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十二》:除了呈现,你没有权利去挖掘苦痛

2018-01-07若蝶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4期
关键词:慰安妇纪录片生命

若蝶

【适用话题】苦难 尊重 真实的力量

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荣获国内纪录片票房冠军。片中没有血泪控诉与煽情,只有幸存的“慰安妇”老人们平淡的生活。

这是由于导演郭柯坚持“三不”原则:不细问那段身心受创的经历,不深究逃出魔爪后遭受的歧视和非议,更不探讨日军遗留私生子等后续伦理问题。用呈现代替挖掘,客观地记录下22位老人当下真实的生活状态。

但也正是这“三不”原则,给影片的拍摄和发行带来了极大的阻力。一些发行商想让郭柯在片中添加一些家国仇恨,让观众看了冲动、想哭。郭柯果断拒绝,不愿把这些平均年龄90岁的老人们当成噱头。

其实,郭柯在早期的拍摄中,也曾试图去挖掘当事人的疼痛。

2012年的一天,郭柯在微博上看到“慰安妇”受害者韦绍兰老人和她“日本儿子”的照片,了解到他们面临的困境,他萌生了记录下这个特殊群体的念头,开始筹拍纪录片《三十二》——因为当时全国仅存32名“慰安妇”幸存者。

为了拍得好看,迁就市场,他故意在韦绍兰老人逝去的丈夫坟前问起过往的伤心事,老人哭了,不忍心的摄影师将机器关掉,郭柯说:“开机,继续拍!”

拍完之后,郭柯背过身去大哭了一场,问自己:这样去对一个老人,你还像个人吗?哪怕你拍出一个再牛的片子,你好意思吗?最后这组镜头没有剪在影片中。

《三十二》在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纪录片奖,从2012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三十二位老人只剩下二十二位了,与时间赛跑的急迫,让郭柯再次投入《二十二》的拍摄中。等到影片上映时,只剩下了八位老人。

拍攝过程中,毛银梅老人总操心剧组人员吃了没,睡了没,晒没晒太阳。每天会摘下盛开的栀子花给工作人员戴上。李爱莲老人天不亮就起床给剧组炸馒头片。

老人说:“他们来了五六次,我都不跟他说实话。”当她愿意说出自己的遭遇时,郭柯却选择了关机,“因为那是她的秘密”,虽然这是他曾经一直想要的内容。

他说:“我们吃了那么多老人炸的馒头片,她已经像是我们自己的奶奶,如果利用老人去感动观众,太无耻了!”

因为没有把老人们拍得“苦大仇深”,投资方觉得没有商业价值,决定撤资,导致拍摄计划一度搁浅。郭柯在微信朋友圈里说,我妈想要卖房支持电影拍摄。恰好被演员张歆艺看到了,她主动伸出援手,借给郭柯一百万元。

一位观众评论:“在我去电影院之前,我以为看完以后我会愤懑不平。而在我走出电影院以后,我却觉得,我获得的是生活下去的力量。”

在和这群老人的相处中,郭柯渐渐明白,她们需要的不是眼泪汪汪的同情和成千上万的善款。她们真正需要的是尊重,是被像长辈一样对待。郭柯对老人的态度,从最初的“猎奇”转变为“深情凝视”,是懂得了如何还生命以尊重。

【素材分析】尊重生命,敬畏历史,是人基本的良知。《二十二》中每一位人物的苦痛,都是历史的创伤。揭开伤疤,意味着“二次伤害”,郭柯选择用“呈现”代替“挖掘”,把镜头对准平淡的生活,这既是对生命与历史的尊重,也能凸显出真实的力量。

【速用名言】

1.如果一个人说,看哪!我痛苦!显然,他并不痛苦,因为悲伤是喑哑的。——美国思想家 爱默生

2.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德国思想家史怀哲

猜你喜欢

慰安妇纪录片生命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韩慰安妇拒绝日本“治愈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
论纪录片中的“真实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