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明聪作品小辑

2018-01-07

参花(上) 2018年1期
关键词:寺院水草花园

游最峰寺

最峰寺,这一处佛门圣地,身处尘世,却超然物外。您来与不来,它的灵气不生不灭;您信与不信,它的慈悲不增不减。它有幸欣逢盛世,注定不会平凡,犹如养在深闺的美人,天生丽质,难以自弃;它宛若酿在深巷的美酒,虽不自扬却香自飘。因为丽质,它必将成为人们的休闲胜地;因为清纯,它必将成为人们的精神港湾。这里,不仅仅是人间乐土,它更是佛国,是天堂,如千叶宝莲,一蕊之外,层层花开!

——题记

早就听说绥宁县城郊区一个名为坪溪村的地方有一座寺院,颇为有名,但一直未曾探访。前几日,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妻说现在春色正美,何不到外面去走走,赏春的同时,放松一下心情。我亦有同感,于是,叫上彩虹、李源、于戈、彩云、于湉等人,一同前往最峰寺游玩。

坪溪村离县城只有三四公里,开车十来分钟就到了。寺院坐落在一个山坳上,好在有路牌指引,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寺院的所在。寺院下的山坳岔口处有好多鱼塘,垂钓者甚多,鱼塘边上有几座新房子,开了农家乐、洗浴中心,空坪上停了不少车辆,想来到这里爬山、垂钓、洗浴的人不在少数。妻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注重休闲、养生和锻炼身体,所以一到周末,人们都纷纷到山野、田间地头、风景区游玩,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可谓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妻的观点,我亦有同感。平时,只要有空,我也经常同好友绍军、民开、生跃、小华、田健等人到县城附近的巫水河畔、神滩公园、民族公园以及中峰寺、大园古苗寨、寨市古镇、插柳文化艺术园、云雾山、洛口山等地游玩,既赏了美景,又锻炼了身体,还时不时地在小饭馆里聚会喝酒,气氛热烈,心情愉悅,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

虽然有盘山公路通往寺院,但因为要欣赏沿途的美景,所以我们也把车放在了山脚下的停车坪里,选择徒步上山。通往寺院的山脚,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木屋,周围放养了一大群的鸡鸭,叽叽喳喳,憨态可掬,甚是热闹,想来是坪溪村的居民在这里搞养殖业,养土鸡土鸭,挣钱来着。紧贴木屋的,是一个狭长的苗木圃,不知种了一种什么名字的树,树叶茂盛如盖,郁郁葱葱,叶子的颜色都是红色、淡红色的,如同秋天枫叶一般,一眼望去,整个山谷都是一片红色,甚是漂亮。我们一群人被这一片艳丽的红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摆出各种造型,拍照留念。照相的同时,还在树木下来回穿梭,奔跑嬉戏,欢笑声、打闹声此起彼伏,好不舒畅。期间,我还碰到一大群熟人经过,大概有二十多人,他们也是趁周末前往最峰寺游玩的。他们说参观完最峰寺后,还要从山顶的另一面徒步走到李家团、田心村,经荣岩电站沿巫水河到川石,再回到县城,这样算起来有近三十公里。因为行程长,所以他们一行人没有在红树林做过多的停留。看到他们徒步的劲头这么足,我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相比他们的匆忙,我们一点也不着急,足足在红树林观赏、游玩了一个小时,方才依依不舍地上山。

最峰寺在高山之巅,因为地形的原因,上山的路颇为陡峭,走了一段路我们便气喘吁吁了,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在沿途树木葱茏,各种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有这样的美景相伴,上山的辛劳便算不上什么了。从山脚到寺院大概一公里多的路程,我们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竟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时,远远的几栋带有寺院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寺院看起来很古朴,不是特别雄壮。寺院外面的长凳上,坐着一个中年男人和几个老妇人,看到我们到寺院来,甚是热情,纷纷起身邀请我们进寺一观。只见他们倒水的倒水,带路的带路,还搬出凳子,拿出糖果、花生、瓜子款待我们。想想这么多年来,我也参观了全国不少的寺院,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等热情的招待,这让我心里暖暖的。

中年男子热情地帮我介绍寺院的历史和寺院前树立的文物保护碑和各种石刻碑记。通过攀谈,我得知中年男子姓周,名宗亮,系绥宁一中的一位老师,现在也是寺院的义工。因为我们武阳话很有特色,我发现我和周老师竟还是老乡,都是武阳人,他是毛坪村的,我是大溪村的,相隔不远。周老师还说在我们大溪小学当过老师,聊到李大鹏、邓湘子等老师,以至大溪小学的辉煌历史,我们都有共同的语言。周老师的话,也让我回忆起了童年,是啊,一直以来,大溪小学都是我的骄傲。记得一九八三年小学毕业那一届,我们一个班就有我和另外三个同学都考上了县重点初中,全县罕见,我们大溪小学也因此出了名。这些年来,从大溪小学走出的国家干部、研究生、大学教授、企业家就有几十人。因为是老乡,我和周老师不知不觉间自是亲切了许多。我想,在这里碰到这样的一位老乡,也算是一种缘分。

在介绍最峰寺的基本情况上,周老师可谓朗朗上口,仿佛背诵一千古名篇:“雪峰之尾,湘之西南,有小山城绥宁县,城之北隅,清溪出焉,朔溪而上,曲径斗折,山岚之间有一古刹,寺名最峰,寺呈四合之势,大雄宝殿巍峨雄立,佛像森严肃穆,至者无不屏气静心,顿生向佛济世之情,寺院历史遗迹处处可寻,仅天井中青石块,即见幽幽青光,仿佛历史沉淀,诉说沧海桑田时空变幻……”我问周老师,为什么你对最峰寺的解说词这么熟悉。周老师犹豫了一会儿,说其实这篇解说词是他的拙作,二○一六年他用这篇解说词参加了全县的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并入围了省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入围奖,一共获得了三千元奖金,他都全部捐了出来,用在了最峰寺的建设上。

“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才华,写出这等佳作,真不愧为专业的语文老师!”我笑着称赞道。

