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山,凹山……
——写在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结束百年开采、开启生态重建之际
2018-01-08李先发王汉强
文/李先发 王汉强
凹山,凹山……
——写在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结束百年开采、开启生态重建之际
文/李先发 王汉强
绝响,凹山采场的最后一炮
公元2017年6月5日,注定是安徽马钢南山矿凹山采场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持续开采了整整100年的凹山采场,这天迎来了最后一次爆破。一声巨响之后,凹山采场作为铁矿石生产基地的历史使命即宣告结束。
为了确保这最后一炮圆满成功,爆破班的工友们一大清早就忙碌开了,装运炸药,填充炮眼,周围警戒,排放雷管线,他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时序已入盛夏,天气很是闷热,不多久,爆破工友们的脸上就已渗出了汗珠。在采场负177米的所在,大约1000平方米的地盘就是当天这最后一炮所要爆破的区域。牙轮钻早已钻出了18个孔眼,这些即将要填埋炸药的孔眼碗口般大小,深约16米,往里一瞧,竟然清晰见水,就像是一口口窄眼机打井,每个孔眼要填充400公斤炸药。而从牙轮钻钻出来的深层岩石粉末质地看,懂行的人说,这块地下面的矿石含铁量应该在30%左右,意味着这片即将要爆松的铁矿岩原矿品位较高,是难得的好矿,这对饱受极贫矿之困的南山矿来说,尤为珍贵,也因此,他们倍加珍惜,本着对资源充分利用、榨干吃净的原则,近些年,在对凹山采场末期开采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南山矿尽一切可能将应采而未采的铁矿石尽可能地开采出来,让凹山坑奉献出她最后的宝藏,以造福于人类。
凹山,苦难与辉煌
凹山铁矿资源发现于1912年,开发于1917年。一路走来,它注定要跟这个国家和民族一道,历经苦难与辉煌。
最初,是民族资本的小规模开采,生产力极为低下,依托的是近乎原始的手工作业。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划破了中国寂静的夜空,随即,凹山采场也遭遇沦陷,任由日寇铁蹄的践踏和蹂躏,侵略军残暴地采取以人换矿的政策,用大批矿工的生命换取铁矿石的开采,而开采出来的铁矿石则被海运至日本国内冶炼成钢铁,然后制造出枪炮,再回过头来枪杀中国人。大量矿工非正常死亡,累累白骨被侵略军胡乱地埋在一起,就成了“侉子坟”,成为日本侵略者的罪证之一。
在地下党的组织策划下,矿山工人自觉组成了游击队,1938年,凹山矿工刘一鸿组织的抗日自卫队配合新四军挖铁路,毁设备,打击日寇,开展罢工斗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1949年4月28日,刚刚被解放的马鞍山迎来了南京军事管制组,他们是奉命前来接收和恢复马鞍山铁厂生产的。
马钢骏蹄驰日月,南山当记第一功。为百废待兴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多采矿、多炼钢,这,就是新中国第一代矿工的梦想!
