每年举办一次学术报告会;6)根据学生参赛和项目开展情况,积极反馈建议和意见。

3.4 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设专项经费,学生申报必须要有指导教师,评审工作由评审专家库中的专家负责。申报立项后,分院相关科室要跟进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结题时不仅达到预期成果,还要进行项目公开展示和答辩。校内立项的作品才有资格申报省级创新创业项目。

3.5 树立创新典型

在创新创业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如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获得省级、国家重要奖项,发表有影响力的期刊论文,创业取得较大进展等,评选出 “创新之星”、“创业之星”,通过线上线下重要宣传平台和阵地对创新创业典型进行宣传,树立榜样的力量,在校园内营造出创新创业氛围。

3.6 设立专项经费

建议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项经费,用于该项目相关经费支出,如竞赛组织费用,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经费,评审专家经费,“创新之星”、“创业之星”奖金等等。

4 总结

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将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将进一步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攀. 李克强: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10-20/7579904.shtml[EB/OL].2015-10-20.

[2] 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3] 李刚,刘树伟,石晶,等.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6).

[4] 邱文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基于学科竞赛的功能效应[J].当代经济,2015(1).

猜你喜欢

竞赛科技院校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科技助我来看云
我看竞赛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