“哪里,哪里,过奖了!”周老师连连摆手,谦虚地应道。看周老师的形态,我想,做人做事,他一定是一个低调之人。

接下来,周老师跟我聊起了最峰寺的历史。他告诉我,最峰寺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名自牧堂,清康熙三十九年大规模重建,康熙六十年更名最峰庵。相传明万历年间,江西省宁州府永安寺、黄龙院、临济宗等三十四代传人廓然禅师游历至此,见五峰拱卫一地,崇山峻岭之间,奇花异草,欣然蓬勃,蜂飞蝶舞,雀语猿啼,云蒸霞蔚,万千气象,仿佛人间仙境,宛如世外桃源,甚惊异。禅师来到此地,著锡杖于地,拔出时泉水随之涌出,遂凿之为井,现存于大殿之左侧,插竹筷入土中,竟化为方形竹而生,现长于佛殿后山,遂建寺于此。禅师座下弟子徹微、德辉、仁亮等数十人,以化缘之资,置长冲山二百余亩作为寺院资产,并建练武坪三处,寺院规模空前,香火旺盛,各方僧侣来朝,信士云集。最旺盛时,最峰寺的僧众三百多人。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寺院当年盛况不再。”周老师感慨道。周老师告诉我,最为痛心的是,有段时期寺院遭到严重毁坏。之后,寺院长期荒废,无人管理,以至于大雄宝殿因年久失修严重倾斜,宝殿木墙板全部腐烂,院内也杂草丛生,上无半片完瓦,下无半寸落脚之地,可谓是到处破烂不堪,一片狼藉。最后寺院沦为当地村民放牛羊的地方和养鸡的场所,好在古井、方竹、天井、禅师塔灵、练武坪、静修林和记录寺院历史变迁的八块石碑还在,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周老师说,现在的最峰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的,如今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二○一五年六月,经县民族宗教局同意,敦请释同缘法师入寺主持,给最峰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不久的将来,最峰寺必将迎来发展的春天,现已修通通往寺院的盘山公路,长达三公里,同时,维修了大雄宝殿、佛殿、厨房、斋堂,并重塑了三世如来、四大天王、弥勒观音、韦驮的金身,寺院还于二○一六年十月六日邀请了全国各地数十位诸山长老、高僧大德、法师为最峰寺佛像正式开光祈福。周老师说,现寺院建筑面积有一千平方米,占地面积约一百一十六亩,为尽快恢复最峰寺原貌,打造江南文化名城,寺院第二期工程正在筹备中,有山门和前、中、后三殿。前殿名为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中殿为大雄宝殿,中、后殿两侧为左右厢房,设禅堂、罗汉堂、功德堂、文物楼等。周老师说到兴致处,抑制不住自豪和喜悦。

周老师跟我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他最早参与了最峰寺的重建。他第一次来到最峰寺,上山的路崎岖不平,还被杂草所覆盖,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来到这里。虽然寺院破烂不堪,杂草丛生,但他一来到这个地方,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凡之地,那天虽然下着毛毛细雨,但他看到了一道道金光在寺院上空闪耀。于是,只要有空,他就常到这里清除杂草,修整院坪。不知为何,没多久,一个个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都自觉加入到寺院的重整之中,大家纷纷为寺院重整出工出力,不计报酬,开心快乐。在劳作中,他长期患小毛病也不治而愈。周老师说,他也说不清为什么这么喜欢最峰寺,或许冥冥之中同这座寺院有缘吧。

经周老师的介绍,我仔细看了下寺院的环境,这座寺院确实与众不同,不但建在山巅之上,而且还是一个开阔地,最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方,在这山巅之上,竟然还有一口好水井,井水冬暖夏凉,清澈透底,常年流淌不止。我喝了一口井水,顿感满嘴清甜爽口。寺院后边的山坡上,果真长了许多罕见的四方竹,四四方方的,跟普通的圆竹完全不同,煞是奇特美观。这种四方竹,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想不通插下一些竹筷,竟然成活变成方竹,这种现象,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或许,这就是最峰寺的独有奇观吧。寺院四合院的中间,有一开阔地,大概二百多平方米,没有盖房屋,能看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飞舞的鸟,空旷明亮,地面铺着青石板,一块一块的,排列得非常齐整。听说青石板至少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但还是那么硬朗结实。我想,那泛着青光的石板里,不知隐藏多少的世事沧桑和往事。是啊,世易时移,一切的朝代更迭,一切的荣华富贵,一切的荣辱得失,一切的功过成败,都如浮云,唯有这青石板,长存世间,看淡一切人间冷暖,笑看一切因果循环。

在参观寺院的过程中,周老师还向我介绍了释同缘法师,以及覃祥凤、杨民治、秦公朝、陈建国等寺院的管理者,他们都和蔼可亲,慈眉善目。与他们交谈,让人有一种亲切和温暖感。特别是释同缘法师,虽然很年轻,但已是临济宗法脉的第四十三代传人,安化县首届佛教协会副会长,黄龙寺等寺院的住持,相当了不起。

末了,我们一行人还到寺院外的静修林、练武坪等遗址观赏。静修林、练武坪都处在茂林修竹之中,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除了偶尔的几声鸟鸣,除了寺院飘然而至的袅袅梵音,这里没有任何的嘈杂和烦恼。因为山林风景优美,参观完寺院和遗址后,我们还顺着山脊走了许久,这种没有目的随意而行的自在,让人心旷神怡,轻松舒畅。置身于山巅密林之中,远眺开去,群山波涛起伏,绵延不绝。置身山中,我也充分体味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境界,并不自觉地想起了《红楼梦》中的《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还想到了《〈好了歌〉解注》,“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冥思之余,我也似有些许顿悟。

下午五点钟,我们一行人才下山回家,虽然大家出来爬了一整天的山,但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望着渐行渐远的最峰寺,我们一行人相约下星期再来。是啊,世间之大,能有幸走进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夫复何求!

