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学明:建立试验田建言先践行

2018-01-05严碧华

民生周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带头人卫生院鸡舍

严碧华

近10年来,钱学明建言践行,创新扶贫方式,成果颇丰。而东信村是民建广西区委的扶贫联系点,钱学明把它作为产业扶贫的“试验地”。

9月8日,午后的广西南宁隆安县东信村,山清水秀,但在阳光照射下却炙热无比。被雨水冲刷过的沙石路,坑坑洼洼,钱学明快步走向苏国珍家的鸡舍,多少有点期待。

很快,在鸡舍边上的树林里,见到了成群的芦花鸡在乘凉,见人靠近,扇动翅膀飞了出去,场面甚是壮观。钱学明连忙掏出手机,记录这一精彩片刻。

苏国珍是东信村村民,脚有点残疾,干重农活不便,是当地的贫困户。2016年,在村里致富能人的影响下,他建了鸡舍,养了第一批鸡,收入4万元。目前,第二批养了3个多月,9000只。如无意外,对他来说又将是一次丰收。

“还准备租用村集体一座,自己再建一座。”在苏国珍的规划中,他将扩大规模,同时使用三座鸡舍养殖。

钱学明帮他算了一笔账,一座鸡舍一年养两批收入8万,三座鸡舍收益将超过20万元,这或许是苏国珍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苏国珍的变化与钱学明息息相关,后者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广西区委主委。作为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代表,近10年来,他建言践行,创新扶贫方式,成果颇丰。而东信村是民建广西区委的扶贫联系点,钱学明把它作为产业扶贫“试验地”,因而与苏国珍等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产业扶贫要发挥创富带头人作用

尽管属于南宁,离市区也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但东信村却是深度贫困村。

汽车沿路进村,荒漠化开始显现。受荒漠化影响,东信村石山多,可用耕地少,特别是水田。此前,村民主要外出务工,在家的则种玉米谋生。

5年前,民建广西区委将东信村作为扶贫联系点。钱学明第一时间去了这个村,仔细了解了村里情况后,琢磨着如何帮助这个村脱贫。

为让村民掌握一门技能,曾给村民上课培训,但没有什么效果。筹钱帮助村民发展香菇种植,村民挣了点钱,仍不足以脱贫。

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大多在外务工,只有过年时比较集中,因此每年春节前后,钱学明都要去村里,和村民研究发展什么产业好。

考虑到当地山多,钱学明跟村民说能否养鸡。得到回应后,从2014年开始,民建广西区委加大投入,对愿意养鸡的农民补助1.5万元建鸡舍、提供鸡苗500羽。第一批有20户参与,鸡也养好了,但因为经验不足,规模不大,靠自己销售成本高,村民积极性不高。

“养殖户通常用摩托车一次驮20只也就百来斤去集市卖,成本高,收益少。”钱学明说。

即便有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户大多也不尝试,持观望态度。

但钱学明发现,村里有位叫苏宁华的年轻村民第一批鸡就获益3万多元。仔细了解发现,这位村民有两户亲戚是贫困户,但不敢发展产业,他就以他们的名义获得了3万元的支持,自己再筹集3万元,建了一座可养殖1万只鸡的鸡舍。然后,跟龙头企业合作,企业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指导,并且保价收购。这样,他只需要把鸡养好,平均每年能出栏2.5批,每批近万羽,一年能挣6万至8万元。

这给了钱学明启发,他认为产业发展离不开“能人”的带动。于是,他及时总结经验,动员、组织村民向这位“能人”学习。

第二年,不再局限于贫困户,他把扶持范围扩大,只要是东信村村民参与养殖都给予支持。同时,通过镇政府颁发证书,将这位“能人”认定为贫困村养鸡产业带头人,并签订协议、购买服务,请他协助龙头企业指导村民,向村民传授经验。还帮助成立了以带头人为理事长的养鸡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在打疫苗、出栏时互帮互助,拉鸡苗、饲料时统一安排车辆,成为村民与公司沟通的桥梁。

