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兆迎:一个环境执法者的缩影
2018-01-05江镕
江镕
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从未停止点点滴滴的付出,
也许未有起起落落的经历,却时常充满真真切切的体验。
他不曾拥有利器,却能够对违法行为抽丝剥茧,
他并非孔武有力,却可以让犯罪分子心惊胆寒。
他叫欧兆迎,是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普普通通的一名执法管理人员。他和不计其数的一线环境执法人员一样,数年如一日,朝夕不停歇,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汗水、自己的热情捍卫着环境质量、法律尊严。
勤学苦练,迅速成长独当一面
说起来,欧兆迎也是一位老环保了,上世纪90年代,他就来到了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工作。
欧兆迎在监测站一干就是十几年,也从一名普通员工成长为身负责任的室主任。
1999年,中山市监测站承担起全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子站建设的任务,需要在城区内选取几个地点,對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及时发送给媒体,在报纸上发布。当时除了广州、深圳两个重点城市,全省就是中山市开展了这项工作,算是走在前列的。作为监测站的室主任,监测子站的建设和运行都由欧兆迎主要负责。
“那时候的监测水平还不像现在这么高,所以隔天就要去站点查看一下,包括周六、周日在内的休息日也不能懈怠。要看看机器是否在正常运行,也要时不时对机器进行一下校准、巡检,以免出任何问题。所以既要懂得业务,也要学会操作设备。”
经过不断的经验积累和亲身的悉心观测,一段时间之后,欧兆迎自己俨然变成了一个智能的人体AQI(空气质量指数)探测仪,他笑着说:“当时每次出门,总要先望望天空,在心里预测一下当天的指数,之后再和监测数据进行一下比对,发现基本上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自己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由于中山市的这项工作完成得扎实有效,所以也吸引了不少省内其他兄弟地市的监测同行来学习、取经,欧兆迎的工作能力和负责态度也要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在2001年,他被光荣地评为“九五”期间广东省监测系统先进个人。
之后,欧兆迎来到了中山市环境保护局民众分局担任分局长。提起在此期间的经历,欧兆迎说有两项工作是让他最为难忘的。
“第一项就是2008年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今年已经是第二次了,这一次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但是在第一次的时候,大家都没有相关经验,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再加上经费不是很足,人手也不太够。现在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来协助局里完成一些工作,减轻一些工作量,但在当时既没有这样的先例,也没有这笔经费预算,所以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就这样,为了更好完成工作,欧兆迎带领手下的同事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加点,一方面他要安排分局“污普”的各项工作,培训人员学会采集录入、上报资料;另一方面还要同中山市局的负责同事不断沟通、总结经验。所以他说:“那段时间感觉压力还是很大的,晚上也常常琢磨工作,经常睡不好觉。”
第二项工作则是当时中山市第一座固体废物处理中心选址在民众镇,对于欧兆迎来说,在项目建设中能够亲身参与其中,接触到很多业务流程,也是一次全所未有的学习提升体验。
“这也是我第一次参与到一个大工程的筹备和建设中去,从选址到运营,环评、安评、可研……一项项工作都要落实,一个个难点都要攻克,很多部门都要涉及其中,出力献策,确实很不容易。而且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完成这样的项目工作一定要做细、要严谨。本来这个项目规划是包括危险废物处置的,但是一位权威专家经过很认真的论证之后,认为选址的沙仔村地势较低,不适合处置危险废物,所以最终项目运营并没有涉及这一块的业务,还是很科学的。”
此次经历也让欧兆迎对于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置工作有了更加详细和深入的了解,业务能力也更加全面。2009年,他被调到市局的污控科,主要负责危险废物的管理工作。
2011年,欧兆迎又来到中山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察分局,这一次,更多更难的考验也在等待着他。
穿针引线,勇挑重担任劳任怨
在监察分局,欧兆迎主要负责包括古镇、小榄、东升、横栏和东凤等镇在内的中山市西北片区的环境执法工作。
“这一片区工业比较发达,企业数量很多,属于污染重镇,所以工作起来难度也是不小。”
但欧兆迎从来就不是一个知难而退的人,相反全新的工作内容、提升的工作难度,会更强地激发他的斗志。在实际工作中,他充分发挥自己善于沟通,长于协调的特点,把很多仿佛要一触即发的矛盾化解于无形,消弭于萌芽。
2016年年底,某镇一个村的村民向市里相关部门投诉称,附近金属表面处理集聚区内的企业存在污染现象,希望能尽快进行处理。这一投诉也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批示要尽快给村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很快,由中山市政法委牵头,由中山市环境监察分局具体执行的环境整治工作马上开始着手开展。
欧兆迎说:“因为都是做金属表面处理的企业,排放的废气中或多或少都会有VOCs的含量,即使不超标,也难免有些气味。所以我们很理解村民的感受,也希望尽快能把问题解决,还大家一个洁净、良好的环境。”
于是,不管其他工作多么繁忙,欧兆迎都保证每个月至少到工业区现场检查至少两次。他说,我们环监分局的局长韦国棠也对这个问题特别重视,几次到村里听取村民们的意见,也叮嘱我们一定要妥善解决村民的诉求。所以我们就分了几个部分逐一落实工作。
“局里的执法人员先是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对工业区内的各个企业进行了详细排查,遇到阻力时就联合镇区的环保分局,结合他们的力量推进工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对十几家污染企业进行了立案处罚,对五六家企业进行了查封,总计罚款100多万元,有效地震慑了违法企业,也给其他企业以警示。”
同时,欧兆迎和同事们也一起把工业园管委会的书记、主任、经理都召集起来召开会议,让他们负起责任,做好日常管理,及时完成管道铺设、环保设施升级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又对园区内80多家企业的老板以及环保负责人进行环保法律法规的宣贯,让他们切实了解日常应该遵守的环保准则。