佛经云:“菩堤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或许,在最峰寺,我们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一种最理想的境界,身心超然世外,不沾染任何的尘埃。

神坡山览胜

神坡山,又名东南第一山,因有国内面积最宽、树龄最高、株数最多、结构最完整的穗花杉群落而闻名中外。山中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坡庵,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有一百种以上的珍稀动植物,故而被誉为神奇绿洲的一颗明珠,每年来此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神坡山距绥宁县城十三公里,处于绥宁县长铺子、河口、竹舟江、枫木团、党坪等五个苗族乡的交汇处,交通极为便利,其主峰海拔一千一百三十九米,系雪峰山南端与越城岭北缘的交汇地,是难得的一处集生态、休闲、宗教、科研、文物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打小起,我就依稀听大人说过,县里有一座山叫“神坡山”,是神仙住的地方,可了不起了。到县城工作后,方知神坡山就在不远处,因自然生态好,文化底蕴丰富而全国闻名。前些年,我迫于生计,四处奔波劳累,一直没有合适的时机和闲情逸致游览神坡山,甚为遗憾。去年,我多次起意前往游覽,前后去了两次,都不能如愿。第一次是广播局的名记者绍军叫我,他轻车熟路,已去过多次,我立即附和,并叫上彩虹、李源、民开、生跃四人,开了一台小车前往。车到半山腰,由于路太陡峭,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可行了不到半小时,天突然暗了下来,乌云密布,眼看暴雨将至,我们不得不打道回府。果不然,人还没到车上,就暴雨倾盆,我们都成了“落汤鸡”。第二次,由于认得路,我骑摩托车载着妻儿同行。由于这段路长期没有人养护,路颠簸得厉害。到山脚后,我们不得不弃车步行。由于正值中午,天气炎热,我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爬到半山腰,妻儿实在抵挡不了热浪,便打了退堂鼓。

前几日,正逢星期日,雨过天晴,空气格外清新,加之正值初夏时节,放眼望去,到处绿油油的一片,正是出游的好时节。于是,我又有了三游神坡山的念头,并告诫自己:这次一定不能半途而废,不登上峰顶,绝不罢休。

我一个人骑着摩托车,一路走走停停,十三公里的路程走了将近半小时,最后总算到了长铺乡一个叫拓丘田的小山村。我把车放在农舍旁,放眼望去,神坡山巍峨耸立。由于刚下了暴雨,半山腰以上,云雾缭绕,雾茫茫一片。在山脚,听当地的村民讲,神坡山山脚下有一鸳鸯洞,至今无人涉足,神秘莫测。我按照村民的指点好不容易找到洞口,洞口旁竖着一木牌,写有“鸳鸯洞”三字,洞口被密密麻麻的杂草和树木所覆盖,要不是有字,断然是找不到的。攀开杂草,只见洞内黑乎乎一片,深不见底,因没有手电筒,我只好作罢。

从山脚出发,我发现路比以前更烂了,路基垮塌了多处,路面被雨水冲刷成一道道沟壑。路边还围了几道围栏,里面圈养有上千只鸡、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路两旁依稀可见有几栋简易木屋,老远就能听到“咩咩”的叫声。走近一瞧,除了羊以外,还喂了不少的猪。想来,神坡山已成了当地农民的综合养殖场、致富地。

由于刚下了雨,山路泥泞不堪,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裤脚到处沾满了黄泥。“这么有名的风景名胜区,难道路都没人管了?”我有些疑惑不解。不过我顾不了那么多了,还好,由于没有太阳,天气凉爽,爬起来不是太吃力。路两旁的树木绿油油的,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于山势陡峭,山路都是“之”字形的迂回往上走。我数着走了二十多个迂回弯,还没有到山顶,但人已置身于云雾之中,两旁林立的不再是杉树和松树,而是密布的竹林,特别是那些嫩竹,笋壳还没有剥落,竹尖早已直入云霄,比成竹还粗壮高大,让人不得不感慨“生命不息,轮回不止”之真谛。置身于云雾之中,犹如置身仙境,不知不觉有点飘飘然,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和快意。我多么奢望,此时如果突然冒出一个传说中的仙女来,那该多好,哪怕是山林中的精怪,亦是一件不悔之幸事。但终究只是一个美好的幻想,牛郎织女、白蛇传的佳缘终归只能是传说。

一路走着,不经意间,山上传来悦耳的叮当声,我停下脚步,仔细倾听,叮叮当当的声音连绵不绝。我对着发声处连喊几声:“喂!喂……有人吗?”山野空寂,无人应答。于是我就想,大概是羊或者牛挂在脖子上的铃铛响吧。路旁隔一段就堆积着一码柴火,有的已经干透了,有的还很新鲜,想来,经常有村民到山上砍柴。想到有人在山上,一个人走在空旷、孤寂、冷清的山野,我胆子大了不少。数到第三十个迂回弯的时候,我意外地看到一老者走下山来,手带着柴刀,六十来岁的样子,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喂!你从山下上来,可曾看到有牛?”

“半山腰有叮当声,想来你的牛一定在那儿,下去没多远。”我连忙应道。

“听说神坡山有一座神坡庵,我想去参观一下,请问老伯,还有多远?”

“从这里再往上走二百米,有一条小路,沿着小路走三四里的样子就到了。我寻牛刚从神坡庵那边过来,路比较滑,你要小心。”老伯热心地指点道。

果真,走了不到二百米,在第三十三个迂回弯,往右边山林有一条林中小道,似一口洞,绵延开去,深不见底。我沿着小道一路前行,两旁是密密麻麻的杉树林,除了几声鸟鸣,绝无半点声响,我算是真真切切体味到了“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虽然还是晌午,但因为山高林密,小路光线异常暗淡,我不得不格外小心。一路上山下坡,折腾了好几个来回,感觉远不止三四里路的距离,我甚至有点怀疑是不是走错路了。但路边的座凳、燃烧后的冥纸灰,以及树上挂的一条条红布带,让我确认没错。由于视线差,看不到远景,我一路懵懵懂懂地前行。大概半个小时后,终于见到前方有一群古建筑,心想,神坡庵总算到了。迫不及待地一阵小跑,来到庵前,只见一石牌上刻着“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几个大字,蒼劲有力。

走进庵内,见一老者,忙问:“这里可就是神坡庵?”“是啊,你看,这里的文化长廊上有各级领导的题词,有神坡庵的介绍,你自己看看。”老都微笑着答道。我一看,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到过这里的还真不少,长廊展示的领导题词多达三十多条。据记载,神坡庵原名叫灵宝寺,由长安大法师“大秦穆护袄”之后裔先觉法师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5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年的历史。明永乐三年,洞外增建圣母庙,并重修灵宝寺,又修建了侯王殿。清乾隆五十六年,扩建山门、过廊及两侧厢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僧尼和尚、善男信女、教友方士又募捐化缘,将庙庵修葺一新。如今,方圆几省的信众,都到此朝拜,香火异常鼎盛。“香烟袅袅,暮鼓晨钟,梵音空鸣”的胜景,已成为神坡庵的特有奇观。

