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颜敏老师
2018-01-08王青
王青
2017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作为研三的老学姐,一年一度的师生聚会自然由我组织,照例是大家聚在一起聊聊近况,顺便也见一见新来的同学。或许是心境的问题,感觉今年的聚会气氛尤其轻松融洽。颜老师询问了我们对于毕业的打算,聊着聊着话题就转移到了关于这个专辑的事情。在颜老师的提议下,我半是担心、半是兴奋地接受了这份荣耀。等心情慢慢平复后,一些关于颜老师的片段在脑中飞快地闪过,万千言语在心中积聚,现在就让我借由文字向这位对我来说亦师亦友的导师表达自己最真挚的崇敬。
第一次听说颜敏老师的名字,是在考研的准备阶段。我们用的那套文学史教科书的主编之一是颜敏老师。那几个月,这本书被中文系的学生奉若至宝,我也是日日捧着这本书不离手,渐渐地,便被其中颜老师主写的部分所吸引。那看似平淡实则内蕴深厚的文字使我沉迷其中,一遍又一遍地揣摩,心中不禁感叹:文字真的能让人窥见学识、文化、生活经历等等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不能磨灭的智慧的光芒,这种光芒不仅照亮了个人的生命旅程,而且会在无形中驱散他人心上的阴霾。
第一次见颜老师是在研究生考试的复试现场,候场时,紧张的心情让我完全注意不到身边的人和事物。轮到自己,战战兢兢地走进教室,只见坐在圆桌最前端的颜老师对我点了点头。复试的整个过程是轻松且愉悦的,气氛完全不同于在候场室等待的紧张压抑,反倒是透出一丝丝闲话家常的味道。我这才敢仔细观察坐在旁边的颜老师:他随意地坐着,穿着一件黑色的外套,眼镜在鼻梁上微微往下滑了一些,手上夹着一支未燃尽的香烟,时不时抽上一口,我的心瞬间平静下来。之后回忆起那时的场景,不禁感慨,一个人的气度风范真的会让另一个人折服,我就是那个被颜老师的风范折服的人。
第一次借由文字来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颜老师,如若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我心中的颜老师,那便是:通过文学超越生活的苦难,最终迎来弥足珍贵的生命平淡。这种平淡体现在老师的一言一行中,背后是对文学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一向认为能达到这句话中所提到的境界的人,才算得上是智者、仁者。在我看来,颜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位学者。
对待学问:时时不忘历史伤痛,刻刻闪现理性之光
我曾在一篇关于颜老师的采访中看到这样一句话:“在谈到‘文革这段刻骨铭心的早年记忆时,颜教授指出,为了抵御历史遗忘,他一直坚持研究和讲授当代文学中的‘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在给我们2015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上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这门课时,他时常会给我们讲起“文革”时期他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那段早年记忆仿佛深深烙印在他的骨血里,未曾忘记。他说,在那段黑暗的岁月里,文学界许多卓有才华和成就的专家和学者,因为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亦或在遭受长时间的惊惶与屈辱后,成为恐惧的奴隶。讲述这些事情时,依然是他上课时一贯的平缓的语调,只不过,我们能听出他言语中的悲痛与叹息。他痛惜于那些卓有学识的知识分子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意志最终被内心的恐惧摧毁,痛惜于知识分子在那个年代的惶惑和无奈。那时的颜老师正处人生少年时期,为了不让自己也被苦难与恐惧绑架,他投入文学构筑的艺术世界里,这也为日后他在“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研究方面取得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颜老师一直将“不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当实事求是”这句话挂在嘴边。他经历过文学最为暗淡的那个时期,也见证过文学的黄金时期,身处现代社会功利浮躁的学术氛围中,他经常提醒他的学生:写文章应当把最真实的东西展现出来,而不是一味追求浮华的表面。每每提及一些完全有悖于历史事实的言论时,颜老师就会蹦出他那句口头禅:“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诚然,现代社会中胡说八道的事情实在太多,因而他总是告诫他的学生应该抵制诱惑,辨别是非,坚守良知,坚守专业的底线。