就这样,加入养鸡行列的如今已达35户,其中贫困户5户。

许建宁就是其中一员。今年43岁的他,此前一直在昆明务工,在外面时间长了,也想回家,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事干。

后来,他看到苏宁华等村民通过养殖一年也能挣6万多元,决定回家搞养殖。

记者采访时,10多位村民正在他的鸡舍帮忙。原来,小鸡到一定时间后需把嘴巴上尖尖的部分剪掉,否则长大后会琢身上的羽毛,最后导致鸡的品相不好,卖不上好价钱。

这是个技术活,也需赶时间。如果就他家两个劳动力做,近一万只鸡,耗时长,且会影响小鸡成长。

帮忙的10多个村民,都是他们互助小组里的养殖户,相互支持,谁家有事,就帮谁家。互助小组上面还有合作社,苏宁华担任理事长,总共35户分了好几个互助小组。无论是劳动力,还是技术等方面,都可以相互帮助,少走了不少弯路,尤其是帮助5户贫困户发展了产业。

规模养殖得到村民认可,民建广西区委又筹措资金48萬元,兴建6座鸡舍,作为村集体资产,优先租给贫困户,租金收益归村集体。这样,集体经济有了,更多的贫困户也能养鸡了。

钱学明表示,在东信村规模养鸡产业发展中,乡镇党委政府、帮扶单位和龙头企业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作用通过带头人及合作社,带动、引领村民走出致富路。其中带头人的带动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探索贫困村产业发展之路;二是引领、帮助村民一起发展产业;三是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更好对接龙头企业;四是助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从东信村实践、总结提炼,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他建议在产业扶贫方面可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及时发现贫困村脱贫致富带头人。乡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驻村干部,要善于发现具有开拓精神、头脑灵活的农村致富能人。二是着力将致富能人培养为致富带头人。党委政府、帮扶单位要支持致富能人搞好产业发展,提高思想认识、业务水平、组织能力,使其成为能够影响、组织、带领村民一起创业致富的带头人,并帮助成立以带头人为骨干的专业合作社。三是由当地政府通过颁发证书等形式对致富带头人给予认定,树立他们的威信,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四是与致富带头人签订协议,购买他们的服务,发挥他们的带动引领作用。把政府的培训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使用效率,把产业扶贫落到实处。

“扬帆班”成绩单

不仅是产业扶贫调研、实践、思考与建言,钱学明在教育扶贫、医疗扶贫方面的探索更早。

2008年12月,钱学明当选为民建广西区委主委。2009年开春后,民建一位会员为一所小学捐建了新教学楼,邀请他去参加落成典礼。学校在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烂木干村。这所村级小学,山高谷深,交通十分不便。

“见到学校的孩子们,我当时挺高兴的,想抱抱他们,但想到自己刚好那几天腰痛,特意先蹲下再试着抱站在最前面的小男孩,没想到一把抱了起来。

“穿着厚厚的衣服看不出来,抱起来发现,孩子实在太轻了。”知道小男孩已经读三年级了,钱学明心里更是难受,“10岁的孩子瘦小到那种程度,我是第一次见到,既震撼又难过。”

“山里孩子营养太差了。”后来他调研还发现,乡镇学校学生住校,学校没有食堂,只有个蒸锅,学生拿饭盆盛点米,放点水、几片蔬菜蒸熟,再吃点家里带来的干菜,就是一顿。

更让他心痛的是,这些在乡镇上初中的孩子,大多因为父母在外务工,没人管,小小年纪有些就沉溺于网吧。然后,初中上到两年半就辍学了。

如此一来,贫困就代际传递下来。多地调研后,钱学明发现,初中阶段教育非常关键,尤其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来说,可能影响一生。

2009年,他决定做个试验,筹集了30万元,在隆林县找了家公办学校开了一个“扬帆班”,招收50名学生,每人每年补助2000元生活费。

学生全部来自山区的贫困户,成绩尚可,且有想学习的愿望,男女生比例1:1。

开的第一个“扬帆班”效果非常好,2010年,在钱学明的安排下,时任新浪网董事长汪延去了趟隆林县,参观了“扬帆班”后,他当场说,“老钱,我收编了”。所谓收编即由新浪网来筹集资金,就这样,李宁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欧莱雅等先后参与建“扬帆班”。仅2010、2011两年分别开办了7个和8个“扬帆班”,民建中央也于2012年开始在全国进行推广。