据老者介绍,神坡庵座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由山门、过廊、大雄宝殿、侯王殿、两侧厢房组成,占地一千六百二十平方米,山门为牌楼式建筑,大雄宝殿进深三间,宽十点三米,抬梁式木架构,中部筑阁楼,殿内立释迦牟尼佛祖及其他神像。侯王殿面阔三间,明间宽三点七六米,进深八点三米,殿内置神龛,立天泰、天华、天隆三位侯王像。关于三位侯王的来历,老者说,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宋代河口多逸寨的龙氏为避战乱和灾荒,携沈门三个儿子到神坡山居住。可祸不单行,龙氏因误食毒菌而双目失明。为赡养老母,三兄弟靠打猎、烧炭、垦荒养家糊口。龙氏恪守妇道,忠贞不二,勤劳俭朴。她不甘吃闲饭,除缝补浆洗、煮饭炒菜之外,还要养猪养鸡鸭。一日,她背上竹篓,柱着拐棍去园中扯猪草,装了满满一篓,累得满头大汗,在一石洞内休息。忽然,轰隆一声,洞门闭合,只剩下一个碗大的孔。三兄弟收工回家,不见老母,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出门呼叫寻找。在石洞处,只听到老母的应声,却不见老母的身影。无奈巨石难移,他们只好在石洞附近结庐守母,一日三餐将茶水饭食递进洞中,年复一年,从不怠慢。一日烧荒,因三兄弟误烧了檀香木,香气直冲上界灵霄宝殿。玉皇大帝以为是人间焚香点烛行大善。便命太白金星前去察看。太白按落云头,来到神坡山。只见沈氏三兄弟在忙忙碌碌,他便向前打听:“请问小兄弟,你们在忙什么?”老大说:“烧粟畲。”太白听不清当地方言,以为他们是“修寿善”。立马告辞,重返天庭,将此事禀告玉皇大帝。玉帝听罢,颁旨曰:“难得人间有如此大孝,招沈氏三兄弟上天位列仙班。”太白复行来到神坡山传旨。老大面有难色:“我等系肉身凡胎,如何能升天?况且还有困在洞中的老母靠我兄弟供养。”太白说:“这个无妨,我自有办法送老母升天。尔等三人依次抓住前一个的衣襟,老大抓我的,闭上眼睛,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睁开,如此便可登天。”太白走到洞门口,将一粒金丹递与老母,交代她沿金光亮处走便可到达天庭。顿时,老母双目复明,沿着金光大道上了天。太白教沈氏兄弟依言而行。行到半空,只听耳边风声呼呼,浑身凉气嗖嗖。老三忍不住偷偷睁眼一看,吓得浑身发抖,手一松,便坠落地上,再也无法升天。殁后被封为侯王,成为后人尽孝的典范。后人为纪念沈氏兄弟尽孝道敬老母,便四处募化银两,在神坡山灵宝寺右侧另建侯王殿,香火供奉,信奉道教。在灵宝寺后的山腰中,另建神坡庵,又名地母庵。

每年三月三,神坡山都要举行山歌大赛,周边贵州、广西等几个省的民众数千人齐聚神坡山,以山歌为媒,举行隆重的节庆活动。山歌伴奏的乐器有木叶、侗笛、侗芦笙、大芦笙、侗萧、牛角琴等。山歌种类繁多,有情歌、脚歌、琵琶歌、多吔歌、伴笛歌、敬酒歌、吹木叶歌、野外对歌、鼓楼唱歌、花桥对歌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场面壮观,连唱三天三夜,气氛异常热烈。三月三这天,每家每户,不分民族地区,盛行鸟鸡菜煮鸡蛋吃的传统习俗,以避自然灾害、除虫保健康,祝愿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关于神坡山的名字,老者说,也是有缘由的。神坡山实际上是一座神山,它得日月之精华,沾天地之灵气,很多在此修行的人都得道成了神仙,故名神坡山。

出了神坡庵,我沿着新修的水泥石级一路而上,先后观赏了流泉飞瀑、修竹凌云、白龙观壁、暮色苍松、神仙洞、将军石等景观。一路上,森林茂盛,古木参天,其中香果树、桦榛、榉木、楠木、伞花木、青钱柳等珍稀树种随处可见。特别是神坡庵后占地几公顷的穗花杉群落,系国内发现的面积最宽、树龄最高、株数最多、结构最完整的群落,一株株穗花杉,伟岸挺拔,高耸入云,甚是壮观。其中有一棵雌雄同株的穗花杉,枝叶覆盖地面达五百多平方米,堪称奇观。山顶上有块巨大的平整青石,据石碑介绍,此石名为晒经台,为寺内晾晒佛经之处。山顶石径尽头,有一断崖,崖壁光滑,高不可攀,崖下一巨石,上刻“东南第一山”五字,据载,为明抗倭名将邓子龙所刻。万历十年(1582年)仲夏,邓子龙带兵进击黎平,过绥宁,道遇雨,便登神坡山,叹山峻景美,挥剑成此五字。时过四百多年,大石早已布满青苔,但石上的笔迹苍劲,清晰可辨。邓子龙将军戎马一生,英勇亦将与此山长存。

老者告诉我,下山的路有好几条,特别是新修的盘山公路,路况极好。我走的路那么破烂不堪,原来老路早已荒废了。因为我的摩托车放在老路的山脚,我不得不原路返回。

下山时,或许是心情舒爽,或许是因为路途熟悉,转几道弯、过几道坎、走几里路,心中都有了数,所以走起路来,相比上山,明显轻快了许多。于是我就想,上山的时候,虽然有一目标,但不知路线如何,又不知目标在何处,所以攀爬的过程具有盲目性,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分岔口、羁绊和荆棘,我没有经验,没有心理准备,自然是处处小心翼翼,步履蹒跚,举步维艰。

人生的道路,犹如登山,只不过我们没有下山的路,所以,除了勇往直前,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在人生漫漫长路的攀爬中,我们必须不畏艰难险阻,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必须要有敢闯敢试的勇气,必须要有不怕失败的坚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顺利到达峰顶。

