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研究

2018-01-08彭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年36期

彭澎

摘要: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在社会各领域实现良好应用,是现代化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传输控制技术能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把握和传递。该文围绕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实施重点两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计算机通信中传输控制技术的应用要点,可加深对传输控制技术的了解,能有效实现计算机通信技术良好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传输控制;差错控制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36-0049-02

为了保证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良好应用,需要在信息顺利输送的基础上促使各项业务顺利完成。由于计算机通信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将受到通信传输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通信技术较单一,信息传输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应该加强对信息传输技术的研究,在充分掌握计算机通信中数据传输技术实施要点的前提下,实现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和质量的目的,使得传输控制技术满足计算机通信的发展需求。

1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

1.1 MAC技术

该技术主要限定了数据信息在传输介质中的输送途径,这个技术对数据信息传递控制协议主要存在于OSI层协议中的数据链路层下半部分,属于一种控制及链接的物理层介质。在MAC层数据传输中,可将其主要分为两种技术,分别是主导技术及辅助技术,前者包括总线争用及令牌控制这两种技术,辅助技术主要用来配合主导技术来使用,在主导技术的基础上发挥作用。

1.2 CSMA技术

计算机通信传输控制技术中的CSMA技术可看作是总线争用技术,又可称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该技术主要特点在于发送时间不确定,可以在任一时间和接点位置对总线进行数据发送。同时,CSMA技术规定:在准备向总线传输数据信息的节点位置,需要提前检测总线空闲与否,在总线空闲的情况下可完成数据发送,而总线繁忙时,则需等待一段时间后重新对总线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发送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CSMA技术时,可能存在争用信道的现象,不能保证数据发送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重视这一技术的优化改进,进而保证通信技术朝着稳定化的方向发展。

1.3 令牌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分析时,可将该技术分为两种形式,分别是集中式的令牌技术与分布式的令牌技术,这两种技术在通信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在确定调度权的前提下,保证数据信息在信道上的顺利传送。分布式技术通常在系统总站内发挥作用,其工作原理为利用令牌的独立性,并且作为系统总线内唯一包含的令牌,能在系统总站内进行循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之后再通过运用调度权有关算法,可促使总站具有分布式令牌的使用权,并在这个前提下,对通信系统中的其余网站进行控制[1]。而集中式令牌的工作原理主要为由内部制定的任务调度表进行总线节点调度权的确定,之后可获取该节点信道使用权,将产生的缓存信息发送至总线上。集中式令牌相对于分布式令牌来讲有更精准的数据周期影响,并且能更加精准的进行对网络延迟时间的判断,但是这个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体现在对系统紧急事件的处理中,不能保证像分布式令牌那样进行准确的处理。

1.4 差错控制技术

应用在通信系统中的差错控制技术可以实现数据信息传递的有效性,这个技术主要是对传输过程存在错误的数据信息进行控制,同时将错误的数据信息进行修复处理,进而实现数据恢复到完善程度,体现了差错控制技在通信系统中的有效作用。通常来讲,数据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将首先通过物理层,并到达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层,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保证数据信息的有效传递,这时需要利用差错控制技术来对数据进行检验,并且对其中错误数据进行调整和修复,但是对于错误程度超过控制技术可以修复的范围,应该将无法读取的数据去除。数据包的处理通常发生在数据链路层,能对产生错误的数据信息技术进行处理,并且能对数据信息进行再次整理以及输送。在利用差错控制手段对数据信息错误进行检测时,通常将针对数据链路层的差错方式分为ARQ和FEC两种。其中ARQ主要应用在数据传输有效性要求严格的数據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避免信息传输过程受到数据层内重传现象的干扰,有必要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来实现数据层内的路由器位置能对来自传输层信号进行控制,防治重复的ACK达到源端,可加强数据传输的准确性。但是对于数据传输失误率较高的链路,可能会因为重复上传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不能实现有效的处理效果。FEC主要是通过在数据包上附加冗余信息,使得数据包损伤部分能得到重建,从而达到修复目的。例如,通常将FEC应用在无线环境中,能针对无线环境下损伤的数据包进行修复,并且FEC是通过附加冗余信息来实现数据损伤部分的重建,不会影响TCP机制的正常运行,因此,该修复法在无线环境中取得了广泛应用。

2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实施重点

2.1 传输控制软件的信息传输平台设计

信息传输跨平台的设计主要包括信息平台传输和软件平台移植这两部分。从软件平台移植这一角度来讲,为了降低平台异构造成的复杂度,通常对系统内的驱动机制和信息传输接口等进行封装处理,可为不同平台的软件转移提供可能,并在不同的应用平台上实现对软件转移的有效管理,促使软件的编码结构较为明确,有利于后期不同平台上软件的维护工作。例如,在开发新型软件时,为了保证软件在不同平台的良好应用,将考虑到软件跨平台的设计,通过对平台驱动机制等进行封装,来为软件在不同平台上的良好应用提供可能。对于信息平台传输来说,考虑到不同平台对数据类型的高低位解释不同,如果网络传输系统按照默认字节序来解释不同平台传输的数据包,将不能辨认出正确数据。因此,需要在对不同平台软件数据包输出和输入前做好预处理。

2.2 多协议透明封装及解析

传输控制软件在针对不同信息传输协议和交换协议时,应利用多个相互对立的解析模块和协议封装,来实现各应用软件的隔离。在对数据传输过程进行分析时,可发现过程中将涉及信息传输协议以及互换协议等。数据传输协议通常运用在数据帧长度、数据帧类型等功能上,能实现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透明协议以及数据信息解析过程是在信息处理软件内实现的,能在交换层中完成格式的转变,有利于传输控制技术的发展。

2.3 可靠和实时传输相结合

为了保证数据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应该加强对传输方式的研究。通常情况下,在信道传输上将应用三级缓冲机制。三级缓冲机制指的是在同一信道信息传输过程,为了实现数信息传输的准确性,需要在通讯控制系统中建立三级缓冲机制,能实现数据的准确传输,并且能对数据进行备份,有利于数据传输技术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3 结论

随着系统集成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影响。计算机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目前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传输。为了推动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重视,并在不断优化传输技术的基础上,使得数据信息传输能稳定运行,促进计算机通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垚.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分析[J]. 通讯世界,2017,(20):79-80.

[2] 李丽. 计算机通信中的传输控制技术[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