对于该村的村民,欧兆迎也和同事们一起耐心做好讲解和安抚工作。“有时去执法,我们直接邀请村民代表一起,让他们也现场感受一下我们的工作,而且我们会将每次执法的结果都递交到村委会,他们会定期做信息公开,这样村民就不会产生进一步的误会和怨言,不会造成新的矛盾。”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到今年年初,村里的环境整治工作基本完成,至今未再接到一起村民投诉。
2017年6月,广东省环境保护厅(现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水和大气专项督察,作为中山市负责对接工作的协调人,欧兆迎一方面不断接洽省里的督查组,另一方面广泛联系中山市的各个镇区,起到了重要的穿针引线作用。
企业应如何选择,重点该如何确定,人员应怎样安排,路线该怎样规划……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提前筹划准备妥当。看似简单易行,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对于具体执行者来说,既考验着他们的协调统筹能力,也考验着他们的认真负责态度。
在工作持续的9个多月时间里,欧兆迎确实做到了不辱使命,他没有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也没有请过一次假,始终兢兢业业坚守在岗位,未有延误,不曾懈怠。
对于参与此次省级督查,欧兆迎也觉得收获颇多,“每一组督察人员都有不同的工作方式,也有不同的执法特点,所以能和他们近距离地接触、学习机会非常难得。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朝夕相处,交到很多同行朋友,也学习到不少先进地市的工作经验,了解到各地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我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善思巧辨,自我加码不断完善
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也是多年来欧兆迎养成的良好习惯和秉承的工作原则。虽然日常工作中,常常要进企业、跑现场,一去就是大半天,但是稍有闲暇,欧兆迎就会翻翻书籍,看看资料,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欧兆迎说:“现在我们国家在立法方面更加重视,很多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完善、修订,更新替换的速度比原来快了很多,所以作为执法人员来说,必須加强学习,尽快熟悉最新的法律条文、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所以只要有空,我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最新的法律法规,哪怕每次只有十几二十分钟,但是日积月累,水平也会慢慢提升。”
的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环境执法人员来说,对于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直接关系着判断、裁量一个环境违法行为的反应速度和精准程度。
有一次,在检查一家做金属表面处理的企业时,欧兆迎突然发现在这家企业的污水处理设施附近有一小股水流顺着地上流出,他马上意识到这家企业可能存在问题,于是立即用手机拍下一段视频,及时固定了证据。
果然,这家企业也有所察觉,马上关闭设施,就在欧兆迎刚刚拍完时,水流便突然停止。但此时执法人员已是证据在手,即便企业过后否认抵赖也难逃其咎。
“我觉得这就是出于一种多年的职业敏感,当时我就在想,法律条文上有一条说,如果污水从处理的中间环节排出就属于非正常排污,污水处理设施非正常运行就可以移交公安机关处理,严重时可采取拘留的措施。所以我就马上保留证据,要是晚了一步,可能就错失机会,让企业有机可乘。我认为想成为一名好的执法人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迅速的反应力,也要有完善的知识储备,这几点缺一不可。在执法现场往往会面临很多突发情况,如果熟悉法律条文,马上就可以想到哪一条最准确、最适用,这样也就能更严谨地给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定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2016年,欧兆迎获得环境保护部全国执法大练兵先进个人称号;2017年4月,作为优秀执法人员参与了京津冀大气污染强化督察;2017年9月,又在《中国环境报》学法用法征文比赛喜获三等奖。
而且,作为科室的带头人,欧兆迎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在提升个人能力的同时带领同事们不断进步。他经常知无不言,把现场工作的注意事项,查案办案的难点要点,都会事先和同事们讲解清楚,使他们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而且他也会尽量调动每位同事的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发挥自身所长,找到合适位置。
“有些同事喜欢富于挑战的工作,我就让他们多跑现场,多发现问题;有些同事个性比较安静,能坐得住,我就让他们多承担一些文字方面的工作,写报告编材料。”
欧兆迎说,在局领导的带领下,这些年局里和科里都越来越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集体,大家齐心协力,也使很多工作走在了前列。
“这几年,新环保法出台,也逐步建立“两法衔接”的工作机制,越来越多地出现‘涉刑案件。其实早在2015年,我们局里就已经开始超前地主动加码,按照新法规、新标准的要求进行查案办案。在2015年我们重点查处了有关危险废物的‘涉刑案件;2016年我们重点查处了重金属方面的‘涉刑案件。说实话,‘涉刑案件对执法水平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但迄今为止,在我们查处的‘涉刑案件中没有出现一宗被公安局、检察院质疑的,说明在把好执法质量关这方面还是做得不错。”
从技术岗位到机关部门,由基层单位再到执法战线,欧兆迎在奉献着青春和热血的岁月里,也见证着环保工作不断由弱到强、自小而大的发展历程。
欧兆迎说,现在的工作难度、工作强度、工作深度都是从前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也对执法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持续更新才能跟得上形势。活到老,学到老,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看着欧兆迎对待工作的态度,让我想起一句革命歌曲的歌词:“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在我们的环境执法战线,也正是有着千千万万秉持这种态度的普通工作者,确保着我们的天空常蓝、流水常青。
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