三登神坡山,虽然不易,但终于圆了心愿,既欣赏了美景,又明白了些许道理,自然是值得的。

迷醉花园阁

初夏时节,逢周末,阳光明媚,正是出游的时机,于是我带上妻儿,开车前往花园阁风景区浏览。花园阁苗族风情岛景区坐落在“神奇绿洲”绥宁县关峡苗族乡花园阁村,地处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景区内,距县城二十公里,距洞新高速关蒋连接线仅六分钟车程,距武靖高速梅口出口处仅五百米,交通十分便利。虽然我早就耳闻花园阁风光旖旎,距县城也不远,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未曾游览。所以当妻子提出前往花园阁时,我毫不犹豫地满口答应。

由于是初夏,大地生机盎然,到处绿油油的一片,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我们心情都十分地轻松和愉悦。有好几次,妻儿都叫我停车,在路边赏景拍照,一点也不着急前往目的地,十分地悠闲。由于一路观赏美景,走走停停,二十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一个小时。

到达花园阁景区的梅口古镇,我们把车放好,徒步前往核心景区。花园阁核心景区其实就在梅口村和花园阁村两个村内,都属关峡乡,两村隔江相望,中间被巫水河一分为二。梅口村是一个有千年历史的古镇。清代以前辖当今的绥宁关峡苗族乡、城步羊石乡等地。这里水路和陆路交通都非常发达,陆路有通往衡阳、武岗的古驿道,水路往上可通城步、广西,往下可直达洪江、怀化等地,曾经被称为大山深处的“黄金通道”。梅口古镇有古老的窨子屋,悠长的青石板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贾云集,非常繁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修建江口塘电站,花园阁千年古村和梅口千年古镇相当一部分被库区储水淹没,成了永久的记忆,甚是可惜。梅口古镇还是著名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日本第二十军团司令板西一郎率五个师团和一个旅团八万余人由武岗经蒋坊推进,梅口古镇作为南部主战场,国军第四十四师两个团设伏阻击。激战两天两夜,击毙日军六百余人,彻底粉碎了日军渡巫水、下洪江、占芷江机场的企图,迫使日军改變原定进攻路线,为中国军队赢得武阳抗日大捷和湘西大会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军令部的嘉奖。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纪念这场战争,在花园阁的阁楼上铭刻了这场阻击战的经过和牺牲的国军将士名单,只可惜花园阁阁楼在五十年代的一场洪水中被冲垮,只留下五条长一千余米、宽二点五米、深一米的战壕,还能勾起人们对那场战争的回忆。

花园阁在梅口古镇对岸,现为一岛屿,当地村民和游客过往都要乘坐渡船。因为游客多,景区还买了大大小小几十艘游船,游客到湖中游玩、嬉水、赏景,都十分方便和惬意。渡口旁边,有一块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的介绍牌。花园阁景区因独特的山水风光而闻名,号称“风情水乡”“诗意的家园”养生的福地。这里水有灵性,山富传奇,一湖连天碧水,波光潋滟,形成了奇特的十里山水画廊。这里是“五溪苗疆”的山水后院、原始苗族同胞的居住地、巫傩文化的发源地,红色文化、苗族文化和巫傩文化在这里相互融合,交相辉映。景区的生态环境极好,没有任何污染,湖水清澈见底,水中水草茂盛,可见鱼儿嬉戏、可望白鹭齐飞,形成了独特的湿地风光。湿地生态链中,有苔藓、蕨类、裸子、被子等植物五百余种,有天鹅、鸳鸯等鸟类三百余种,有黄刺骨、桂鱼等淡水鱼类一百余种,堪称动植物的基因库。

我和妻儿单独租了一艘小游船,下了水。驾驶游船的师傅是当地的村民,五十多岁,十分地热情好客。据他介绍,花园阁苗族风情岛全岛总面积有七千五百二十五亩,辖六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九百七十五人。风情岛被巫水三面环绕,四周为群山环抱,形状似莲花。花园阁最先叫花园角,在明清以前,当地苗民在码头旁修建了一座望江楼阁,名曰花园阁。望江楼阁后来因年久失修,被一场洪水冲塌,但名字却被人们永久记了下来,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称这里为花园阁。有位诗人曾写了一首诗,称赞花园阁“山清水秀像花园,巫水环抱似城廓”。

