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学习实践观应用在思政课堂
——思政课自媒体实践学习感悟

2018-01-08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课堂

将学习实践观应用在思政课堂
——思政课自媒体实践学习感悟

学前教育专业1612班 任伽琦 思政教学部 吕 妍

将学习实践观应用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既是响应国家教育教学的号召,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目前在全党全国积极贯彻落实创新观、实践观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正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学习实践观落实到学习和工作实践中。

学习实践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全面发展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谈到了青年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承担的重要角色,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大学生必须在学校中端正自己的价值意识,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牢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用科学的学习观、就业观来引导自己走上成功的道路。

一、践行学习实践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学习与实践的关系,运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生活实践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使自己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上,我们通过老师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将学习理论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结合。大一刚刚进入大学思修课堂的我,依然用看待高中政治的眼光来看这门课程。书中难理解的长篇大论,加之思修课本长长的书名就能体会到这是一个让学生畏惧的学科。然而,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对这门课程摘掉了有色眼镜。以寝室为单位拍摄小视频,这样新颖的作业是我过去的十二年教育中从没有过的。完成以寝室“和谐”为主题的小视频拍摄任务,让冬季里的我们不仅熟悉了彼此,还感受到了冬季的美好,留下了快乐的回忆。在课堂上,老师所列举出与理论有关的生活例子,播放的有关视频都为缓解课程枯燥感,并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理论的理解。这种方式让我对思修课有了新的认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与理论都是离不开的,比如老师举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的例子不正是透露着道德的缺失吗?所以理论并非只有文字,更多的是生活。

在思修课堂上,通过学习实践观的引导,更能帮助我们加强修养、完善品格、升华境界、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学习其崇高的品质和情操,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热爱人民、临危不惧、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行为的本质意义,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寻找差距与不足,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践行学习实践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

大学生就业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模式,走科学创新发展之路。在学习实践观的指导下,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我们更理性地就业,就必须增强就业创业意识,坚持发展创新,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结合我自身来讲,我认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的。大一的下园实习让我坚定了对未来职业的信心。同时也让我感受到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比起老教师,我显得缺乏经验,与同龄人相比不相上下,却并不能脱颖而出。

在我实习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孩子中午不吃蔬菜,只吃肉,老师便吓唬孩子要把他送到别的班级,孩子因为害怕而不停的哭,中午饭也没吃好。或许用这种吓唬威胁的方式,孩子可以服从老师的意愿,但是这个方法对吗?即使的确是为了孩子好,就可以用这这样的方法吗?孩子真的吸收营养了吗?孩子以后会不会因此而有阴影?没有意识到蔬菜的重要性,孩子只是因为受老师的强迫而不得不顺从。做优秀的幼儿教师并不容易,但偏偏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是我的理想,所以要想达到优秀必须为之不懈的努力。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成为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道路上,我将与快乐为伴。

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准确定位自己。加强外语和计算机学习,积极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刻苦学习专业文化知识,打牢专业功底,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参加双学位、辅修专业学习,做到一专多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创新能力,自觉加强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的培养,并注重锻炼意志品质,保持心理健康,努力提高整体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心智健全、人格高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断增强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为顺利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践行学习实践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体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激烈的工作竞争,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是新时期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

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学习实践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机制。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专题讲座,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增强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此外要健全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工作,开设心理健康训练班和心理咨询热线,建立学校心理健康网上平台、心理健康辅导信箱等,加大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力度,对特殊群体实施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及时处理大学生因心理危机而产生的突发事件。

四、践行学习实践观,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大学生个性、创新力发展

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完整的。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有可能是畸形发展。因此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消除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对立的错误观点。

在思修课堂上,我们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应该在是德、智、体、美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但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更不是抹杀个性。个性发展就是发挥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张扬,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高校教育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应该促进学生各项素质的和谐发展,在规范要求的同时发展健康、和谐的个性。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注重促进学生认知领域的发展,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信念、价值观和创造力。在学生的教育中既要注重全体学生获得知识的教育,又要注重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把大学生作为具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育主体,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促使学生成长成才。

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国家的未来兴衰。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学习实践观,准确把握它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方法,并切实把学习实践观作为重要方法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将所学的知识落实到生活和工作中,同时,在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全面性和协调性,把自己锻炼成为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大学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