有一次,在讲到中国小说发展史时他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十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大概是八百部左右,现在每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数量则多达三千多部,可是小说创作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文学的繁荣,而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大量思想和藝术质量偏低的网络文学吸引了大批读者。文学阅读与创作本该是一件先触动自己内心再愉悦他人的事情,现在一些作家的创作完全是为了取悦读者。这并不是说读者不重要,而是说文学创作不应该一味地取悦读者,而将“真情实感”四字抛诸脑后,这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原则,而且也涉及为人为文的最基本准则。颜老师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悲的。说到这里时,颜老师的声调也提高了几度:“你们要知道,没有信仰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没有信仰,等于失去了敬畏,也失去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单纯靠外部社会的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个社会将出现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必将影响我们的子孙后代。”其实,做学问何尝不需要信仰,在我看来,颜老师对史料学的看重与对于学术研究专业规范的坚持,恰恰说明抵制遗忘与坚守规范就是他的信仰底线。
在上完史料学这门课后我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看问题的角度已不再单一,对待任何事情都能遵从自己的内心作出最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依据他人的言论发表模棱两可的观点。颜老师对当下社会一些尖锐的问题从不避讳。如果你路过江西师大的名达楼,偶尔听到四楼传出颇具气势的声音,那多半是颜老师发出的。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以及学术问题的看法,颜老师一直坚持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从历史出发,从不受任何言论影响,这种独立思考的方式在上课的过程中也逐渐为我们所学。我觉得,这大概就是言传身教的真实写照。铭记历史、理性思考,这是我从颜老师身上学到的,也是颜老师做学问一直坚持的原则。
对待学生:循循善诱、恩威并施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第一次单独见颜老师时的情形,那便是状况百出。暑假期间我“奉命”去老师家里帮他将本科生的考试成绩录进电脑,但是却找不着路,还认错门。当我气喘吁吁地敲开老师家的门时,已经过了和老师约定的时间。手忙脚乱放下东西,将成绩录好之后,我和颜老师便在他那间大书房里聊了起来。房间里开了空调,很凉爽,茶几上放着一杯热茶。看着茶杯中升起的缕缕热气,我心里却在打鼓。颜老师身上有一种威严感,让人望而生畏。我心中没底,生怕老师问我最近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因为暑假期间我忙着积累所谓的社会经验,所以对于阅读确实放松了不少。果不其然,老师闲闲地飘来一句:“暑假过得怎样,读了哪些书?”我十分心虚,却也不敢撒谎,一五一十说了。抬头一看,老师的脸色不怎么好看,心想这回惨了。但是,老师并没有责骂我,而是点了一支烟,吸了一口,缓缓说道:“你正处在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对于知识的吸收也最快;而且,学校为你们创造了这么好的环境,为什么不在这段时间多读书呢?本来,你们选择继续深造,就是怀着对知识的渴望。你以后是要工作一辈子的,还怕没时间积累实践经验?读书是一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你看我,现在的阅读效率就不如从前了。”我在一旁听着,心里涌起一阵莫名的心酸,抬头看了一眼书房里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书,觉得自己好像逐渐变成了那种为读书而读书的人:为了应付考试去读书,为了争荣誉去写文章,为了达到目的去努力,从来不曾为了内心的渴望去读书。endprint
老师的一席话,让我突然间醒悟过来。对于读书做学问,我们应当有最纯粹的目的,那就是让自己充实和成长,而不能仅仅是为了获得眼前一些利益。相比于严师式的教育模式,颜老师更倾向于用自身的体验,对迷茫的学生循循善诱。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能在交谈中将学生的优势激发出来,所以每一次和颜老师交谈,我都获益匪浅。但是,当学生犯了错误,他也会在保留他人尊严的同时毫不留情地指出。有一次上课时,本专业的一个同学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机,没有认真听课。课后,老师向我询问了这位同学的名字,并说:“作为学生,首要的便是学会尊重老师。”我心中暗暗称是,对老师的了解又更深了一层。
当然,颜老师也会在学生表现好时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在确定论文选题的那段时间,很多同学都去找颜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老师都一一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在之后也与老师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去之前一直惴惴不安,但和老师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想不到却获得老师的赞同,并得到一句鼓励:“你这个选题很有意思,就是有一定的难度,要多花点心思啊!”