置身湖面,波光粼粼,碧波荡羡,两岸山峰倒影成行,煞是美观。湖上不时有鸭鹅在游走,或一二只独行,或三五成群,或鸣叫,或捕食,给湖面增添了几多的热闹。鸟儿不时在上空盘旋,歌声清翠悦耳。还有很多撒网捕鱼的村民,忙得不亦乐乎。而那些岸边的垂钓者,一个个悠然自得,禅定安详。那些扯猪草的妙龄少女,则有说有笑,如其说是在劳作,不如说是在嬉戏。湖面上最多的,还是那些来回穿梭的游船和游客。这一切,构成一幅绝美的自然谐景图,让人迷醉。师傅告诉我们,巫水河在秦汉时期称为“雄溪”,与湘西的酉水、辰水,溆水、舞水并称“五溪”。五溪流域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所以巫水、酉水、辰水、溆水、舞水也被学者称为“苗疆五溪”。巫水河发源于城步巫山,滔滔巫水訇然东来,环绕花园。现在我们游玩的这一段是巫水河最宽,也是最美的水域。本来,苗族的祖先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始祖蚩尤与炎黄部落作战,失败后退居江汉、洞庭湖一带,建立起三苗国。商周时三苗国被破,苗族才向西迁徙至现在湘西南和贵州的黔东等地,于是,绥宁也有了众多的苗族繁衍生息。花园阁的居民多为杨姓苗族,是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的后人。这里的语言很独特,说的是称为“平话”的方言,与绥宁其他乡镇语言互不相通,形成独特的语言孤岛。年轻一辈的苗民基本能听懂外界的语言,外界的人却听不懂这儿的“平话”。如将“我”说成“偶”,将“他”说成“伊”,将“吃饭”叫“乙板”。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绥宁苗族“四八姑娘节”就源于这一带的杨姓。师傅说,关于“四八姑娘节”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个斗智斗勇的故事。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文广在一次战斗失利后被敌军俘虏,囚禁于广西柳州城内,其妹杨金花为兄送饭,但均被牢头狱卒抢吃一空。为了让哥哥吃上饭,杨金花上山遍尝百草百叶后,到山上采摘黑饭叶榨汁,将一斗二升糯米染黑蒸熟,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给哥哥送过去。狱卒看到黑米饭,不敢食用。杨文广吃了黑米饭以后,力大无穷,砸破牢笼,冲出了困境,杨金花却在救援中牺牲。为纪念杨金花,此后杨家就专门把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姑娘节”。节前,各家忙着采黑树叶做黑饭,杀鸡宰鸭,把嫁出去的姑娘接回娘家过节。此习俗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师傅说,花园阁有数不清的苗家美食,其中花园阁的河鱼,远近闻名。執一钓竿,约三五个好友,运气好的话,一天可以收获几十斤河鱼,烧烤清炖都可以,完全可以美美地饱尝一顿。这里还有香甜可口的油茶、精雕细刻的万花茶,有竹笼米粉蒸肉、腊肉、熏干鱼、猪血巴、黑糍粑、糯米酒等,这些舌尖上的美食,无不让人垂涎欲滴、流连忘返!如果兴致好,游客还可以到岛上苗族同胞开的农家乐体验苗家生活,住苗家木屋,吃苗家饭菜,品苗家美酒,摘苗家果蔬,甚是有趣。而且,这一带的巫傩文化也很出名。巫傩文化是巫文化和傩文化的统称,是一种祭祀文化。它起源于远古的驱鬼逐疫仪式,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它从偏僻的五溪流域发源,长江流域发轫,辐射全国,最后登堂入室,在商、周时代达到了权威的顶峰。周代礼制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龙”“凤”文化融合下,神权旁落,“傩”才被驱逐到中华文明圣殿之外。这里的巫傩文化主要表现形式有还傩愿、跳傩戏、耍傩技。其中还傩愿是苗族祭神习俗,一般由法师主持,主人点香烧纸,虔诚地顶礼膜拜,极表感恩之意。它的内容很广,有祛了病痛还愿的,有延续了香火还愿的,还有因升官发财后还愿的等,只要你在神灵前许下心愿,心愿达成时你就一定要还傩愿;傩戏是一种驱逐疫鬼的古老巫术活动,傩戏表演者要戴上狰狞的面具,穿着奇特的服饰,以夸张的动作、古怪的言语、神秘的场景、原始的仪式,把观赏者带入一个悲喜哀乐的情感世界之中;傩技是指在民间祭祀中,师公以其高难度的动作,达到驱邪逐鬼和为人解厄除难的目的。这里的傩技多达二十种,主要有上刀梯、踩火犁、吃竹筷、吞瓷器、画符水等,其中,上刀梯就是在坪坝里立一根高高的旗杆,杆上交错插着数十把锋利的长刀,刀刃向上,寒光逼人,由一师公从下到上赤着脚板攀登。师公一边吹着牛角号,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如走平川般爬至杆顶;踩火犁就是把灼热的犁刀从炉火中夹出,排成一字长蛇,然后由师公光着脚板从灼红的犁刀上走过。画符水就是谁家有人中邪,家人会找来师公,师公将一张土纸画一个符号,然后口里念念有词,喝一口水喷上去。家人再将这张画符纸烧成灰,然后将灰烬溶入一碗水中,再把这碗水让中邪的人喝掉,中邪的人会立刻好转。所有这些傩技表演,简直近乎神话,令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现在,你们看,我们到梅口峡了,左边有三座山峰,十分险峻,很少有人能登到山顶,特别神奇的是,还有一条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的石凿岩缝,很是壮观。”

顺着师傅的手指望去,果然,不远处有三座山峰,伟岸挺拔,十分抢眼。师傅告诉我们,这些山都是神仙幻化而成。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个神仙驾着祥云赶着三只神羊经过花园阁,一路走来,它发现关峡、武阳一带天干地旱,黎民饥荒,而这里却是一湾碧水,春和景明。为拯救灾民,神仙准备劈山引水,以缓解关峡、武阳一带的灾情。并向天庭承诺,如果在五更鸡叫前完不成任务,甘受天庭处罚。于是当晚神仙便使出浑身功力用石凿山,山才凿开一条缝。在此地修炼的土地神被神仙惊醒了,非常不满,担心河流改道后会影响花园阁的龙脉和风水,土地神便变成一只公鸡,对着神仙鸣叫。神仙听到鸡叫,以为约定的五更时辰到了,慌忙停止劈山凿岩,返回天庭。后来才发现时辰未到,被土地神欺骗了,盛怒之下,一巴掌将土地神打到岩壁上,变成了一块鸡公岩。天庭也认为神仙办事不力,将神仙和他的三只神羊贬到花园阁,化成了三座山峰。师傅说,至今还能找到神仙当年劈山凿岩的石凿和石缝以及形似鸡公的岩石。

游船一路前行,师傅说到岩门峡了。只见两岸全是悬崖峭壁,地势十分险要,师傅告诉我们,悬崖峭壁上至今还保存着完好的湘黔古道,仅可以容一个人通过,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于这条湘黔古道,在当地也流传着另一个类似于“愚公移山”的故事。相传古时候,岩门峡地势十分险峻,岩石十分坚硬,花园阁人为了打通连接武冈、广西的陆路交通,组织人力用铁锤凿石修路,历经七七四十九年,当道路快要修通时,却被一块巨大坚硬的岩石挡住了,但这些修路的先民们并没有被困难吓退,仍然锲而不舍。他们的执著终于感动了神仙,神仙决定帮助他们一把,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神仙来到了修路现场,用手指一凿,电闪雷鸣,巨石瞬间断开,形成一道门,刚好能容纳一个人通过。后来就将这条石门称为岩门,称这个峡口叫做岩门峡。

接下来,师傅带我们游览了花园阁很有名的“爱情树”。爱情树在一个叫唐家的小村子,由一棵香樟和一棵红枫组成,两棵树相依相伴已逾千年。为什么这两棵树被当地苗民称为“爱情树”,这里还有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相传在宋代以前,一对在花园阁烧陶窑的杨姓青年男女悄悄相恋了,可根据当地苗族的婚俗,同姓的男女之间是不可以通婚的,如果通婚将被视为大逆不道,伤风败俗。不管他们怎么小心谨慎,最后还是被族人发现。于是族人向族长告发,族长便召集众人,执行族规,将他们俩捆绑起来,沉入塘中。他俩死后,在他们沉塘的塘边长出了两棵树,枝叶相连,相拥相依。人们纷纷说,那是那对杨姓男女变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永不分离。至今,每逢节日,一些苗族青年男女,还会在红枫和香樟旁悄悄供上祭品,祝福他们俩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能自由地相亲相爱,同时,保佑自己爱情幸福!

