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六字绘制依法治国路线图

2018-01-05

经济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严格执法草案依法治国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的十六字方针,再次对依法治国的思维进行了诠释。

立法:更充分地体现社会意志和利益

回顾我国依法治国走过的路程,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感触很深。“2005年,我国就个人所得税的立法举行听证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一次大范围内就部门法立法举行听证会,讨论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标准。当时,身处现场,我仿佛看到中国民主立法新纪元的开启。”

10年后,税收法定的原则被写入中国《立法法》,刘剑文再次受到触动。他告诉《经济》记者,人类社会法治文明可以总结为两方面:罪刑法定主义和税收法定主义。在近现代历史发展中,二者分别担负着对私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保护的重任。税收法定主义不仅是法治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现代法治主义的渊源之一,为要不要征税、怎样征税划定界限。

自实施“依法治国”以来,我国立法得到全方位提升,也仍有不足。刘剑文告诉记者,法律草案完成后,经过立法机关的三次审议,往往要通过一定方式向社会公开草案内容以广泛征求意见。在这个环节,我们还欠缺相应的反馈机制。

“每次就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相信立法机关都能收获很多,也相信其中有些观点会得到采纳。不过,我国的立法没有一个对意见进行整理、公开并公布去向的机制。比如,都是哪些人提出了意见,这些意见分别是什么,哪些被采纳了以及为什么,意见不被采纳的时候,是否对意见人进行解释与回复。这些东西,现在我们还看不到,这也是未来我国立法需要加强的方面。”刘剑文这样说。

他指出,中国法律的起草机制也有提升空间。目前,法律规范的起草由行政机关负责,其中涉及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无法完全且充足地体现社会意志和利益。立法应该更好更多地反映民生民惠,因此,法律的起草机制或可在未来有所改进。

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革就是改变旧制度、旧事物。”北京首特律師事务所主任方富贵律师告诉《经济》记者,延伸到我国司法领域的改革,它推动我国司法进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文明有序,有目共睹。

从1978年至今,我国司法领域值得纪念的事件有很多。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的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建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由省级统一管理,员额制度,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推进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机制,立案登记制度等。但令方富贵律师感触最深的事件是司法公开。法院系统采取的“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阳光司法工程”,尤其值得纪念。据统计,我国的裁判文书网浏览量达到11亿-12亿,判决书数量已经达到3000万以上。“我觉得中国在司法信息公开方面,是世界上做得最好的国家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陈卫东肯定地说。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美老龄问题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永杰告诉《经济》记者,最高院收回死刑复核权也是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大事。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大批专业法官来集中、规范、统一、科学地贯彻“慎杀、少杀”原则,有助于防范和减少冤假错案、尊重和保障人权,还有助于健全相关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改革、发展、完善,更有助于提升人民福祉、改善国家形象。

更值得肯定的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更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陈卫东表示,过去我国受以侦查主义为中心的影响,庭审虚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司法改革以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逐步建立,法庭在查明事实、审查证据、适用法律、保障诉权等方面起关键作用。同时,在疑罪从无、无罪推定等现代司法理念的推动下,冤假错案明显减少。

十九大以后,我们将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司法改革的配套措施,使已有的改革更加扎实落地,发挥改革措施的整体效能。在此基础上,促使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更加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这也是未来司法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今,我们已经有法可依,也对阻碍司法运行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接下来,需要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严格依法办案,让人民群众在个案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要提升司法的公信力,实现司法的良性互动,进而在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司法应有的作用。”陈卫东如是说。

执法:进入常态化

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并强调“严格执法”。

“能否严格执法,决定着依法治国的成败。结构严谨、体制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建设,关键在依法执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秘书长尹振涛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2017年,我国颁布法律规范的效率和速度前所未有,表现出高强度执行力,效果也非常明显。

以金融为例。“过去很多金融监管规则出台后,还需要多部门协调,过程颇为复杂,规范可能赶不上现实变化。现在,当面临困境或者新业务的时候,大家都比较有耐心地等待新规落地,不像从前,一拥而上、争强夺利。上述可喜的变化非常值得肯定。”尹振涛这样说。

先有规范后做事,体现了执法环节对程序的重视。作为实体公正的保障,程序公正是严格执法的重要途径,也是任何执法行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过去,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程序意识差,有客观原因,比如相关法律规范欠缺对程序的固定,导致实际操作较难。如今,随着依法治国在我国的深入体现,对执法程序的重视愈加明显。

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爱君对《经济》记者表示,“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通过“依法治国”实现对已成立的法律制度的普遍遵守,“需要完善立法,划清监管的法律边界;明确监管责任,重视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律化”。

不可否认,执法依旧面临着滞后的挑战。尹振涛表示,复杂的监管框架不仅包括法律条文,还有规章制度。通常情况下,大众更多接触的是规章制度,而非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法律,因此,对行业规范的遵守和执行也至关重要。很多观点认为,法律需要对市场创新做出让步,但即便判例法国家也很难紧跟现实、步步更新,而我们需要避免被社会事件拖着走以致于忽视程序公正。

如今,大众的民主法治和权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让法治替代人治,使监管法制化、常态化,是依法治国追求的共同目标。

链接

我国制定法律一般分为以下阶段:

1.由具有提案权的国家机关或人员提出法律草案

2.法律草案的形成

3.对已提出的法律草案进行审查和讨论(公开征求意见在此环节出现)

4.法律草案的表决和通过

5.法律的公布

猜你喜欢

严格执法草案依法治国
彭卫民:严格执法,守护滨城碧海蓝天
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作用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山东淄博:向环境管理要效益,以严格执法求改善
统筹部署 严格执法 辽宁大气污染整治成效显著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慈善法草案的十天与十年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依法执政
《网络安全法(草案)》的宏观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