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作文生活化
2018-01-05李红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就告诉我们要改变作文难的现状就要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走进自然,接触社会、参与实践,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的欲望,才能使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富有生活情趣、富于生活气息的文章来。于是,我对作文教学做了如下的思考与实践。
一、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作文
1.写所学所用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首先要写应用型作文。要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不放过任何机会。如写请假条,留言书,表扬稿;为一场足球赛写海报;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母亲节时为妈妈做一件事,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那份敬与爱。为竞选班长写演讲稿等等。
2.写所见所闻
首先是写事情。每天在学生身边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如课堂上出现的小插曲,同学之间的小矛盾。一次,在英语课上,一个学生因为读音错误而闹出了笑话,下课了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说这件事,我听到后,就故作严肃地说:“把这件事说清楚,否则我认为是有意破坏课堂纪律。”同学们纷纷在日记中记叙了这件事,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与感受。其次是写人物。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兴趣爱好,就会写出真实的人物来。如,我们班竞选班长,有意让同学们观察你心中的候选人,选举时说出你选某人的原因,我借此机会,让他们学习观察、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第三是写大自然。大自然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每年春天,我都会带领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去亲近大自然,闻一闻泥土的芬芳,听一听小鸟的欢唱,感受一下“草色遥看近却无”。有了亲身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春天在泥土的疏松里,春天在柳枝的柔软里,春天在燕子的呢喃里,春天在小溪的笑声里,啊,春天在大地的懷抱里。”这样的句子。
3.写所想所感
平时,学生经常读书、看报,看电影、电视,或听别人讲故事,往往会有各种想法,产生联想。如写读后感,观后感。还有一些电视节目很有教育意义,像中央10台的人物栏目,人与社会节目,学生听到许多真实而又曲折的故事,都颇有感触,这样写出来的文字都流淌着情感。
二、丰富学生生活,在活动中作文
1.文体活动
我们学校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祭扫烈士墓和红旗接力赛活动,活动前我告诉同学们一定要观察事项。活动结束后,有的同学在日记中写道:相信,下一个冠军就是你。有的同学写道:“当我扛着那面红旗时,和平时在运动场上的感受不一样,我仿佛看见革命先烈在炮火销烟中冲杀,不知是哪里来的力量,让我战胜了自己胆怯的缺点,大步向前跑去。”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的热情是难以想象的,活动后趁热打铁,定能写出激情飞扬的文章来。
2.实践活动
好奇心强是孩子的共性,时常带领孩子们动手做一做小发明,小制作、小实验等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协同合作,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素材、积累了生活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与动手能力。如做不倒翁、水果拼盘、捏泥、扎键子等。只要我们有意去寻找,总会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指导作文《我学会了……》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些小工艺品,上课时展示给大家看,有用饮料瓶做的小巧玲珑的花篮,有用鸡蛋壳做的憨态可掬的不倒翁,有用橡皮泥火柴杆做的小刺猬,还有五颜六色的京剧脸谱,还有那精致小巧的汽车、小船,小房子……同学们边欣赏边赞叹,爱不释手,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怎么做成的,互相请教制作方法,然后动笔成文,在班里传阅。
3.生活体验活动
让学生亲历生活、获得经验,将真情付诸笔端,习作就不再是难题了。如开展“我为父母做点事”“今天我当家”、“我和妈妈换角色”等活动。记得苏成同学在《餐桌上的秘密》一文中写道:“爸爸是卖肉的,家里几口人数爸爸最瘦,妈妈说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累成这样的。十几年了,我才知道爸爸爱吃剩菜的原因,我要快点长大,早日成为家中的顶梁柱。”
三、畅想生活,在想象中作文
1.听声音想象
如录制一段优美的音乐,中间突然出现“啪”“哗啦”的声音,让学生根据这些声音,想象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和谐优美的旋律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定能让学生想象出精彩的故事。有的学生写的是星期天,几个淘气的孩子踢足球打破了正在听音乐的李奶奶家的花盆,李奶奶故做不知,几个小家伙主动去承认错误的事。有的学生写的是在森林音乐会中,小鸟正在演奏,突然一声枪响,小动物们看见凶猛的老虎在追赶一只小兔子,参加音乐会的动物奋力迎救的事。孩子们的想象真是异彩纷呈的。
2.看图画想象
学生的各科课本中有许多美丽的画面,可以在其中找出有趣的让学生观察想象。如教学第五册看图作文时,我发动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喜欢的富有情趣的图片或者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学生透过图片用童眼看世界,或置身于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或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中,或走进富于幻想的童话世界。这样用鲜明的画面,再加上启发性的语言,既陶冶学生情操,又让学生爱写乐写。
3.依托教材内容想象
利用有趣的故事设置悬念,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无需过多的引导,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写作的状态,产生写作的灵感。我曾把《生命桥》的前半部分读给学生听,让他们续写结尾。有时还可以用课文中的材料进行想象文的训练,如学习《等我也长了胡子》后可以写《假如我是……》,有的同学在文中成了教师,有的同学成了一片云,一架飞机。学习了《所见》让他们根据古诗内容写一篇现代文,想象牧童捕蝉的经过和结果;学习了《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后写《新编九月九日忆东山兄弟》。
4.依据词语或事物想象
依据词语想象可以给学生提供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让学生利用这些词语编故事。一片树叶,几支彩色笔,一朵凋谢的花,一些儿童玩具……都能引发学生的神奇的睱想。如《树叶的回忆录》,《彩笔的争吵》,《橡皮的哭诉》,《走进玩具王国》……
总之,我们教师要独具慧眼,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构建写作的平台,捕捉写作的契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用童眼观察世界,用童心体验生活,用自己的笔抒发真情。但是要让学生乐于作文,同时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习作的评价。
【作者简介】
李红梅,本科,小教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