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节能保温材料的检测

2018-01-05袁建红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保温材料建筑节能检测

袁建红

【摘 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我国的人口持续增加,同时社会各界对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过程之中,我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利用,国家出台的许多的方针政策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and living standard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under such realistic conditions, the population of our country continues to increase, meanwhile,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in all sectors of society also shows a rising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re is a serious problem of energy shortage in China.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energy resources, the country have issued a lot of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nd taken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

【关键词】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检测

【Keywords】 building energy conservation;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s; detection

【中圖分类号】TU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10-0152-02

1 引言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剧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为了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稳定建设,在推动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地立足于能源短缺等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不可否认,能源短缺直接抑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建设以及发展。其中对于建筑节能来说,建筑材料的质量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材料的选择,其中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所涉及的内容以及环节相对比较复杂,本文立足于我国保温材料检测的实际情况,对节能保温材料的检测环节进行详细的介绍以及描述,以期为实现我国保温材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2 建筑业能源利用现状

结合实践调查以及资料搜集可以看出,我国在2012年的能源总消耗量达到了31.5亿吨,与2011年相比,有了7.1%的增长,其次,对于建筑业来说,在生产以及运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资源在现有总体资源中占有30%的比重,其中用于采暖以及空调运作的资源消耗占到了20%的比重,大部分的能源资源在现有的建筑过程中只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建筑材料来说,与建筑相关的能源消耗在现有社会总体能源消耗之中占有50%的比例,较大的能源消耗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建设以及发展。随着能源消耗比例的不断增加,社会各界开始意识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地通过建筑节能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为了能够保证我国将建筑节能业作为自身重要的经济发展方向,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积极落实建筑节能检测环节,只有对不同的建筑材料以及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检测才能够为建筑节能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依据[1]。

3 常见建筑节能保温材料

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环节对实现建筑能源资源的优化利用意义重大,如果通过对不同建筑场合的分析来了解建筑节能检测的情况,那么就可以将该环节分为现场检测以及实验室的材料检测。其中实验室的材料检测主要以外墙节能工程为主,另外还包括屋面节能工程以及外门窗节能工程,大部分的节能材料主要以我国目前应用的相对比较广泛的新型墙体材料为主,同时对于这些墙体材料来说,实际的保温效果相对较好,质量轻,造价低,能够真正实现50%的节能。对于保温砂浆来说,主要以无机玻化微珠保温砂浆为主,这些砂浆的保温性能较好,能够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控制在最低的水平。

4 常见建筑节能材料的检测

4.1 样品的状态调节

作为建筑节能材料检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节样品的状态主要是以样品以及其他样本的温度以及湿度调节为主,保证两者能够实现一定的平衡,由此可以看出,样本的状态调节需要进行材料对比以及相关的操作,分析样品在不同环境操作过程之中的实质表现,通过营造规定的环境来保障检测结果的合理性。但是这种检测方式可能会导致样品在状态检测的过程之中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同时温度与湿度还会实现另一种状态的平衡,在完成前期保温材料系数检测之后需要对试样的放置地点进行重新选择,尽量选择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容器或者是通风的风箱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温度调节过后能够实现恒定的质量。

4.2 导热系数检测

材料的热工性能及质量及水平会直接影响实际的建筑节能保温材料作用的有效发挥,导热系数技术与保温材料的绝热性能直接联系,如果保温材料的两侧温度有一定的温差,那么在较为固定的时间段内可以通过相应面积的热量进行有效检测,在现有物质温度稳定的前提之下实现不同系数的有效检测。结合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在实践检测的过程之中,导热系数值会产生一定的波动,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第一次保温材料检测的过程之中,因为该材料自身的湿度比较大,因此在检测时会导致导热系数不断增加,保温性能则会下降[2]。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则在于材料本身的特殊性,因为导热系数受到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不管是内部的结构,化学成分,还是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传导的方向,都会直接影响实际的导热系数,对此,在进行热工计算的过程之中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不同影响因素的具体表现,保障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以及真实度。

4.3 密度的检测

建筑节能环保材料的检测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实践检测的过程之中,除了需要严格按照前期的检测要求对保温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及界定之外,还需要在完成前期保温材料分析以及状态样品检测之后,针对材料密度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材料的密度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大部分主要以高密度以及表现密度和材料密度为主,不同密度形式会直接影响材料的导热系数以及导热性能。为了能够真正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充分的发挥不同材料的导热作用,一般情况之下,在检测的过程之中设计者会根据不同的导热系数,将实际的系数原理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内,同时保温材料所涉及的气孔数量将会有所增加,能够采取这种方式对密度进行合理分析[3]。其次,材料的导热系数降低所受的影响相对比较复杂,其中气孔率的增加以及减少外观的密度表现不会导致导热系数的下降,因此在材料检测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这一环节,大部分的热材料在传输方式上存在加大的区别,但是主要以辐射热换以及导热的形式来进行热量的传播[4]。辐射热换主要是为了能夠保障固体内部实现有效的气体导热,但是在与其他物体导热的过程之中会产生一定的辐射热量,这一点被称作为辐射热换,在辐射热换引起导热的共同作用之下,材料的热传效果将会得到一定的提升,密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对于这些绝热材料来说,自身的内部密度以及表现密度也会决定最终的两个系数,在将绝热材料的实际密度控制在有效的范围之后,实际的辐射热换效果会大于导热系数减少的值,这一点最终使得实际的保温效果持续下降[5]。

5 结语

在推动经济建设以及实现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必须要立足于人口大国发展的现实条件,对现有的资源消耗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目前来看,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因此,我国必须要将建筑节能提上日程,并将其作为一种战略性的决策。在推动建筑建设节能检测工作实践的过程之中,技术操作工作人员需要积极提高建筑节能质量,不断推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保证保温材料的严格检测以及科学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够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多的依据。另外,如果站在更加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在日常建筑节能保温材料检测时需要将样品的状态调节以及保温材料的系数检测相结合,深入了解影响材料节能保温的各类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春玲. 浅谈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J]. 科技资讯, 2010(5):116-117.

【2】叶堃, 曲星璇. 浅谈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J]. 工程技术(引文版), 2016(8)181-182.

【3】姚晨星. 浅谈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 2016, 14(1):238-239.

【4】田小龙, 陈虎涛. 浅谈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J]. 低碳地产, 2016:( 2):15.

【5】刘畅. 浅谈建筑墙体节能保温材料及其检测技术[J]. 工程技术(引文版),2015(6):126-127.

猜你喜欢

保温材料建筑节能检测
神奇的纳米保温材料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外墙XR新型保温材料的施工
2015年建筑节能实施的新标准
放眼预测:保温材料行业未来之路
对建筑节能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