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蝶在遥远的天国
2018-01-08杨杨
杨杨
每一次回家,母亲总要拉着我的手,亲昵地叫着根根儿或亲蛋蛋啥的,几乎忘了我的乳名。
那时,我给母亲小心地应着,总要和母亲紧紧地偎依在一起,说不出的温暖和欣喜,那种骨肉相连的血脉,瞬间融在了一起。
此刻,母亲似乎病得很重了,只是恹恹地躺在了炕上,迷茫地看着我,好像认不出似的。许久,拉着我的手,嗫嚅着,欲言又止了。
看着那滴滴的液体,还有那一只只吊瓶,以及吊瓶上不时飞落的苍蝇,正悄无声息地吮吸着什么,我的心在隐隐的阵痛。
这时节,天气总是那样的干燥和闷热。很快就要立秋了。这让我不由地想起,小时候,常常随着母亲扛了竹耙,来到了村南的林子里,拢那泛黄的落叶,一堆堆地塞满了麻袋,也塞满了箩筐。然后,背在母亲瘦弱的肩上,臂弯里还要挎着箩筐,犹如大山似的蠕动着,一步步地往家走着、挪着……
那时,我跟在母亲的身后,依旧扛了竹耙,捻了那一片片的树叶,不时地端详着、遐思着,甚至也在憧憬着,总也想不明白,树叶为什么泛黄,为什么还要坠落……
一袋袋的落叶几乎堆满了柴房,我在落叶上尽情地蹦跳着,就像踩在了跳跳床上一样,说不出的温馨和快乐。尤其在那漫长的冬日里,这些树叶不仅可以用来煨火取暖,而且,还是牛羊或小兔子们最好的草料。我家的那只大白兔总是喜欢在落叶里卧着,甚至挖出一个深深的洞穴,快活地生一窝兔崽。当然,狗狗也喜欢卧在树叶上,不时地仰起头,狂吠几声,好像在证明着自己的领地,神圣不可侵犯。有时,丢蛋的芦花鸡也会卧在树叶里,静静地,羞红着面庞,生怕被人发现似的。
每到晚上,临睡的时候,母亲总要把落叶填满了灶子,将一条土炕烧得暖暖的,甚至把手伸到被褥里,小心地试过,生怕儿女们着凉、受冷。
静夜,母亲总要坐在一盏昏暗的油灯前,伴着墙壁上朦胧的身影,不时地搓着那细细的麻绳,绕在一个纺锤的吊钩上,一下一下地转着、拧着,硬是将麻绳绕成了硕大的团。然后,用来纳鞋底、绱鞋幫。就这样,一双双的鞋子,在母亲皴裂的手指间,变成了梦想和奢望。
天冷的时候,母亲还要为儿女们缝制出一双双的棉布手套,甚至有羊皮的,还有兔皮的那种。然后,用一根长长的带子,将两只手套分别系着,挎在肩上或背在身后,既不容易丢失,又方便将手随时伸进去,暖暖的,厚厚的。
那时,日子过得苦寒,一年四季很少有新衣服穿在身上,蹭破的衣裤总是缝了一块又一块的补丁,密密的针线看上去就像机制似的,谁见了都会由衷地赞叹。母亲不仅能做一手绝好的针线活儿,饭食也做得特别地道。即便是普普通通的莜面,也能做的花样翻新。时而,搓出细细的长条鱼鱼;时而,捣出薄薄的柳叶片片;时而,卷出齐齐的筒形窝窝;时而,拧出尖尖的猫耳朵朵;时而,包出层层的山药顿顿等等,摆放在笼里,错落有致,煞是好看。放到锅里,五六分钟即可蒸熟了。然后,蘸了那酸菜汤汤,和着葱花灰菜,也可能是木根根(蒲公英)之类,溜溜地吃着,说不出的喷香。当中,还可以把莜面做成饺子、块垒、拿糕、锅贴等等。就块垒而言,尤其是笼蒸块垒,细细的、潮潮的、润润的,配上二米稀粥,吃着、喝着,说不出的舒坦和惬意。
最绝的当数那椽头饼饼了,将莜面和好后,揉成团,滚成型儿,就像擀面杖似的。接着,将那棉线绕上去,一头咬在嘴角间,一头捏在手指上,轻轻地勒一下,又勒一下,就见一个又一个的面饼,棋坨似的滚落在案板上,即不用刀切,也不用手搓。放在锅里,焙熟了,酥酥的、脆脆的,甚至咸咸的、甜甜的,说不出的可口。常常放置在一个小小的笸箩里,啥时想吃了,就取几块,拿在手上或揣在兜里,一度成了我儿时的干粮,也成了最美的回忆。
此刻,母亲什么也吃不下了,最想喝的就是那种雪碧,也就是那种碳酸饮料之类。凉嗖嗖的,感觉很爽。喝过了,便一口一口地呕吐着,直到将胃里的食物和着那淡淡的绿汁,甚至是泡沫,吐清了,吐净了。
就这样,母亲水米难进了。亲人们一个又一个地赶来看望,母亲总是挣扎着,试图坐起来,终究还是力不从心,躺在了炕上。
夜里,母亲忽然对家人说,自己要坐起来了。
那一刻,我似乎怔了,呆了。
稍顿,母亲果真坐了起来,竟然不用儿女们搀扶。母亲说,要坐很久很久呢。然后,执意将双手浸在了水盆里,一直泡着,再也不肯取出来,甚至用那凉水不住地清洗着面庞。在这之前,尽管家人为母亲梳洗的干干净净,然而,母亲很不满意似的,总在一遍一遍地清洗着,甚至还在用手指梳拢着花白而稀疏的头发。
多少次,我怕母亲受凉,试图将水盆挪开,总是被母亲枯梗的双手夺了去。我不知母亲哪来的力气。难道,这就是医学上的回光返照吗?
