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8-01-05何立峰
何立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力有序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新征程新目标的必由之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实现这一战略安排,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抢占世界科技和经济竞争制高点,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优化升级,不断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断塑造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新优势,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对全球的影响力,为实现“两个阶段”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应对我国社会矛盾主要新变化的迫切需要。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尽管过去我国经济增长很快,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全要素生产率和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资源配置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要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良性循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良性互动、经济社会协调协同发展。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经济发展新特征新要求的主动选择。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意味着,盲目追求速度和以规模为重点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推动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然曲折,只有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设现代化經济体系,就是要主动求变,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不断提质增效升级。
新目标新要求,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必须运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来指导经济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要坚持把提质增效放在首要位置,加快推动质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三大失衡”矛盾尤为突出。面对这些问题,必须在供给侧上下功夫,向结构优化找出路,用改革的办法,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
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推动效率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但还存在不少束缚市场主体活力、阻碍市场和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弊端。这就要求,一方面,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并重、优化服务,创新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动力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看,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形成的驱动力明显减弱,传统比较优势日益减弱,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行不通,发展动力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为此,必须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经济工作的方法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持久战,也包括攻坚战,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一方面,要把该“稳”的稳住。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必须维护好经济平稳运行的大局,统筹把握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稳定宏观政策、稳定经济运行、稳定社会预期、稳守风险底线,为更好地“进”提供稳定的宏观环境。另一方面,要在“进”上取得积极进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仅需要量的积累,更重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必须要在改革攻坚、结构调整等关键领域勇于进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endprint
新任务新作为,着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下大功夫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行动,营造创新创业发展良好环境,促进新增长点不断培育、新动能不断壮大。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
着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努力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颠覆性创新。积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求。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优化区域发展格局,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优化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遵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力度支持老少边贫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着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胜法宝。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断改进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落实产权保护制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纵深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着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条件。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領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落实好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