当我听到那句话时,心中已是万千礼花在开放了,而后根据我的阅读感受,颜老师又说了几点,正是这几点,让我理清了整个思绪,并完成了论文大纲的构建。我不禁感叹:不愧是颜老师,寥寥数语,便将我的思维完全打开。在我看来,这正是作为老师的最大的本领。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在我看来最难的其实就是解惑。颜老师上课从不带讲稿,上课之前总会为我们总结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轻声询问一句:“我们上次是在这里结束的吧?”这样的细节,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一个文学院教授身上才有的那种从容与温和。然后就开始侃侃而谈,历史、政治、文学,信手拈来,融会贯通,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可能在外人想来,从事过多年行政管理工作的颜老师上课时是一板一眼、严肃多于幽默的。事实恰好相反,文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学科,在颜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在不经意间被老师的某句话触发灵感,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便是独属于颜老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观点看法,而不是直接将知识塞给学生。古人说因材施教,或许正是这样的。在循循善诱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恩威并施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切实的成长。
对待生活:平凡即永恒
有人说,现实太过残酷,生活一成不变。我却认为,不是现实过于残酷,而是你自己不愿努力;不是生活太过平凡,而是你从未发现生活的美好,更遑论明白平凡的生活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一个人如何对待生活,生活必定也会如何回报他。这个道理,我也是从颜老师身上体会到的。
颜老师每周除了上课,便是在家阅读和写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别人都凭借自己的资历获得更大利益的时候,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写文章从来都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和追问,而不是为了迎合时势。其实,他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名声获得更多的东西,但他却更愿意过着这种平凡却舒心的生活。其实,他的教学任务是很重的,要给研究生和本科生上课,要开讲座,但是在这样繁忙的日程中,他依然坚持每周去游泳。这样的毅力,我辈难以企及。
上完课后,他仍旧回到他的书房看书、写作。有一次,跟一位学姐一道去给颜老师拜年,师母开门让我们进去后,只听见房间里传来颜老师的声音,略显疲惫。十几分钟后,颜老师才出来,对我们说抱歉。谈完后,他笑着留我们下来吃饭,说完便跑向厨房,让师母多炒几个菜,还问要不要他帮忙。走进厨房,看着颜老师被师母指挥着盛汤端菜,我们暗自讶异:原来颜老师还会有这么生活化的一面。其实,从颜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就能看出,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华丽荣耀的生活,而是在柴米油盐、烟熏火燎中过平凡的生活,这种生活最真实也最动人。正如写文章一般,华丽文字堆砌而成的文章或许能受到一时的追捧,可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最终留下的必定是那些真正震撼人心的文章。
记得有一次去听颜老师的讲座,是讲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他提前告诉了我,让我将消息转达给其他同学。后来计划有变,他又亲自给我解释清楚,让我再转达一遍。其实,生活中的颜老师是有一些心不在焉的,常常记不住一些细小的事情。所以,他有时会对我说,有些事情我记不住,你得多提醒我;我笑着说,好。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恍惚觉得是在与自己的父亲对话。讲座结束之后,我们和颜老师一同吃饭,点了一桌子偏辣的菜,颜老师笑着说,南昌人就是爱吃辣。这些细节在我脑中一遍遍闪过,褪去学者、文学院教授的外衣,颜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享受平凡生活的人。他并不刻意追逐名利,发自内心地热爱文学专业。对待生活,他一直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抱怨、不退缩,那种从容淡定的人生气度让人折服。
超越了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双重苦难,最终归于平淡的生活,颜老师正是凭借这种超然豁达的气度,才赢得今日学界的交口称赞。这种称赞,不仅是对颜老师学识与研究的肯定,更是对他的生活态度和处事原则的肯定。自知這篇短短的文章难以完全展现一个真实的颜老师,也深知我这愚笨的笔绘不出颜老师真正的风采,但希望其中真挚的情感得了颜老师的真传,能一抒心中的恳切祝福,希望他日,能成为不辱没颜老师名声的优秀的人。
[作者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