如今“扬帆班”的学生普遍考上重点高中,顺利度过成人成才的关键期。2016年高中毕业的350名学生中,考上大学一本、二本的比例达78%。该项目荣获中央统战部、人社部等11部门颁发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社会服务优秀成果”。

“扬帆班”的实践让钱学明得出一个结论:办好初中义务教育对农村孩子的成长成才极为关键,很多贫困地区的乡镇虽然办不好初中,而县城的初中却能办得很好。这样的城乡差别一时还无法消除。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实施,由县级整合资金,统筹安排实施项目的政策出台,为县级政府集中财力办好初中义务教育,避免“贫困代际传递”创造了条件。

得出这个结论的钱学明开始通过政协提案、大会发言、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建议通过“教育上浮”来解决农村初中办学难题。

2011年,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在西部大石山区实施生态教育移民的提案》,得到了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的回复,国家发改委表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移民”。2012年,他在广西政协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在扶贫开发中实施生态教育移民的建议》的发言,得到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被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医疗扶贫探索

教育上浮,医疗下沉。这是采访中钱学明反复向记者强调的观点。

2013年,钱学明的母亲从乡下进城手术时说,农村没有医生,看病太难。为了弄清农村基层“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真实情况,钱学明经常抽时间下乡调研。

几年来,他踏遍广西的多数国定贫困县,还远赴甘肃、贵州、浙江的农村深入调研。很多地方乡镇卫生院根本留不住医生,服务功能严重退化。其原因在于,国家设计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受到医疗管理体制中“条条分割”,并不“一体”。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体制、机制等性质和待遇完全不同,导致两者不但不能实现协同,反而存在利益冲突。更严重的是,由于工资收益和事业前途的迥然不同,使得乡镇卫生院老医生留不住、新医生不愿来。

为此,他创新性提出了“一体化管理改革”思路:通过“三不变”“三统一”,推进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改革,即机构设置与行政建制不变、乡镇卫生院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业务不变、收费标准不变,实行人员统一调配、业务统一管理和财务统一安排。通过医生下乡、病人不进城,实现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结果互认,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2014年3月,他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发挥乡镇卫生院作用关键在于留住医生》的提案,并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建议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

改革思路只有通过成功的实践,才有说服力。通过多方努力,2014年7月获得国家级贫困县—广西上林县的认同。通过3个月的精心准备,2014年10月开始实施“县乡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

“上林医改”3年实践表明,县医院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效率和效益;乡镇卫生院有了医生,提升了服务能力;病人能在“家门口”看病,既方便又便宜;新农合医保既提供较高的报销比例,又减少了总支出,实现了“四赢”的效果。以阑尾炎手术为例,普通群众在乡镇卫生院治疗所需承担费用仅为县、市三级医院的1/4、1/10。而贫困户所需承担费用仅为1/7、1/20,这还不计陪护费用。目前,上林县不仅超额完成南宁市下达的年度脱贫摘帽任务,还荣获“全国革命老区减贫贡献奖”。

钱学明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的身份持续发声,连续3年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推广“上林经验”的提案。

2015年9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简报》第108期,对“上林医改”予以肯定。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

鉴于脱贫攻坚后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比重会逐渐上升,办好农村医疗在精准脱贫中的极端重要性,他于2017年4月向中共廣西区委彭清华书记写信,建议全面推广“上林模式”。彭清华书记当即批示“要积极推广,强力推进”,并要求各市县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推动体制改革,做好医疗扶贫。

脱贫攻坚是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钱学明正以饱满的热情奔波在精准扶贫的调研和实践探索路上。

猜你喜欢

带头人卫生院鸡舍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鸡舍消毒程序小结
老兵变带头人助农民脱贫致富
鸡舍
贫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编制”致卫生院陷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