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8-01-05吴保兰
吴保兰
叶圣陶先生说:“一个人有自学的能力和习惯,将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
自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学习能力,是以独立为核心,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学习者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及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的数学自学活动是综合性的心智活动。这种心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实践意义:随着教育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在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手段上,老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尤为突出。实践证明,跨世纪的人才不能只是被动受知的两脚书厨,而应该是主动学习,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的庞大群体。自学能力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一个人有了自学能力,就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管知识陈旧周期如何缩短,社会发展如何迅速,他都会通过自学赶上时代的步伐。而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形成的。
一、如何让学生在課前预习中培养自学的能力
目前,大多数学生不会阅读课本,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心中无数。大部分学生只把课本当作习题集,我们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照书讲书,反复讲,多数讲,多数重复,不注意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及阅读课外书籍,学生在被动的听课,而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重视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课前预习呢?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因此,在课前,教师可提出一些令学生好奇并有兴趣的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教师也可先不把课本中的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对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进行回顾和联想,最终通过学生大脑的思维活动去发现并得出结论。学生自己找到了钻研课本的方法和途径,树立了信心,也就会大胆地提出问题,发现矛盾,使学习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
二、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培养自学能力
1.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因此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展示数学丰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简洁美、对称美、辩证美等;还有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2.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标指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因此课堂中,可以“先学后教”。比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出示几个平面组合图形,请同学们与老师来一次竞赛,看看谁能先算出它们的面积,结果肯定是老师比学生快点,接着我问:“老师也是从书上学到方法,你们也可以去学学。”接着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我放手让他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新课标》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自学完学习内容,这时他们更想知道自己的自学结果。教师应及时检测、讲评或组织他们合作交流自学成果,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拓宽思路,跳出自身学习的狭隘。
三、如何让学生在复习中培养自学能力
在平常复习中,我发现,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弱,总是等着老师来“喂”,还有些学生老师“喂了”还不懂得“咽”,这时教师要作好指导工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如何复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1.指导学生“回归”教材
教材中提供的是基础知识,但我们应清楚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缺乏基础知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末,基础知识掌握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复习的效率。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教师的作用不能忽视,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合,使之成为知识链和知识网,便于学生理解性记忆和回顾。另一方面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学会主动对各单元或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类,自觉发现其中有联系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控制练习数量,对练习进行必要的反思
复习过程中,进行适度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但实践证明“题海战术”会泯灭学生的思维和扼杀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兴趣。若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和练习堆里,会使学生感到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复习的动力。因此,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选择有质量的练习是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注意的实际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的复习效率问题。有的练习必要时可以重复几次,让学生找找“感觉”。而有的练习可以改头换面以新形式呈现出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合理迁移。同时,对于所做的练习,学生应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推敲,对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吸收,以牢固和掌握前学知识,获得新知识和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
3.注重对错题的积累反思
对于每次练习上、试卷上的错题,要求学生及时订正。同时对于错题,学生除了利用课堂时间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外,还应该自觉主动地将典型错误摘录下来形成自己的错题集。这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积累几题,那么经过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学年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经常反思和回顾,在脑海里就会形成较大的积累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新课程呼唤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学会自学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对课内外自学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学生自觉接受自学的训练和培养,把教学的实际与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贯彻、实践、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去获得知识,同时又获得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既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