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我一生画不够的主题
2018-01-05
北京是我一生画不够的主题
澳门北京风光画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的十位山水画家受邀在澳门举办过“北京风光国画展”,领衔人是老前辈吴冠中先生。当年的策展人之一澳门企业家肖春源先生,去年春天通过当时参展画家赵准旺先生,和当年参展的“原班人马”联系,希望再组织一次澳门“北京风光画展”。时隔三十多年,当年参展的十位画家好几位已经“作古”,老前辈吴冠中先生也早已仙逝,只剩下五位:赵准旺、李宝林、杨延文、李小可和我了,我们五人决定应邀参展。
经过多半年的准备作品,今年初在肖春源先生鼎力资助下,在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澳门颐园书画会支持下,在澳门举办了第二次“北京风光国画展”。我们几个人前往澳门参加了画展开幕式,并与当地画界朋友进行了交流。
在这次画展上,每人展出作品九幅,顾名思义主题就是画北京。这里发表的几幅画,就是选自这次画展的作品。
颐和园和香山植物园,是我多年来常去的公园,一年四季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激起我的画意,从上学时起就不断写生,积累了不少的创作素材。过去就曾画过颐和园揽胜图和佛香阁,入选了画展。这次为澳门画展准备作品时,经过筛选酝酿,画了一幅表现颐和园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群的万寿山图,在苍翠树木掩映下的排云殿、佛香阁、众香界等一组皇家园林建筑,在大面积重墨基础上,建筑物敷以金黄、碧绿、深红等鲜艳明快的色彩,展现皇家园林建筑的华丽与辉煌。
颐和园内的长廊,是国内园林中最有代表性也是最长的游廊,以长廊内众多的油漆彩画而闻名,色彩斑斓绚丽。如果用色彩追求对象的真实效果,虽然也可以,但我感觉那样处理容易俗气。所以舍去一切漂亮色彩,用浓淡干湿不同层次的水墨处理,构图上截取长廊中的一段,以表现长廊由近及远、逶迤曲折的纵深感。画上没画游人,让人感觉自己就像是漫步在长廊内的游人一样,享受一份舒适悠闲的心境。
如果说外地游人来北京必到故宫、天坛、颐和园的话,香山公园和北京植物园就是北京人春天赏花踏青最爱去的地方了。植物园春夏秋冬都很美,我在多个角度都能找到具有诗情画意的画面。我画了植物园主路西边山坡上两棵高大古树早春萌发新芽的场景,表达大好春光里万物复苏,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植物园还有一处吸引游人参观的地方,是黄叶村曹雪芹故居。我画曹雪芹故居,描绘故居在秋风中,院前老槐树黄叶飘落满地,渲染孤寂、凄冷的意境,让人联想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身世之苦和处境的艰难。为烘托主题,画上题了一首诗:倔犟峥嵘老槐树,凄风苦雨黄叶村,旷世奇才何寂寞,红楼一梦警世人。
北京有我画不尽的题材
我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到北京上学,从中央美院附中到中央美院长达九年的求学生涯,1962年毕业后到了现在的北京画院,一直干到1995年退休。如今退休已经二十多年了。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六十多年,北京成了我第二故乡。可以这样说,从上学到工作,几十年间日积月累,感受北京的古都风情和自然风光,观察体验不断变化建设中的北京城市面貌,多年一直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加以表现。在这几十年中,我陆陆续续画了很多北京题材的作品参加各类画展。
2002年为迎接国际奥委会对2008年奥运会评选举办国,我参加了一个以吴冠中先生挂帅的“名家画北京”画展,作品出了画集。画集拿到莫斯科,评选前分赠各位奥委会委员,宣传介绍北京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配合中国奥委会宣传,投票结果是北京获得2008年国际奥运会主办权。
进入21世纪,北京画院为迎奥运组织了多次北京风韵系列画展,我每次都有作品参加。那以后,北京文联组织画家到北京周边各县写生,并组织展览,宣传北京美丽风光。这些画展我大部分都有作品参加。
从大的方面说,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是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最景仰的地方,从个人生活工作的角度说,我对北京有很深的感情。作为山水画家,祖国大江南北大好河山,固然是我经常写生并反复描绘的对象,但是,北京作为建城有800年历史的古都,除了日新月异的城市风光之外,更有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丰富悠久的皇家园林等历史文化遗产,它既古老又年轻,有极强生命力和现代感,焕发着无穷的魅力,这些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北京一直是我画不够的题材。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号召各级干部群众落实十九大精神,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如今北京正扬帆启程,朝着更加和谐宜居的国际一流大都市迈进。我以能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和讴歌北京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张仁芝 2017.12
《槛影清潭》中国画 105cm×156.5cm2016年
《京郊春色》中国画 123cm×124.5cm2016年
《浓荫消夏》中国画 123.5cm×124cm2016年
《西山秋韵》中国画 123cm×124.5cm2016年
《西山冬雪》中国画 123cm×125cm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