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自西向东“颠倒乾坤”
2018-01-08丁雨晴聂立高谷棣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丁雨晴 ●聂立高 ●本报记者 谷棣
“谷歌、亚马逊、脸书、苹果(GA⁃FA)或许仍是今天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但新一代竞争者正从东方出现。中国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BATX)不仅正在引领市场,同时也在创造和颠覆市场。”荷兰学者马克·格瑞芬等人去年11月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提出的“GAFA要注意了:东方的BATX正在崛起”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无论是苹果公司近日就电池问题道歉、欧盟去年给谷歌开巨额罚单,还是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在美收购被叫停、腾讯市值超5000亿美元,GAFA和BATX都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也完成着各自的角色成长和转变。一些在西方“巨头”企业工作过的人士深有感触,领先一步一度让它们“居高临下”,而今,以BATX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正跻身前列。
GAFA的现实
顶尖科技带来革新
经济体量富可敌国
把美国四巨头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苹果(Ap⁃ple)总称为“GAFA”的说法至少已经有两年了,国内一些留学培训机构对这个新词的解释中还包括“这四家公司势力极大,而且对现代事物有着重要影响”。南非《阿尔伯顿记录报》近日以“证明GAFA科技公司正在获胜的5个事实”为题报道说,如今这4家公司的收入已相当于主导前一个周期的微软和英特尔收入的3倍,接近IBM的6倍。与1990年至2001年的英特尔相比,如今顶尖科技公司的含义已彻底发生变化,2005至2016年GAFA的年收入相当于当时英特尔的10倍。2015年这4家公司创收4330亿美元,从金融实力和经济体量上来看,堪比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有统计说,很多人每天花费一半以上线上时间使用GAFA提供的各种服务。法国阳狮集团旗下数字营销公司乐必扬(Digi⁃tasLBi)北美区总裁道格·赖恩在《赫芬邮报》撰文称,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人认为,“如今那些因剥夺前商业巨头的王位而引发大多数人喝彩的公司却被视为不可撼动:目前的GAFA极具统治力,好像永远不会被赶下台”。
谈到这四大巨头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很多人都可以讲出不同的故事。一位苹果公司在华员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最早听说苹果还是从小巧的MP3播放器(iPod)开始的,当时北京东三环高楼上的巨大广告让他印象很深。等入职公司后了解到,不起眼的iP⁃od标志着移动音频播放器进入数字时代,竟是Walkman(随身听)的终结者——2010年10月26日,索尼宣布停止销售磁带Walkman。对很多70后、80后来说,这样的改变似乎已经习以为常。而2007年问世的iPhone改变了数亿人沟通与生活的方式,也为智能手机行业带来真正革新,在此之前,很少人接触过这种触摸式的屏幕。智能手机越来越优越的镜头像素配置,又对数码相机行业产生极大冲击,导致今天使用数码相机的人越来越少。
GAFA是4家大型科技企业,更是4个巨大的商业生态系统,它们改变人类的生活,甚至引发新的竞争。欧盟专业媒体《欧盟观察家》称,法德意西4个欧盟国家的财长已要求欧盟设计一种“平等税收”,即按照获得营业收入所在地而非在哪里注册来纳税。其中的一个背景是,被称为GAFA的美国科技巨头正利用在爱尔兰等低税率国家的子公司缴纳最低限额的税收。对于欧盟的做法,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欧洲加大打击GAFA,是针对美国“技术‘超级大国”的战争,是遏制这些公司在欧洲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四大巨头的未来
竞相拥抱人工智能
创新迎合消费市场
一些评论还关注政府监管行动对这些企业的影响。道格·赖恩在《赫芬邮报》撰文时提到,欧盟对谷歌开出的罚单彰显GAFA潜在的软肋——一些国家的政府或许已经认定它们中每一家都已变得太庞大,而多年的反垄断诉讼曾严重削弱微软和IBM,新的隐私规定或将重挫这些新巨头的商业模式。此外,包括拦截广告、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技术,都会让谷歌、脸书的商业模式基石受到破坏,所以GAFA也在竞相拥抱人工智能。道格·赖恩认为,尽管GA⁃FA目前的现金流都没有问题,但它们都有各自的软肋。苹果、谷歌和脸书都依赖于相当特定的收入来源,其中苹果最明显,目前的增长几乎完全依赖iPhone,而谷歌的收入主要依赖于搜索和显示广告,脸书的商业模式仍主要依赖“强迫”人们看广告。亚马逊并不受困于收入来源单一问题,但它很可能将继续生存于低利润世界中。
无独有偶,巴黎高等商学院经济学和国际事务教授杰雷米·戈兹2016年11月曾在美国《福布斯》杂志撰文称,美国科技巨头或许压根儿就不能主导世界。如果消费者不接受,那么任何帝国都将崩溃,由消费者驱动的革命同样可以重创GAFA的统治力。
