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的“事例”和“事理”

2018-01-05沈中尧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写作者事例命题

沈中尧

写材料作文,无外乎叙事、讲理,虽也有说明或抒情的表达,但基本上都是即兴而为,不会成为全文的主打。既如此,备事存理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作文之前,或为应对作文表达所做的所谓的写作素材积累的必然。

为防写作时“难为无米之炊”是作文素材积累最基本的动因,因此,多多益善和实例为上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作文素材积累的标杆。特别是随着各式各样素材大全、分类汇编的应运而生,搜集、整理、加工的过程又不知不觉地消失于无形之中。对写作者而言,现成的素材库,既减轻了积累的劳神费力,也淡化了认知的凝神聚力。

写作素材的搜集、整理和应用,讲求的是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材料作文的命题方式及其写作要求,又更为讲求针对和有效的精准和恰当。

首先,作文素材的积累,本应充分考虑适时和适配两大方面,就是要保证作文表达时,能够根据作文命题的指向及要求,适时调用手头的各类素材,或叙述或论述,都能契合题旨的范围、意义、层次等各个要点,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一般的标题作文,在不偏离题目意思或意味的情况下,是叙是议,选用什么样的素材,自由度和开放性都是比较大的。譬如要求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只要充分认知命题中“绿色”的所指及能指,从自然到社会、从个体到群体、从物质到精神、从历史到现实、……,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和任意一个方面选材,只要能表达“绿色”即环保健康、安全快捷之理念或实况,都是符合题意的。材料作文的不同,不只是命题方式与一般的标题式命题有别,而是命题材料本身有关写作的指向性更为突出和显明,“写什么”的要求也就更多了一些“只能、必须”的指令性,相应的,选材也就不可能像写标题作文那么宽泛和随意了。例如这样一则命题材料: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材料的核心含意是指人们对于预测生活所抱有的态度,乐于接受也好,不以为然也罢,或者还有其它变数也行,只是不能只谈预测或是只讲态度。这样一来,想要直接由自己的素材库中迁移出相应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避宿构防套作的命题材料,对写作素材的搜集、整理和应用,显然要比一般标题作文的标准更上档次。

其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也要充分考虑并顾及文体选用及行文表达过程中与所用方式方法相契合的问题。一般的标题作文,由于命题大多由相应的概念、概念性短语或简单的判断组成,只要能明确其基本义,再由此出发,就可以从一般意义与特定意义、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隐含意义与言外之意等多个方面,择其一二,选用可以叙写成文或论说成章的素材,或细化描述,或点化论述,只要素材够丰实,就可以多中选对,对中选好,好中选优。以何种表达方式为主行文,即是写記叙文还是写议论文,素材也就很自然地成了作文的先导。这一方面,材料作文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一是命题材料自身原本也是一种素材,或叙述或论述或兼而有之;二是材料作文注重的是立意的高下,讲见识有见解显见地必不可少。作文,如果只想用手头的素材来与命题材料对号入座,写记叙文,要么是依葫芦画瓢,要么是描红式的演绎,前一种情况容易出现在面对叙事性材料时,后一种做法则往往是在面对一段很有力度的论述时;写议论文,又会直接由叙事性的材料中归结出一个说法或看法,再以素材来堆砌,或者直接对论述性的材料表态,再以举例和引证来填塞。因此,作为材料作文的素材积累,就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的识记的层面,仅满足于所知内容的添加,而应从表达目的及所用方式方法的角度,对素材的价值意义进行必要的剖析,推断其中可以“有什么”的层次。

命题材料整体性的外显与关系性的内含,决定了写材料作文既不可以简单地将命题材料“打包”,也不可以随意地“撷取”片言只语再敷衍成文。而以素材的百宝囊来应对作文的命题,用探囊取物的方式来完成作文的表达,这种写作素材积累运用方面的模糊认识,又使材料作文中的打包现象及先抓一个说法,再用一堆素材,终成一篇文章的毛病有增无减。实例素材为要的误区,使写作者深陷其间而迷失了自我,面对同一个作文命题,一窝蜂地举同一个例子,说同一个故事,唱同一个调子,有言语而没思想也就谈不上目的意义了。

作文不能没素材,更不可缺思想。思想基于素材而成立,素材基于思想而鲜活。没有一定思想内涵的素材,只能是可以搬过来挪过去的砖瓦,从写作的角度看,也就“只不过是个例子”而已。要让实例事况的素材成为自我表情达意的有力支撑,就要积极地把素材当作靶子,不是简单地构想拿例子可以证明什么,而是要有层次地分析其中应当蕴含着什么,从中又能够看出些什么。这样一来,实例素材就有了双重的功能:既可以作为通常论证分析的依据,也能将其作为论说提点的靶向。譬如早几年为写作者津津乐道的“广东佛山两岁女童小悦悦遭车碾轧”的实例,一步到位地拿来作论据,无非是为了揭示人心的冷淡及人情的冷漠,或者藉此表达对爱的呼唤并企盼人间真情的回归;如果将其作为一个靶子立起来,就能很好地与2017江苏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相契合,论说“车来车往,承载了世间的真情”必然更接地气更显见地。

明末清初散文家魏禧说:“为文之首,欲卓然自立于天下,在于积理而炼识。”

积理,是有关社会人生理性认识的积累,当然离不开具体而微的生活素材;炼识,则是要锤炼自己的思想,要将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上升到感悟的层面,并努力使这种感悟变得清晰起来,进而形成某种较为深刻的理念。由简单地积累素材,到主动地积淀认知,最终走向自觉地积聚观念,从而为作文表达的升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文的提档升级,并非只是内容的充实与否,关键是看语言背后的思想,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就必须感性与理性同步操作。感性的知晓和识记要服务于理性的思考和思辨,以事实说话和以理服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材料作文写记叙文,素材的运用,既要符合命题材料相关内容的指向,也要契合命题内在价值的蕴含。譬如面对这样一则材料:人们曾讽刺对外界了解很少的人为“井底之蛙”。而今,人们又发现自己似乎“知道得太多”。写记叙文,在构思选用什么样的素材来叙述人们对待见识有限者的态度、行为,或者怎样描述当下人们知道得太多反觉难堪的表现时,都要有心构想一下:所叙写的人事、物况之中,素材的哪一个阶段或层面,能给读者以思想的触动包括情感的共鸣。写议论文,就更不能只是一味地叠加素材,没有解读的举例和不做分析的引用,多的是血肉缺的是灵魂。更不能明知故犯地以华美的语言素材来掩饰苍白的思想情感。

材料作文的“事例”和“事理”,讲的是素材的积累要有“量”,即存量,思想的贮存要有“向”,即方向。“量”是客观的所在,也就无处不在;“向”是主观的所思,理当体现自我。人们常说素材库,如果客观事例是库存的话,那么思想认知就是素材调用的管理者。当下材料作文的实际情况是,写作者并不缺少符合命题材料指向的写作素材,按照要求“写什么”也有可以选择的余地;所缺少的,恰恰是最有价值意义的思想和理念,作文“为什么”这样叙述或如此论述,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不要说思想的高度和思辨的力度了,连最起码应有的思考的程度也显得十分难得。既然是有备而来,为何很多材料作文言不由衷、语不及思?究其根源,只顾素材的“口袋”鼓不鼓,不问思想的“脑袋”实不实,可谓症结的所在。由此,在写作素材的搜集、整理和应用的前前后后,都必须凝心得法地在思考的方位和思辨的层面上多做思想的锤炼,主动积极地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理念来看待并用好手头的素材。

猜你喜欢

写作者事例命题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