记忆中,母亲特别地要强,总是那样地自立,那般地执着。从不给儿女们添加任何的麻烦和负担,一辈子助人为乐。无论是帮着邻里照看孩子,还是帮着村人拆洗衣物,或者是缝制门帘,甚至可以对折出那种好看的菱形,远远地看去,凸显着立体的效果。更多的时间,帮着邻里村人,打理着农活儿,诸如,摘豆角、炒莜麦、绑笤帚等等。总是闲不住。即便是地上丢弃的柴禾或树棍,以及晒干的牛粪片片等等,都要捡回家里,生火做饭,绝不肯浪费。一辈子省吃俭用,硬是将多年攒下的零钱以及低保,全部救助了失学孩童,还为村里建起了农家书屋。母亲常说,自己识字少,看着那墨迹就亲切。渴望农家人多读些书籍,增加知识,丰富阅历。其间,自己却舍不得花掉一分零钱。当时,村委会的人就给母亲说:您老的心意我们领了,这些费用,还是留着自己养老吧!母亲就说:老了,都快土埋脖子的人了,要钱还有啥用哇……
母亲这么说着的时候,眉宇间总是透着那种超然的慈祥与宁静,心地宽阔得犹如浩瀚的星空,宛若清澈的溪水。
就在母亲弥留之际,依旧示意着我,将多年的一个包裹打开,里面全都是证件之类。无论是粮油证、煤油证、出生证、毕业证、结婚证,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状,以及我儿时读过的小人书,涂鸦过的每一幅画,甚至各地寄来的信函书札等等,全都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看着这一切,我禁不住哽咽了,泪如泉涌……
蓦然间,我想起了那年夏日的一个午后,阴云密布,我伏在阳台前,静静地玩着几粒涂染过的杏核儿,还有几枚子弹的空壳,不时地用一块磁铁吸着,甚至嘴对着弹壳的开口,小心地吹着,可以发出那种呜呜的响声。猛然,一个霹雳响过,“哇”的一声,我被惊得一头扑倒在了母亲的怀里。紧紧地,母亲将我搂着,小心地捏着我的耳垂,不住地宽慰着:不吓呢,根根儿不吓哩……
之后,母亲就给我讲起了老天为什么打雷,为什么下雨,为什么刮风,以及冬天为什么还要下雪等等,尽管充满了神话和迷信的色彩,却是那样的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那种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让我深深地感动,时刻温润着我幼小的心智。
从此,我喜欢上了故事,无论是《西游记》、《封神榜》,还是《聊斋志异》等等。
此刻,昏暗的灯光下,看着母亲隐约跳动的脉搏,实以为病情有所好转了。然而,一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天亮的时候,母亲的呼吸越来越弱了。许久,拉着我的手,喃喃着:娘要走了……
那一刻,我似乎怔了。我无法相信眼前的一切。
娘——娘啊……
悲泣中,我在轻轻地呼唤着母亲,早已是泪雨滂沱了……
母亲果真走了。走得那么平静,那么安详,双眼缓缓地闭合着,就像睡熟了一样。
三天后,按照当地的乡俗,母亲就要火化了。
那天,母亲的身子竟然是那样的柔软,就像生前一样,只是没有了跳动的脉搏,也没有了余热的体温……
就在母亲的骨灰放入灵柩的那一刻,一只美丽的蝴蝶飞来,蹁跹着,久久地,再也不肯离去。当地的人们都说,母亲一定是化蝶成仙了。
送葬的那天,全村人都来了。默默地,潸然泪下。
那一天,下着小雨,淅淅沥沥,和着我的泪水,流淌着,那么的悲戚,又是那么的哀恸……
而今,思念依然无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