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是国家间交流对话的重要力量

2018-01-05刘利民

神州学人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文交流世界

刘利民

教育是传播文明和知识的途径,是提高人民素质的基石,是实现社会进步的依靠。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來,重视教育就是赢得未来。今年9月10日至11日,在教师节期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谋划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习近平主席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国全社会发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动员令,强调中国要为世界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砥砺奋进的历程,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教育的总体发展水平已经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大批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国家人力资源水平有效提升。

目前,中国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教育,有2.7亿学生、1600万教师,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普及率都达到或超过世界中高收入国家水平。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780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1.8亿,并以每年700多万的速度在增加,高校中800多个学科进入世界前百分之一。

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发展思路,与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交流关系,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教育交流,与4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2017年,在外留学人员超过100万,来华留学人员突破48万,生源地国家和地区达205个,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

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表明,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个空间或者渠道之一就是,进一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只有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造就大批能够应对国际挑战、促进国际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世界范围的互利共赢。

今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开启了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新征程,到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我们工作的目标,这与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高度契合。可以说,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中国放眼全球、融入全球的结果,是中国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教育共同进步的贡献和承诺。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教育是国家和民众间交流与对话的关键力量,是承载、传播、延续文明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教育要立足各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国情,更要立足时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此,我有四点倡议。

一是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前所未有,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打独斗,独善其身。只有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协商取代胁迫,建设大家庭而不是拼凑小圈子,坚持共商共建而不是搞赢者通吃,这个世界才有光明的未来。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教育领域也应针对共同问题提出深化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教育这一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高地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思路,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适应信息化时代背景,思考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正进入创新合作的活跃期和密集期。教育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5G、物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等信息化的发展,为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更加便捷的教学方式,更加个性化、更加终身化、更加开放、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将有可能更快实现。同时,如何处理好传统的人文素养、意志品格和信息素养的关系,提高辨别是非、深度思考、有效学习的能力等,也是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三是联合开展国际科研攻坚,推动发展成果共用共享。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就是一个从横向维度与时代对标的过程,能有效应对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和知识创新,促进全球人才流动,跨国家、跨机构、跨主体的对话和互动。联合科研合作是教育深度合作的体现,中国有自己的教育科研传统,世界各国也都有不同的教育科研理念和实践探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既要弘扬自己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他人的优势经验,这是合作共赢的逻辑起点。希望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携起手来,参与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开展高水平联合科学攻关,在推进构建跨领域、跨国界的创新合作网络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创新成果开放共享,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

四是激发教育国际交流活力,推进中外人文交流内涵发展。教育合作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交流可以视为国家关系的“稳定器”、人民友谊的“播种机”、文明对话与人文交流的“传感器”,我们要多渠道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创新合作交流模式,激发民间交流活力,推动形成多层次和广覆盖的教育交流格局。希望中外教育机构全面提升人文交流能力,丰富人文交流内涵,以语言互通、中外合作办学、高端领袖人才和青少年为重点,打造一批包容共享、和谐共生的人文交流品牌,真正使人文交流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师生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在交流中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在合作中促进中外民心相通与文明交流互鉴。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世界的和平繁荣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取决于每一次前进道路上凝聚成的教育共识。教育现代化是我们的共同目标,独行快,众行远,为了实现目标,需要我们携手前行、开放共享、不懈奋斗。中国愿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共画全球教育未来美好蓝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本文源自作者在第19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猜你喜欢

人文交流世界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人文绍兴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