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如此多娇
2018-01-06万新华
万新华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以理想的勇气和坚毅的决心,改变了现代中国的面貌和世界历史的进程:他以气势磅礴的诗词和极富个性的书法。感动和征服了包括他的朋友和敌人在内的所有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漫长的革命征程中,他一路征战、一路抒怀,留下了众多豪迈壮美的诗词,并在之后的几代人心灵深处激起强烈共鸣。他的诗词。“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气魄雄伟豪迈,格调阳刚恢弘。意境高远壮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傅抱石和李可染、关山月、黎雄才、钱松嵒、陆俨少、何海霞、潘天寿等一批中国山水画家。深深地被毛泽东的诗词所感染,他们心怀崇敬,深刻揣摩,反复画绘,大量创作毛泽东诗意山水。使之成为一种极具时代特色的山水画品类。1959年9月,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傅抱石与关山月以毛泽东《沁园春·雪》为意合作《江山如此多娇》。将创作毛泽东诗意画推向了高潮。其气魄之大、意境之新、布局之美,世所罕见,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一个时代的民族文化心态。树立了民族绘画新的审美范式。“诗因名传,画因诗显”,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诗意山水画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傅抱石是新中国美术史上最早探索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创作并取得历史性突破和成就的画家。以其那惯用的表现文学作品的方法。将毛泽东诗词中那些激动人心的篇章移入到自己的画面中。构成了他后期中国画创作中比较独特的一部分,并因而成为全国画坛开毛泽东诗意画风气的第一人。从1950年初直至1965年9月去世,为了紧随时代潮流,傅抱石扬长避短,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投注于“毛泽东诗意画”的创作。几乎将当时发表的37首毛泽东诗词全部进行了诗意的图解和诠释。事实上,由于某种精神上的契合,毛泽东诗词的确为傅抱石的个人创作提供了一个适合的舞台。在15年的晚年生命里。傅抱石大约创作毛泽东诗意画近二百件作品,成为创作毛泽东诗意画最多的画家。并通过展览、出版等传播途径将毛泽东诗意山水画引入大众化审美领域,从而为当时的山水画家提供了成功的典范。题材的扩展、手法的大胆和想象的丰富。这些毛泽东诗意画构成了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中极具特色而又颇为新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傅抱石充分发挥了善于营造整体氛围的绘画语言技巧。使他的毛泽东诗意画具有浓郁的个人特点。
不仅如此。傅抱石也是国内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经验系统总结的第一人。他将个人经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提出了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若干体会,给他人以启示,这在当时的确十分少见。正是这种理论感。使傅抱石在新中国的美术发展进程中永远保持领先。事实上。阅读新中国美术史,1960年后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几乎无不出自傅抱石的三点体会。从这个角度来看。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及其理论总结具有特殊贡献。
毛泽东诗意画理所当然地构成了傅抱石后期绘画创作中极具特色而又颇为新颖的一部分。与毛泽东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广阔胸怀和豪迈气概一样。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也充满豪迈之气,无论是意境的构思、内涵的把握,还是位置的经营、技巧的表现。皆非一般人能比。更重要的是。傅抱石充分发挥了善于营造整体氛围的绘画语言技巧。使他的毛泽东诗意画具有浓郁的个人特点。
综合考察。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从风格上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得自傅抱石写生的启发,傅抱石率领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一方面把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以写生带动中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历史的高潮。同时为其毛泽东诗意画创作充实了诸多素材。对毛泽东诗词中所表现的实景的实地考察或写生。使傅抱石对毛泽东诗词形成了直观感受和切身体会。因此。与仅在画室中揣摩诗意创作的画家比较。傅抱石在表达意境与品位上更胜一筹。如《芙蓉国里尽朝晖》得自于长沙橘子洲头的实地写生,是傅抱石颇为得意的作品,先后创作了十余幅同样的作品。《高峡出平湖》应该也是来自于西陵峡的写生经验。与1963年所作《西陵峡》构图十分相似。如《<到韶山>诗意图》《虎踞龙蟠今胜昔》等都蕴含着他的许多写生因素,图式与风格都与相关的写生题材十分类似。如果说,傅抱石20世纪40年代的古人诗意画基本运用想象、浪漫手法的话,那么,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傅抱石在其毛泽东诗意画创作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相当的写生因素。从而构成其毛泽东诗意画的特色之一。
诚然,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符合傅抱石内在的浪漫气质。也的确激发他十几年如一日的创作热情。由于其潜在的气质和本性。傅抱石在毛泽东诗意画中也能保持着原有的洒脱本色,特别在那些基本不受形象约束的画作中,他常常采用一贯的绘画技巧。这便是另一类毛泽东诗意画。如果仅从绘画本体的角度出发。这部分作品当然是傅抱石最优秀的毛泽东诗意画了。如《<沁园春·长沙>词意图》《<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等,傅抱石一再创作,册页、横幅、立轴、扇面,乐此不疲。在《<沁园春·长沙>词意图》中,傅抱石画茫茫湘江,百舸争流,一艘舟船满载同学少年,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远处群山層林,洒满红光,画面境界寥廓,诗意盎然。以散锋偃笔勾出的漾漾水波。是傅抱石典型的画水法。赭石渲染的远山,浓淡积染。浑融而有空间层次。在《<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图》中,傅抱石凭借画雨、画水的娴熟技巧,淡墨干皴画出大海,斜刷几笔画出大雨,由此“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之意境得以呈现,浩瀚江面,白浪滔天,疾风骤雨,江叶飘飞,帆船冲浪而行:复以大块浓墨点染岩石,散锋侧笔画出波涛水纹,大笔水墨刷染急雨,着意渲染“大雨落幽燕”、“萧瑟秋风”之气氛,而机械化的渔船群中,冒出点点白烟,表明了时代的气象,所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虽为册页小品,但小中见大,笔墨酣畅,意境空阔,极具动感。在《<忆秦娥·娄山关>词意图》中。傅抱石以巨冈叠岭为主体。山腰烟锁雾迷,山头红旗飘扬,队伍涌动,远处一抹残阳如血,其山峦皴染的笔触雄劲豪放,线条勾皴和水墨泼染浑成一气,再加上破锋点皴,山势沉雄浑厚,山石的结构、质地所具有的多样变化得以完美呈现。充分展示了“抱石皴”丰富的笔墨魅力。
作为一种特定题材,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毛泽东诗意画是在日益政治化的社会现实中,使中国画作品能够顺利获得主流社会认可的一个重要媒介。进而成为当时中国画家普遍选择的公共题材,反映T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社会政治结构和文化生活的变化。呈现出一种特定的风格趣味和思想观念。“从毛泽东的诗意出发探索山水画的新方向,毫无疑问是建立在中国这样一种特定的传统基础上的”,“在新中国山水画受到质疑和否定而使山水画家们在寻找艺术发展的新方向的时候,毛泽东的诗确实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探索的新方向”。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