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酿一坛酒 就像做一世人

2018-01-05吴晓波

珠海 2017年12期

吴晓波

酿一坛酒 就像做一世人

吴晓波

吴晓波,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代表作品《大败局》《激荡三十年》。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

秦明和黄锦春是“山村风物”的创始人,两人同为客家人,一山之隔,两个省份,一个江西,一个福建;一个负责市场,一个负责酿造。

1

秋天,白露刚过,黄锦春就走进步云村,这是个位于武夷山脉中段东南侧,常住人口不到60人的小村庄,几乎快要与世隔绝。但就是这个村庄,森林覆盖面积达到了84%,客家黄姓三代都在这,守着这儿的一眼好泉水。

“一定得在冬至前把水放好。”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验。 酿酒用的水,立冬和冬至之间的水是最好的,过了冬至就是“春水”,“用春水酿的米酒,放不久的。”这些经验,黄家人已经用了三代,也传了三代了。

酿酒的糯米,也必须是本地的高山稻——荆糯,这里特有的黑土地和昼夜的温差,令荆糯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是酿米酒的最佳选择。“我们也用过外面的有机糯米,但是不知道为什么,酿出来的酒,味道就是差那么点。”

收来的糯米还需要加工,脱粒、洗净、浸泡、沥水、蒸制、淋水、发酵、放水,然后继续酒化发酵。每一步都是黄锦春和家人亲自来做。

静静等待100-110天,到了立春前后,坛子里开始飘出酒香,这时酒化发酵就算结束了。但这时离酿成一坛正宗的客家米酒,还有两个重要步骤——炙酒和窖藏。

炙酒前,先封住坛口,再覆上草皮土坯,在坛子四周拢上谷壳,阴火炙烤一天,把酒煮沸,这样既灭菌,也使口感也更醇香。

这也是客家米酒区别于江南米酒的重要一点。经过炙烤的米酒,酒体内的湿气散去,即使存放一到两年都不会变酸。这时的米酒酒体清亮,入口微甜,要是再经过酒窖里的低温发酵,甜味渐渐隐去,各类芳香物质和氨基酸涌出,使得米酒具有独特而迷人的醇香,口感更为微妙。

2

在谨遵祖传酿酒方法的同时,秦明和黄锦春在对传统客家米酒的创新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他们不断开发新的花果风味米酒。

“亲,有桃花酒吗?”这是今年8月份“山村风物”收到最多的客服问题,秦明不禁好奇,大家都怎么了?后来他才发现,这是因为当时影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播,大家都开始疯狂求购剧中同款“桃花酒”。

“桃花酒”他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产品没有识别度”,这是他们最终没有推出桃花酒的原因。“如果仅靠提取桃花的香味和颜色,是做不出粉色的桃花味米酒的,我们也不想用人工的增色增香剂,所以就算了。”

就算面对如此庞大的粉丝市场,他们也不愿把自己不满意的产品放上货架。

“不能光说失败的,我们也有成功的案例,桂花米酒就是一个,都是我们师傅手工挑的桂花,现在正是好喝的季节。”其实,秦明和黄锦春在酿酒上做出的创新,一开始是不被老一辈认可的。

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

3

在被问到“山村风物”的米酒有什么特别之处时,秦明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我们就是老老实实按照老祖宗的方法酿酒。”

关于“山村风物”这几年来的发展,秦明略显惆怅,“请不到有能力的人啊。前几年的时候,也有投资人找到我,要给我投资,帮我扩大团队,加速发展。但是他们不理解,酿酒这件事,求不了快的。”

为了保证品质,“山村风物”每年的产量都十分有限。“我们现在一年13万的产量,要我一下子做到130万,我只能靠外部因素的介入来完成目标,那样就变味了。”“山村风物”对秦明和黄锦春而言,是像孩子一样的存在,“要是为了发展而发展,会让它(山村风物)变样的。”

“我不懂营销。”采访中秦明一直重复这句话,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努力想改变。他曾聘了专人负责市场运营,“那个时候,他在酒的名字上加了一堆关键词,我看着就不舒服。”秦明坦率地说,“但我想人家是专业的,我就忍着没说,最后我还是偷偷改回来了。自己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不去蹭人家的热度。”

聊到对未来的打算时,秦明说:“我想开酒馆,纯粹的酒馆,只卖酒。现在满大街的茶馆、咖啡馆,却没有几家真正的酒馆。”

“酿一坛酒,就像做一世人,踏实勤劳虽有笨拙,但求对得起良心。不争不抢,不急不躁,宁可走慢些,也要走远些。”这是秦明和黄锦春的态度,也是“山村风物”的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