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仪式感的教育
2018-01-05张艳
张艳
教养孩子,不仅仅是衣食住行,还要从精神层面给予他更多的关怀和爱。我教亮亮,就想有仪式感的教。生活应该有仪式感,仪式感会让我们心生敬畏,而敬畏感常常会衍生出来更多的尊重、宽容、感动。过年时的团圆饭、情人节的鲜花、生日时的蛋糕,这就是仪式,是对普通一天的敬畏,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其实,生活里很多的小事也可以有仪式感的去做。比如读书。平时,因为我的时间精力太有限,读书的安排并不规律。当我读书前,我会提前告知爱人和孩子:“我要看书去了,在这一个小时候里请不要打扰我。”轻吻孩子后,我就洗洗手,坐在书桌前畅游在书海里。可是孩子的忍耐力是有限的,最多十几分钟,他就会跑到我身边问:“媽妈,你在干什么?”“妈妈在看书,请不要打扰妈妈!”“亮亮也要看书!”这时我会抱他在我腿上看一会儿,他看到满是密密麻麻小字的书,不停发问“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终究是我没法忍耐,拿出他的书,先给他读一遍,再让他自己讲一遍,后又进行与内容相关的简单提问,一本书才算结束。如果他还恋恋不舍,我就再用英文给他读一遍,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我告诉他:“好啦,今天看书的时间到此为止,明天继续。”有时我看书看得太入迷了,不想分神陪他看书。就给他拿一本贴纸的书,告诉他:“你来贴纸,妈妈来看书,我们不要互相打扰。”于是,他就沉浸在贴纸的快乐之中。我不得不感慨,现在的书设计的太丰富了,可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亮亮的书,我给他买的多是与他看的动画片相关。这样他对书的内容较为了解,角色也很清晰,不至于因为陌生而失去兴趣。我觉得这个孩子跟我很相似,对陌生的东西或人有着难以名状的排斥感,充满了戒备心。我喜欢看我了解过的作者的书,或者是有人推介的书。
因为我每一次看书都很正式,所以亮亮看书也不会随意翻翻作罢。在他两岁前,我几乎没有给他看过书(其实尝试过,但都被他撕成纸屑了)。那时看着别人胎教故事、婴教绘本,我内心也是挺忐忑的。直到有一天,他不再撕书,而是自己边翻边“读”,我才开始引导他去看书。看书并不是万能的,但不看书是万万不能的。我不夸大书籍的力量,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到达不了的地方、接触不到的人、悟不透的道理只有书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不借助书的力量拓展、延伸自己的生命呢。所谓无知无畏,应该就是这样吧,因为了解的太少而对自己的现状越满意、对自己的能力越夸大,对生活越缺少敬畏感!
除了读书,还有烹饪。每当十分空闲时,我做一顿大餐,必会叫上亮亮和我一起,哪怕只是让他帮我拿碗递碟这样的小事,他也乐此不疲。一顿饭做下来,宝贝也学了不少东西,认识了很多蔬菜。最后按照爱人的美学要求摆盘上桌,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享用,一顿饭也变得更有价值了。因为有了孩子,我做事变得“功利”了——就是为了锻炼和教育孩子而做,却还不让他感觉到我是有意而为之。生活处处皆学问,只有趁着他年幼时,一点一滴的渗进他的内心,才不会在将来因需要时再恶补而措手不及。我经常带着孩子参加一些不因有他会影响大局的活动。也许有人会觉得我带着孩子麻烦,所以我尽量教他不要制造麻烦,不给无关的人增添麻烦。也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有占便宜的心态,所以我都会提前给孩子喂饱,或给他带上自己的食物和水,尽量不接受其他人赠与的食物。做这一切我都不怕麻烦,我就是希望他能早早的把礼仪、谦让、尊重、落落大方等等良好品质种进修养的DNA。
我小的时候因为太少参加聚会型的活动,所以至今人多时就会情不自禁的紧张,不善于做一切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哪怕我有能力去做,也会在自卑心的作祟下而退缩。记得自己小时候其实是一个挺爱表现的孩子,各种比赛都敢参加,也能拿奖。可是大人总是说“女孩就要矜持点,少出风头。”甚至有一次我在众人前跑步,我妈因为我引起了别人的注意,而批评我,反正类似的事情很多,总之个性强烈被压制后,最后只剩一味的谦让和妥协。当然,我并不因为这个而埋怨父母,毕竟二十多年前,他们做人的准则就是要低调。
一个人生在什么环境里,很重要。刚有孩子时,我曾因为自己放弃发展较好的大城市生活后悔过,悔自己目光短浅,没有给孩子一个更高的生活起点。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可是就有人天生在罗马,生在终点线。你渴望的清华北大,就是某些人从小的游乐园。怎么办,因为没有天时地利就放弃吗?不,生而为人,不论生在哪里,都有生活的价值。三大条件里,不还有人和嘛!努力的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活的更具有社会性,思维更高级,就算不去罗马,不追求终点线又如何,在生命行进的过程中就已经享受了丰满的人生,活着的意义也就达到了啊!我的宝贝,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生活即将三年了。点点滴滴的变化不仅让我欣喜,更是感动了我自己。虽然他不是一个完美的小孩儿,但纯净如玉的他,在我的雕磨下,正一步步的显现自己的与众不同。他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恩泽,我也需要更多的教育方法,来引导他,走向他自己想要到达的方向!
(新疆奎屯市第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