之后,我们又观赏了马鞍山、筒车、森林沐浴场、森林游憩园、千年银杏、桃花谷、宋代陶窑遗址等景点。由于景色怡人,心情舒畅,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连一向逛一会儿街都喊累的妻子,一路上也兴致勃勃。不知不觉间,直到下午六点,我们才回到梅口古镇。

我问老师傅,除了租船的一百元,还付多少导游费。“还收什么导游费,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算了吧。”他憨憨地笑笑。我硬塞给他一百元,他就是不要,转身立马就走。看着他快步离去的背影,我连喊:“那真是谢谢你了,老伯!”

“不用客气,欢迎下次再来!”老师傅转过身,向我招手。

忽然间,我心里暖暖的,觉得温馨而感动。

曾经有位名人雅士将花园阁比喻成“一壶酒”,我觉得再恰当不过。花园阁的景点如此之多,花园阁的景色如此之美,花园阁的人们如此纯朴热情,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慢慢品尝。

开车返回县城时,我对妻儿说:“这次太匆忙,下次来,一定在花园阁住上一晚,好好享受一下花园阁的田园生活,让疲惫的身心放松放松。”

“那最好不过了,一晚太少,时间允许的话,要多住几晚。”妻儿说。

“對月形单望相互,只羡鸳鸯不羡仙。”或许,这两句诗,此刻最能代表我游览花园阁后的感受。

人生的位置

俗语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水平、能力、素质都不同,因而每个人适合的人生位置也不同。有的人适合做商人,有的人适合当农民,有的人适合当工人,有的人适合从政,有的人适合干个体,有的人适合做厂长经理,有的人适合搞学术研究,有的人适合当歌手、当画家……正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人参与,因而世界才显得融洽而多彩。

人活在世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最佳的人生位置,人生的成功,莫过于经过努力和奋斗,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成绩来。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技术岗位上得心应手,但把他放到领导岗位上,他就会过得很累,工作也很被动;有的人在生意场上叱咤风云,事业蒸蒸日上,但要其从政,每天读书、看报、下乡、开会,他会觉得很烦闷,一点成就感也没有;有的人每天勤奋地劳作,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过日子,他过得很充实自在,但如果每天要他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所谓舒服的生活,他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也快乐不起来……如此事例,数不胜数。

世上的岗位很多,不同岗位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找到这个岗位,也许不是一件易事,要经过奋斗、跋涉、挫折,甚至付出很大的代价。当然,这个岗位,也许很平凡、很辛苦,但在这个岗位上,每个人最容易找到快乐,最能感受到充实,最容易有成就感。

有的人终其一生,也许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活得很累。虽然外表看来,这些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似乎活得很风光,但其不会有真正的充实、快乐感;有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最佳的位置,却非要勉强自己到另一个不适合的位置上去,结果弄得身败名裂,甚至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何其悲哉!

找准自己的位置,做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你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养鸟

儿子买了一只小鸟,放在笼子中喂养。小鸟活蹦乱跳的,倒也可爱。每天清晨,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为家里增添了不少的乐趣。但由于儿子学习忙,新鲜感一过,他喂几次就不管了,照顾小鸟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于是,晚上睡觉前,我铁定要为鸟喂食、换水,清除鸟笼的垃圾,每月还要到动物店买两袋鸟食。喂鸟的事,在我看来,虽不是重活,却也是一件耐心细致的琐事。特别是遇到出差、去外地旅游、过年过节走亲访友等情形,鸟儿还要寄养到别人家中。否则,放在家里,不是饿死就得胀死。

久了,我对喂鸟这事也颇有抱怨,特别是寄养到别人家,说尽了好话,麻烦。于是我对儿子说:“把鸟放了吧,你看,鸟在家里,每月要花钱,也不自由,放回大自然多好!”

“那怎么行?这鸟没有野外觅食的能力,放出去要饿死的。”儿子坚决不同意。

无奈,我只有很不情愿地把鸟继续喂养起来。私下里,我常常想,如果鸟生病死了该有多好,我轻松了,儿子也不会怪罪。

鸟喂了一年有余,转眼到冬天了,为了防止鸟被冻死,我每天晚上都把鸟笼拿到走廊里,清早再放到阳台上。或许是日久生情,鸟似乎对我有了一些感情,每次我喂食,它不但叫得欢,也显得活泼轻快,我能明显地感觉到它的快乐。

不幸的是,有天晚上我喂食的时候,发现鸟倒在鸟笼里,不再蹦跳,一摸,早就僵硬了。要知道,一小时前我还看到它活蹦乱跳的,想不到一下子不知何故就死了。我赶紧告诉妻儿,说鸟死了,你们快来看看。

“死了就死了呗。”儿子似乎一点也不伤心,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而我,不知怎的,心里空荡荡的,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先前,我曾诅咒鸟早死,现在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个活蹦乱跳的小生命,一下子就没了,我感到无比的惋惜和失落。这种结果,是我始料未及的。

“或许,相处得久了,一棵树、一块砖、一片瓦、一只鸟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彼此都有感情了。”我想。

“但愿鸟能升上天堂,每天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我合上双掌,默默祈祷道。

水草

为了感受自然,在家中享受一份闲情与温馨。我前几年在家里试过养金鱼、盆栽过鲜花,甚至还养过小鸡、小鸭、小鸟。可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抑或是这些花、鸟太娇惯,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这些花、鸟都慢慢死去。对于这些自然的生灵,我除了感叹之外,更多的是无可奈何。可是长期以来,深藏在我心里把大自然搬进家里的想法,却并没有随花、鸟的死去而消失,相反这种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

去年春节,到农村老家,我同父母说起想在家中养花、草,只是很难养活的苦恼。父母对我说:“何不养几盘水草在家里?水草生命力强,不要施肥,不要经常浇水,不要细心呵护。只要用一個瓶子装上水,把水草插到里面,无论是放在阳台还是放在房间,它都能旺盛地生长。”是啊,记得小时候家里也养过水草,可怎么就把它给忘了呢。

