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山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2018-01-05曾照胤刘涛刘辉

长江蔬菜·技术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弱苗竹山县化学防治

曾照胤+++刘涛+++刘辉

导读:马铃薯亦菜亦粮,养育了秦巴山区的竹山县数以万计的子民,人们对马铃薯种植情感深厚,但马铃薯晚疫病却让农民望而生畏。介紹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害症状、病原物,以及竹山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防治适期、防治方法,希望能给广大的马铃薯种植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竹山县位于鄂西北秦巴山区腹地,森林覆盖面积达60%,降雨量充沛,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广阔的山区缓坡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非常适合马铃薯种植。当地居民有喜食和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习惯,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万hm2,90%的品种为费乌瑞它,该品种致命的弱点就是易感晚疫病。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成为阻碍马铃薯发展的“拦路虎”。笔者长期在生产一线指导马铃薯生产,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现将竹山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希望能为马铃薯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病害症状

最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扩大后成为圆形或半圆形大病斑,暗绿色至污绿色,周边有浅绿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呈褐色,病斑外缘产生一圈白霉,病叶背面白霉更加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速度减慢。茎部或叶柄感病呈褐色条斑,病斑在茎部和叶柄扩大后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整个植株湿腐,变成黑色。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

2 病原物

病原物为致病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

3 发生规律

竹山县海拔800 m以下马铃薯种植区域4月中旬开始发病,最早在4月12日,5月下旬发病结束,一般发病期为40天,5月中旬植株开花期是发病高峰期。海拔800 m以上发病期推迟10~15天,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温度低,不适合病菌致病。

4 防治方法

4.1 品种选择

选用费乌瑞它脱毒种薯,增加其抗病能力。

4.2 栽培防治

①起播种沟播种 打窝播种的缺点是窝的深浅不好控制,因此导致播种深浅不一,影响出苗的整齐度,出现大小苗争肥争水争光的现象,加剧弱苗的产生,增加弱苗的感病性。经过试验,把打窝播种改成起播种沟播种,容易控制播种深浅,因此出苗整齐,不易产生弱苗。

②使用白地膜覆盖 膜下喷乙草胺封闭除草。覆膜时一定要保证土壤足墒,如果播种时土壤无墒,一定要等到下雨或雪后土壤有墒才能覆膜,否则马铃薯因缺水而出苗困难,出苗期推迟,即使有部分苗按时出土,也为弱苗。覆膜及封闭除草可改善马铃薯生长环境,使马铃薯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同时也能降低马铃薯生长小环境湿度,隔离土壤病菌,减少病菌浸染几率。

③采用玉米和马铃薯套种模式 玉米和马铃薯套种可延缓病情发展,给防治带来更多机会。

4.3 化学防治

①种薯药物杀菌 播种前选择晴好天气,用58%甲霜·锰锌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以常规喷雾2倍浓度配制好药液,存入大桶中。然后将种薯放在筐里连同筐一起放进药液里浸种,种薯浸湿即可,时间不可太长,否则种薯吸水太多易引起烂种。浸种后沥干药水,放在晒场中晒干种薯上的药液即可。如果播种前没有晴好天气,可采用药剂拌种,用58%甲霜·锰锌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按种薯质量的0.3%的比例拌种,但成本远高于浸种。

②化学防治适期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速度快,为害严重,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提前预防。依据本县马铃薯发病规律,应在4月上旬进行化学防治。对于集中连片的地块必须进行统防统治。

③化学防治方法 在4月上旬可用甲霜·锰锌+吡唑醚菌酯,霜脲·锰锌+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噁霜·锰锌,氟菌·霜霉威等喷雾。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不留死角。每种药最多使用2次,每隔7~10天一次,依据竹山县马铃薯发病规律共防治4~5次。

参考文献

[1] 费显伟,黄宏英.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吕佩珂,李明远,吴钜文.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J].北京:农业出版社,1996.

[3] 商鸿生,王凤葵,蔬菜植保员手册[J].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弱苗竹山县化学防治
弱苗也有用
深入推进秦巴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探析
——以A市C县八个村庄为例
包泽祥 藏石欣赏
张金保 藏石欣赏
宋令伟 藏石欣赏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不同苗情下冬小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
冬小麦弱苗成因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