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金融法制建设新围栏
2018-01-05
大学生张平终于得到了解脱。
近期热议的现金贷监管细则落地,行业生态发生了变化,无资质、无牌照的现金贷平台撤出前,向客户发布通告,尽快收齐账款。在多家现金贷平台都有借贷的张平慌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已经派不上用场,现在他需要在短时间内凑齐2万元还款。纠结许久,张平选择向家人坦白,还上所有借款。“这就像一场梦,如果不是监管介入,我应该会越陷越深。”醒悟后的张平告诉记者,他准备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自食其力赚钱,为家里分担些经济压力。
不管是自发还是市场导向,金融领域总容易形成风口级热点,当浪潮大肆涌入还未褪去,往往就面临监管收紧或行业洗牌,留下一片狼藉。金融法制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良法即無善治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一场沸沸扬扬的“宝万之争”,历时两年最终落地。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对此进行复盘与反思。
“虽然我国金融领域基本有法可依,但是存在着‘遥看草色近却无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指出,现阶段金融市场出现的不少乱象与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可归结于立法滞后问题。“立法有空白,就出现了金融领域的监管漏洞。而监管盲区与立法的粗放化、原则以及思路导向有逻辑关联。”刘俊海直言,过去我们“讲快捷轻安全、讲效率轻公平、讲发展轻法治、讲创新轻诚信。要彻底化解金融市场面临的道德风险与法律风险,还要从良法善治的角度寻求突破。”
法律为金融市场中的各类主体创设既定的行为模式,明晰其义务权利,并告知违反相应的义务时所应当承受的法律责任,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飒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律让金融活动的参与者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较为清楚的认知,从而明确应尽之责,共同形成良好而有序的金融秩序。
对此刘俊海建议,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透明立法,打造“接地气”的良法体系。首先需要倾听广大市场主体意见,特别是各类金融机构、实体经济产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金融消费者、独立专家学者的建议与意见,进一步完善金融立法体系。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全新思路,下一步我认为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可以合二为一,制定统一的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法。在深入总结资管产品统一监管制度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凝聚功能监管、行为监管、协同监管、精准监管、法治监管、从严监管、社会共治的改革共识,尽快统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各类金融市场的监管理念与监管尺度。在大资管时代,只有对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的共性问题做出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全覆盖、科学严密、统一协调的制度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套利空间。”刘俊海如是说。
金融法制建设需直面挑战
北京郝俊波律师事务所主任郝俊波向《经济》记者讲述了业务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之后,有律师发起集体诉讼情况比较普遍。
不仅如此,据郝俊波介绍,在美上市的在华企业若受到证券集体诉讼,按照属地原则,根据美国证券法进行相关处理,即投资者可以在美国法院提起证券集体诉讼,代表全体受损失的投资者进行索赔,被集体诉讼的上市公司可能会面临巨额的罚款。2014年8月23日,联想集团在加州洛杉矶就笔记本电脑的集体诉讼达成和解。代价是为诉讼用户提供价值4900万美元的维修服务及2100万美元退款,共计7000万美元(4.3亿元人民币)。
“我国股市中的集体诉讼面临明显的制度性挑战,单个投资者向法院申诉不具有示范性,仅作为独立的个案存在,而其他投资者不管损失多少都需另外走诉讼程序。”郝俊波遗憾地表示,这种诉讼形式浪费了司法资源,并且法官判断不一,不同的法院判罚结果不同,法院权威性不能得到保障。除此之外,我国证券起诉门槛很高,首先要求证监会或法院认定企业存在虚假陈述,才能去起诉,维权成本较高。
作为中国律师,郝俊波对法制建设的期盼更加迫切。根据以往接触的案例,郝俊波坦言,在讲究人情的社会,国内投资者举报有危险,回报低、成本高,并且对上市公司影响较小,这些现实问题摆在眼前。郝俊波建议:“我们不妨放下成见,积极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完善法治建设。”
金融法律意识待加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肖飒表示,在金融领域,尽管没有专门像《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样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利的法律,但是不能忽视的是,作为金融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金融消费者在各项金融消费活动中都应当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以保障其免受不合理的侵害。
前段时间,P2P网络借贷平台“跑路”引发了某些涉众型案件,给居民财产和金融稳定造成恶劣影响,使得各监管机构更加重视对网络借贷平台的管理。监管的滞后性让金融消费者的损失难以挽回。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尹振涛解释道,复杂的金融监管框架体系,由最初的行业指导到部门规章制度,最后上升到法律制度,层层递进,监管的滞后性是客观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1月1日,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即将生效,其中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认定修订为:经营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于“消费者”的重视程度,历史最高。结合办案经验,肖飒预测,未来损害消费者合法行为的不正当行为,会出现轰动一时的案例,启动者可能是“朝阳群众”也可能是代表老百姓做公益诉讼的各级检察院。“从日常维权而言,尤其是参与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可以到各级工商局举报其认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当然,请携带客观证据和书面材料,以方便各地工商局或工商总局甄别处理。”
“营造全民守法,关键是让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从业人员,要树立一心二维三品四商五严六实的理念。”金融机构要把适当的产品卖给适当的消费者和投资者。刘俊海表示,对于广大金融消费者、公众投资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要强化义务和风险意识。树立科学投资、文明消费与理性消费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