事不宜迟,趁着在农村老家的日子,我赶紧到山上水沟边寻水草去了。走了二三里,我就来到了一条小溪边。很幸运,溪边到处都长满了水草,它们或零星或紧凑地在杂草丛生的土壤中生长着亭亭玉立。那些繁茂相连的根有的在土里,有的浸在水里,样子似竹叶草,却又比竹叶草显得更为高贵。那些尖细的叶子似养在温室里的吊兰,却又比吊兰显得更为优雅。那一蔸一蔸的水草,像是山谷里的幽兰,却又比幽兰更鲜嫩碧绿,更富有生气。看着这些久违的水草,我兴奋异常,采了一大把带回了家。

回家后,我把水草根部和叶子上的泥土洗净,选了几个漂亮的玻璃瓶子盛上水,将水草放进瓶中养了起来。我把水草分别放在卧室、书房、客厅里。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水草长势如何。还好,长势良好,绿意盎然。欣赏着水草的绿色,闻着水草散发的清香,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舒畅。

养了几天后,我发现水草长出了很多的新叶,鲜嫩鲜嫩的,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我拿了水草的新叶给家人看,大家都非常惊喜。可是好景不长,有天下午,我无意中发现水草的根有的被水给浸烂了。我非常着急,忙打电话给农村老家的父母,老人说:“不要紧的,只要水不干,水草就不会死的,那些腐烂的根把它洗掉就可以了。”听到这么说,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草,我翻阅了一些科普书籍。得知水草原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极其易养。既可养于杯中、瓶中,又可栽于土中,只要不是人为地摧残,可以说,任何自然的侵蚀都不能压倒它,毁灭它。可见水草的生命力是何等地旺盛。

如今,我在家养水草已有一年多时间了。春去秋来,不管是宜人的春天,炎热的夏天,还是萧条的秋天,寒冷的冬天,水草都快乐地成长着。可谓是季季葱茏,岁岁青翠。它一年四季无时无刻都带给我绿意和快乐。在这无限的绿里,我也充分领略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水草给我带来的绿,不仅是外在的,也是内在的。在它的绿里,我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顽强。无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里,看到了水草的绿,我就能保持一份超凡脱俗的心,做到坦然面对人生。

想不到我给予水草这么少,而水草给予我的这么多。基于水草常青的绿和顽强的生命力,很多同事、朋友都纷纷向我讨要水草,我都一一赠送给了他们。但愿,在水草的绿里,他们也能感受到更多的东西。

我爱水草,更爱像水草一样的人们。

人生感悟(组诗)

我想成为一束光?

我想成为一束光

所到之处

因为我的到来

都能给人以希望

我想成为一束光

所到之处

只有光明,没有黑暗

所有的邪恶

都会自觉地逃离我

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想成为一束光

我不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可我有一个任性的信念

让每一个人

都生活在阳光之中

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我想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始终向上,向阳

我不介意成长的辛苦

我不介意别人的嫉妒

我不介意被人议论

我想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这样

我就可以把一片树林组成一个家庭

我就可以为小树遮风挡雨

我就可以冲锋在前,吃苦在前

我就可以责无旁贷地担起家庭的重担

我想把自己长成一棵大树

我不是为了名,为了利

而是为了责任和担当

我付出,我愿意,我快乐

我不奢望人人能够理解

因为这是我一贯的志向

年龄

小时候

我想做一朵鲜花

出众又能让那么多人赞叹

长大了

我想做一片绿叶

平凡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老了

我想做一颗种子

乐于奉献却把辉煌留给别人

年龄是一把刀

把我们的雄心壮志

越割越短

年龄是一壶茶

把我们的人生百味

越冲越淡

年龄是一个圈

我们历经千辛万苦

最后又都回到了原点

参禅

山寺的晨钟暮鼓

召唤着有缘人

来此相聚

一只喜鹊和一只乌鸦

静待枝头

没有喜怒哀乐

没有荣辱得失

只有安详、平静与温馨

这里

太阳每天升起的,都是希望

太阳每天落下的,都是和谐

参悟处

心中常念一句话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缓缓涌出的一股暖流

无意间

飘荡遥远

失败的路

痛心疾首是为不争

垂头丧气是为失望

唉声叹气是为不甘

恨铁不成钢的刀割

常常让人万念俱灰

痛定思痛

愤然而前行

坦然而自慰

唯有接受庸常黯淡

方得以苟活

这个世界有一条路

从希望,到绝望,到接受,到安于现状

我们把它叫做“自欺欺人”

或者叫做“知足常乐”

登山路上

登山路上有三人

前者,让我崇敬

后者,让我不屑

中间者,与我无关

人生攀爬的孤傲与高洁

常常源于山顶

息于山脚

我不是一个圣人

登山路上

我是一个独行者

我的追求

或许只有

山涧的风知道

安静

我的心事

爬满了浮云

好天气 坏天气

都与我无关

四季轮回

每天有新的生命诞生

每天有旧的生命消亡

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我不再心跳

这个世界,应该安静

喧嚣过后

这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孤独

和我一起走的人

都已骑上骏马

远行

我看不到他们的背影

只有我

还在不急不慢地蹒跚

我很孤独

不是因为我的步伐缓慢

不是因为我没有加入追逐的行列

而是因为缺少志同道合之人

让我的快乐

无人分享

石头会说话

石头会说话

听到的都是有缘人

它说话的声音很小

我们切不可喧嚣吵闹

它说的每一句话

都充满哲理和深思

听懂了

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石头会说话

听不到的

只因我们修行不够

哪天

如果我们听懂了

我們也断不会得意忘形

我曾自豪过

折下一根树枝

在收获的土地上

写下我的名字

不管是深思熟虑

还是随手所为

我只想告诉人们

我也曾辛苦过

我也曾自豪过

人生调味品

抱紧一棵树

是危难时的一种选择

长久的坚持

往往会成为一种笑话

人生是一道菜

需要不同的锅烹饪

在各种各样的调味品中

换换口味

每个人都会有新鲜感

猜你喜欢

寺院水草花园
Fantasy and reality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爱护小花园
水草冒泡的秘密
为什么金鱼缸里要放水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