1954年9月1日,凹山揭顶第一炮惊天炸响,四条矿工汉子凭着掌钎、抡锤,实施爆破作业,炸响了新中国成立后凹山采场恢复生产的第一炮。
创业艰难日,筑梦正当时。同年11月,南山地区成立了“南山采场基建小组”,来自全国10多个省市的建设大军汇集这里,搭棚为营、挖坑为灶、风餐露宿、艰苦创业。
南山人矿业报国的梦想,也寄托了共和国开国元勋的希望。一九五八年,聂荣臻副总理风尘仆仆来到了凹山,勉励创业者们多采矿、出好矿。
随着共和国历史的演进,凹山采场设计年生产能力由1956年的50万吨跃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00万吨和其后的600万吨。南山,在不断地释放能量,创造辉煌,进而建设成为集采、运、选于一体的巨型露天铁矿,跻身全国八大冶金矿山之列,号称华东第一矿。
凹山,凤凰涅槃
有人说,凹山坑是人类活动给地球造成的一个巨大伤疤。固然,采矿业是人类对土地植被破坏最大的工业行为。然而,没有这种破坏,何来钢铁?何来建设?如何支撑高楼大厦、铁路桥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凹山采场的开发及凹山坑的形成,恰恰是人类工业活动创造的巨大奇迹。也因此,回望凹山百年开采史和南山60余年建矿发展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从工业发展的角度看,她已从当初手拉肩扛的简单人工生产发展到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重型机械化的采运选联合作业,堪称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从采场变迁的角度看,几代矿工经过艰辛开掘,硬是把凹山从一座高高耸立的山峰变成了一座负200余米的巨型凹坑,可谓是共和国矿业开发史的一个写照;从社会变迁的角度看,通过矿业开发,一是由矿而钢,支撑了马钢的崛起,进而因钢兴城,带动了马鞍山市的蓬勃发展,二是促进了矿区自身的繁荣,南山矿区已从昔日荒僻的小山村发展成为一座颇有规模、独具特色的矿山城镇,称得上是共和国工矿城市发展史的一个印证。
穿越百年凹山的沧桑,今天的南山人正按照习近平主席“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生态矿区,坚定走新型的生态矿区发展之路!
他们深深地懂得,工业化最大的问题是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因此,生态文明是本世纪的必由之路,进而实现工业的生态化、生态的多样化。对资源型、破坏型的铁矿山来说,走生态化矿区之路,更是迫在眉睫。
曾经,面对采空后裸露的土地,流失的水土,漫溢的酸水,南山人曾经迷茫过,无助过,但更多的是探索,是坚持,是不屈的奋斗和收获的喜悦。
早在建矿初期,南山人生活尚处温饱,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始了栽树育林的简单绿化工作。并以此为起点,开启了南山人建设生态文明、回馈和报偿大自然的征程。
为治理环境、保护环境,南山矿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组建复垦队,先后在排土场、尾矿坝乃至于采场边坡,平整土地,植树种草,大打荒山造林战,遍植龙柏、香樟、桃树、板栗等树苗,如今,在昔日荒芜的梅子山、47米排土场、东山贫矿线等废弃土地上,早已绿树成荫,粗壮的乔木林,连绵的灌木丛,漫山遍野的葡萄园、茶树圃、果树林等经济型植物郁郁葱葱,成片绿色映入眼帘,和谐美景赏心悦目。“开一片矿山、还一片林海、创一份效益”,南山人真的做到了!
毋庸置疑,南山矿绿化复垦、打造生态矿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份成绩很自然地体现在获得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的荣耀里、连续八届获得安徽省文明单位的牌匾上,也体现在获得全国十佳冶金矿山的证书中和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征途上。
又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南山人已基本形成了生态矿区理念,逐步形成了三层结构路线图:第一层实体层,第二层产业层,第三层社会思想层,并据此作出生态矿区规划,在对凹山坑进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之后,又进一步加以延伸治理,并逐步改造南山矿现有生产工艺,整理、盘活厂区土地资产。
今天的南山人像他们的前辈一样,心怀理想,着眼未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用一个全新发展的黄金时代,再创百年矿山,生态矿区的品牌辉煌。
凹山,你这大地之花,因乌金般的铁矿而绽放异彩,步入新的时代,必将凤凰涅槃,因“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姹紫嫣红!
王汉强,男,1991年8月毕业分配到马钢南山矿参加工作,热爱新闻,擅长摄影,被《中国冶金报》《现代物流报》《工人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现为该矿物资供销公司政工干事和宣传组组长,先后在《工人日报》《当代矿工》《中国冶金报》《中国矿业报》《安徽日报》和《安徽工人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新闻稿件300余篇,连续多年被《冶金安全》、马钢集团和南山矿评为宣传先进个人和政研宣传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马钢南山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