“近年来,常有朋友问我苹果的创新精神是不是越来越少了,有时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向他们解释,在我看来,创新根植于苹果的DNA中,公司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探索和消费者喜好的关注从未停止过。”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苹果公司员工这样表示。他认为,像GAFA和BATX这些高科技企业会始终追求创新。他以苹果为例,无论是3DTouch触控技术在苹果手机上的应用,还是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在iPhoneX上的出现,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实际上,人脸识别仅是三维识别模块的一个入门级应用,现在很火的一个概念是AR/VR。他同样对国内科技企业的崛起感到自豪,并提到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去年12月在乌镇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演讲时的一段话:“我们相信技术可以成为改变生活的最大力量,但技术本身没有好与坏,技术无欲无求,一切由我们人类来决定,由我们每个人来决定。”
中国的BATX
见证西方巨头浮沉
颠覆源于多头并进
在一些西方大企业长期任职过的人士大多不认同所谓“GAFA将长期统治或改变人类生活”的观点。一位曾在老牌超级企业摩托罗拉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经历过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阿尔卡特等通信业巨头的相继沉沦,他和一些同事都对这种说法一笑了之。如今,他们中很多人在华为等中资企业任职。有意思的是,此前他们都对所谓“巨大中华”(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等国内通信企业“看不上眼”,与这些国内同行一起开会时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而对方在与他们发生争执时也往往显得“底气不足”。但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通信行业就已完全“颠倒乾坤”,目前仅有爱立信尚能与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相抗衡,其他基本上都已失去往日辉煌。与此类似的是,以往摩托罗拉等西方企业的员工大都使用微软的Outlook收发邮件,在日常交往中则使用微软的MSN。当时的他们都对QQ和Foxmail等国内相应软件不感兴趣,认为QQ像“玩具”,Foxmail“太单薄”,但如今他们已经很少使用Outlook,而MSN也已被微软彻底关闭。有过这些经历,他们对中国企业的成长前景更为看好,认为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中国市场已成为一种容易产生创新型大企业的沃土。
“在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对手游和在线购物大笔花钱的助推下,中国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等科技巨头正在跻身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企业行列。”去年11月,法新社在报道腾讯成为首个市值跻身5000亿美元俱乐部的亚洲企业时曾这样感慨。美国CNBC网在随后的报道中透着危机感,认为“腾讯正在利用特洛伊木马投资悄悄包围美国科技巨头”,如收购特斯拉5%的股份、社交媒体公司Snap10%的股份等等。
《GAFA要注意了:东方的BATX正在崛起》一文作者之一格瑞芬现为浙江大学创新创业与战略学系副教授、全球化智库特邀研究员。专注于研究中国创新十余年的格瑞芬认为,中国的科技巨头创新了一种商业生态系统,这种系统以客户为中心,发展成为跨行业的、连接相互依存的不同业务的无边界组织。当前,BATX的商业生态系统扩张战略已从最初的有机增长,演化发展为今天的“4I”并行战略,即投资、孵化、创新、国际化(即Invest⁃ment、Incubation、Innov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多头并进,这进一步加速了其发展与扩张速度。BATX等中国科技巨头引领、创造和颠覆的能力将在全世界范围内发挥作用。▲
互联网江湖,谁敢说永远领先(相关链接)
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有着“欧洲硅谷”的称号,云集着全球众多知名科技企业。总部位于都柏林的“未来金融(FutureFinance)”首席分析官张川曾是美国信用营销分析专家,经常往返于欧美,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这些名字家喻户晓,中国的阿里巴巴等也逐渐为欧美民众熟悉,但GAFA和BATX这样的说法美国人还不怎么用。他认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这几家新兴企业中,阿里巴巴对美国影响相对更大。总的来说,普通美国民众觉得中国的这些品牌和新技术产业离他们还比较远,但对于金融高科技从业者来说,BATX这些中国企业知名度比较高。
张川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尽管在“手机不离身”这一点上中美同步,但苹果的移动支付服务ApplePay远不如国内手机支付、微信支付的普及,原因是美国固有的信用卡体系已非常成熟,新兴支付方式没有带来根本性的革命性变化,相比,中国因为金融行业的相对垄断性和落后,才给手机和互联网支付创造了很大的机会。“相对来说,金融业受GAFA冲击最小,因为美国金融业本身已高度发达,华尔街本身自己就是投资高新技术的带头者。”张川告诉记者:“不能说这几家企业改变和支配人类的生活,而是这几项新的技术改变和支配人类的生活,比如在互联网搜索技术,以前有雅虎(yahoo),现在有谷歌(Google),说不定以后又会有别的公司。这几家企业不过是在竞争中胜出而已,它们是不是会永远领先?很难说。”
在张川看来,对一些传统垄断行业,GAFA还是显得无能为力。如美国医生行会垄断的医疗业、好莱坞和主流媒体垄断的娱乐业,再比如受法律限制,美国很多州的法庭连照相都不允许,更不用说互联网行业进入了。未来,这些企业如何打破信息和知识的垄断,让信息交流的成本降低到几乎为零并加快信息交流速度才是继续保持领先的关键所在。至于所谓经营理念,时势造英雄,如果GAFA和BATX不做,自然有其他企业来做,同样,未来只有竞争才会有超级、高效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