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实践路径例谈
2018-01-05王瑜陈爱华
王瑜 陈爱华
王瑜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为契机,努力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根据《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建设评估要求》以及滨湖区教育局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精神,明确了以“打造发展共同体,促进专业共成长”的工作室建设目标,通过学、研、论、碰等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形成工作室发展的合力,进而促进了个体和团队的共赢。
一、自我发展,激活内驱力
1.自我认知,我在哪里
成员来自不同的园所,个体的发展状态、专业化水平以及专业发展的期望值各不相同,工作室既要了解每一个成员的现状,又要掌握每一个成员对专业发展的期待,以便更好地支持与引导。因此,我们首先进行摸底,了解每一个成员的基本信息、成长经历和成绩成果。引导成员结合自身的现状,利用SWOT工具从四个方面(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自我分析,找准优势和不足,明确机遇和挑战,正确认识自我,进而了解“我在哪里”,为制定适宜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做好准备。
2.自我规划,我去哪里
依据自我分析表,将各种因素加以梳理和组合,明确如何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利用机会,化解威胁。在三年中如何立足当下,思考过去,着眼未来,最大化避免盲目性,从而制定适宜的、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行动计划。
适宜的发展规划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将要去的和可能去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在自我分析基础上的最佳可能,是自我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是通过个人和工作室的共同努力可以触及或者超越的目标。立足现实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制定,避免了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有助于缩短成员的适应期,增强成员对整体环境的把握和对困境的应对能力,形成对自我发展的合理期望和内在动力。明确“我去哪里”以及准备怎么去,同时也使得发展规划具有了可检测性,便于导师的监督与评估。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根据每个人的规划,再制定适宜的工作室发展规划。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和个体的发展规划,是个体和团体互利共赢的关系,个体规划通过工作室规划得以呈现,工作室规划促进个体并成就个体的发展。
3.自我超越,我到哪里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意愿、心智和思考方式,只有激活成员去挑战成长目标,才能实现成员的自我发展。工作室设计并推行了供成员记录和反思的《成长手册》,搭建了多渠道的网络研修交流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现场教研、培训和送教指导活动。多样化的、开放性的交流和反思平台,直接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体成长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起到了很好的激活效应。规范、严谨、多元的措施又使成员的自我发展意识、任务意识、研究意识、写作和反思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教学、改进教学、践行教学的行为和能力显著提高,职业自觉意识不断被唤醒和提升,保持“我在路上”的良好发展状态。
工作室定期组织回头看,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适时调整下一步的进度和方向,鼓励成员对自我尝试提出更高的目标,在专业发展和影响辐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不断激活内驱力的过程,让每一个成员时刻保持清醒状态:我到了哪里,我是否完成预期目标,我是否有超越的可能。
二、借力使力,提高学习力
1.同伴互助,资源共享
工作室提供多样化的交流平台和机会,营造平等、互助、开放、接纳和分享的氛围,实现“8+1>9”(8名成员加1名导师)的效果。
面对各类问题、课题、现象,全体成员参与共研,强调每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人人都要说——说不足,说建议,说看法。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共性问题,两人一组进行同资源异使用、同问题共研究,让每一个参与者亮底的同时,学会接受不同的质疑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吸纳和包容。工作室提出“触碰痛点”的做法,让每一次的研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际效果。采取了“实践——刺痛——反应——修正——提高——再实践”循环往复的策略。实践就是亮家底,点评现场、执教活动、讲述观点时专业水平一目了然;刺痛,就是每次活动针锋相对,说到不足,说到痛点,才有深刻的印象;反应,就是引发深刻反省,触动痛点;修正,就是自我修正、学习和反思;提高,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思考,形成新的认识;再实践,就是返回原点,再开始新的一轮触碰痛点。过程中相互启发,抱团发展。
2.导师助力,点拨传授
在分享、汇报、交流、反思的过程中,在成员需要的时候,导师及时给予点拨、传授,有效促进成员的快速成长。
一是主要方法点拨。如为帮助成员提升写作水平,导师将成员的文稿以批注的方式提出修改意见,而不是直接给成员修改。每一次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调整,要求不断提高,最终逻辑清晰了,关系明确了,论点突出了,论据翔实了,内容丰富了,理论提高了,文章发表了。
二是关键经验传授。如成员常常会问“怎么读一本书”,导师就将经驗直接传授。读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读厚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记录,自己的书可以在上面勾勾、画画、写写,便于理解、记忆以及后期查找。对于不明白不理解的,可以进行资料查阅,丰富认知。工作室创造机会,让成员间就共同阅读的内容相互交流讨论,分享经验。之后,成员在实践中尝试,加固自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另一种是读薄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好的句子,及时摘录;画出书的结构网络图,弄明白相互之间的关联;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贴标签,便于后期去查找。
3.专家引领,拓展视野
工作室不断创造机会带领学员外出学习,聆听专家的引领。同时,将专业阅读作为另一种专家引领的方式。工作室每学期优选、购买专业图书,赠送给成员阅读。采取共读和自读两种方式,自读就是不限制时间,自主阅读;共读就是成员在规定时间内一起读,轮流主持领读,并进行交流分享和讨论,使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能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成员的专业化成长服务。
三、团队并肩,形成发展力
1.发挥作用,引领辐射
名师工作室,不是导师的工作室,而是培养未来名师的工作室。工作室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未来的名师,都应该以名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发挥引领辐射作用。我们组织成员走进多所幼儿园,对环境、材料、游戏、活动组织等进行现场诊断和审议,并组织成员开展示范课等各类展示活动,进而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引领作用,为更多教师的专业成长服务。
2.你追我赶,齐头并进
在工作室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成员们问题一起研,作业一起做,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担,逐渐形成了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在室本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共同的愿景,共同的发展目标,共同的实践成长路径,成员们你追我赶,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自我发展。以第二批工作室成员为例,三年中8名成员获奖、发表的文章有140多篇,专题讲座70余次,公开展示活动40余次,现场指导10余次。成员中骨干教师的提高率达到83%,其中获得市级教学能手及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有6人。导师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了长足的专业发展,专业文章30余篇发表于《早期教育》等刊物,出版了《从指尖到心灵》专著,主持省规划重点课题、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项目、市《指南》实验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并获得具有推广价值的阶段性成果。
工作室共同体建设实践,为成员的成长搭建了专业化发展的平台,有效促进了每一个个体的发展,成为成员发展的动力源和助推器,形成了“合力共赢”的发展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