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

2018-01-04罗刘敏郝艳艳周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共享平台智慧校园

罗刘敏 郝艳艳 周毅

摘要:智慧校园的快速发展对高校的科研资源共享及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依托智慧校园大环境,提出智慧校园环境下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的层次框架模型(缩写为HFMSSI),构建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向全省高校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分布、利用和开放共享情况等信息,并做好底层服务接口设计,以便对接国家相应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平台的可持续扩展能力。

关键词:智慧校园;共享路径;共享平台;层次框架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093-03

1 本题研究的现状、意义及概念界定

1.1 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研究,已经探索出了一定的模式和途径。最主要的模式有高校联盟和大学城。普通共享包括高校间的图书馆及实验室资源共享、学生跨校选课、校内及校间互认学分、研究生互相保送、协同参与科研项目及合作办学等多种资源共享形式。从上述共享形式来看,其规模范围较少,多是点对点式的临时性零散共享。高校联盟和大学城采用的是“多对多”式的网状共享模式。在高校的参与率、共享的深度和广度及共享内容资源方面都优于“点对点”式的临时性零散共享方式。但大学城和高校联盟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大学城对地理环境要求高,对于原建或已成规模的大学构建大学城,实现及改造较困难。高校联盟可突破时空限制,具有一定的优势,对高校来说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容易实现的共享选择[1]。

2)国内研究现状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当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经济社会各行业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互联网 +”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2]。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建设、应用模式。加快推进区域平台建设和与国家教育资源平台的协同服务。鼓励企业根据国家规定与学校需求建设资源平台,提供优质服务”[3]。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中也提出了: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行动,构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行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建设行动,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其中多次强调“智慧校园及教育资源共享”等。

1.2 研究意义

智慧校园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对河南高校走创新驱动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地理位置优越,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更加凸显了河南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是中国重要科教高地之一,拥有普通高校近百所,数量众多的高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行业精英和优秀人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农业大省、教育大省,智慧校园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的进程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

增强民办高校科研仪器和设备的互建共享建设力度,对推动创新型河南建设以及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省科研及仪器设备的共享实施效果如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估,从而对政策的制定与改善提供重要依据。

构建有效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整合资源和大规模分布式存储功能,构建智慧校园、智慧生活、高校智慧科研全方位的资源共享。在共享发展理念下,高校将其科技能力运用于社会服务,可实现高校科技与资源有效利用的耦合推进[4]。

可以利用海量科研数据资源,提供科学分析。对科研资源进行实时监管,产学研结合共同發展,以支持高校智慧校园、智慧生活的全方位展开,多院校联合实施,共同促进。

智慧校园背景下的科研资源建设,支持泛在化的应用。网络的普及可以有效地支持云平台的建设,支持物联网的关联,支持大数据的分析,支持数字化的学习。当前很多高校都建设有校内的科研信息平台、示范精品课等通过教师的这部分资源共享,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提升不同学科教师教学改革及承担教改项目的能力。

科研信息的共享、平台资源的共享、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有利于我省民办高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我省民办高校通过科研带动学院的内涵建设,有利于民办高校整体知名度的提升。

项目中提到的智慧校园背景下河南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路径探索对其他高校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其他高校的科研及仪器设备的共享提供一定的借鉴。

1.3 主要概念界定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即是,"要做一个稳定、安全、节能、环保的校园。"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主体是指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共建共有、合作共享的载体。这个载体即可以是相关组织,如高等学校及高等学校内的各职能部门,也可以是个体。如学生、高校教师等。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客体是指存在于高等学校内的可以用来共享的所有资源的集合。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课程资源、人物力资源、品牌资源及规章制度资源。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5]。

科研儀器设备作为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科学研究、实验的必要辅助工具,对于提升企事业科研单位生产效率和相关教育、研究等部门的科研成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当前我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 当前我省民办高校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多所高校联合形成的“高校联盟”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但是共享实施中有一定的问题存在。

不同高校之间差异明显,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的配置和分布不平衡。从当前的教育科研共享平台来看,省内的民办高校参与较少,平台中参与较多的是老牌的实力较雄厚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例如,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研究院、河南省分析测试研究中心等。从整体的共享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预约及使用率不高。

整体而言,民办高校内部的共享较多,院校之间的全方位共享较少。高校内部针对科研资源这块,院系之间、行政部分之间达到了互通、共享。但是,民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缺乏相应的渠道,还没有实现科研数据、科研申报、科研成果的互通共享。

从共享行为的规范性来看,规范化、制度化共享行为较少,自发行为较多。缺少政府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间的共享,制定统一的共享规范及标准,对现今运行的多个平台资源进行整合统一。

同层次类型院校间共享较多,不同层次类型院校间共享较少。从高等学校层次的角度来看,同一层次高校之间的共享相对较多,不同层次高校之间相对较少;从学校的类型来看,同一类型高校之间的共享较多,跨学科类型高校之间的共享较少。

共享资源不均衡,全面的多方位共享度较低。从共享的程度来看,民办高校之间的“低端”共享情况较多,“高端”共享较少;从具体的资质要素来看,民办高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高,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科研资源等其他资源共享程度相对较低。结合新媒体时代的数字化技术,及新时代互通共享的实际需要,多个高校联合多角度对教学科研资源、优质的科学技术成果进行互享,并行推广适用,提高共享资源的推进范围。

教育科研资源方面,投入少与重复建设和低利用率共存。

2.2 我省民办高校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存在的问题的形成原因

1)思想观念障碍。制约着我国高校资源共享的主要原因是思想观念障碍。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和高校管理层的竞争观念较强,共享观念淡泊,及对共享过程中利益诉求不一致的多方面考虑。

2)体制障碍。体制障碍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影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又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地方管理权限的有限、高等学校缺失自主权以及高校内部“行政化”管理特征较明显等方面。

3)制度缺失、教育评价机制障碍、共享技术限制及成本障碍。因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体制上的障碍引发了共享平台的全面应用局限及共享资源普及不足。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高校本身关于资源共享制度缺失、评价机制不足等。高校资源共享的技术限制和成本投入较高也是阻碍其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关于民办高校教育科研资源的共享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方面的研究。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对在型仪器设备资源设备的共享问题研究,比如共享的现状、共享的支持保障体系、共享的提升对策等多方面的研究。二是对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平台的建设及信息化问题进行研究。科研仪器平台的构建即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又要满足多高校的共享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多平台的融合互享。

3 我省民办高校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的新思路

3.1 构建全省统一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

实际调研数据分析显示,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相对紧缺,但是整体仪器储量可观。因此可以通过建立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云平台对这些大型仪器集中进行管理,统筹调配,促进仪器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使用,以提升省内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科研仪器共享云平台概述。实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策略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在进行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提高科研设施和仪器的综合利用率。此外,资源共享也有利于合理整合科研资源,促使高校之间相互合作,增进区域学术交流,减少重复购置带来的经济浪费。

河南省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云平台依托智慧校园的基础环境,包含科研设施与仪器的配置、服务、预约、管理、监督、评价等功能,设有开放制度、公共资源库、项目服务、科研仪器使用情况等栏目,为科研仪器统筹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并对外开放一系列标准的服务接口,以便对接国家相应网络管理平台,提升平台的可持续扩展能力。通过分析省内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的现实需求,提出智慧校园环境下河南省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的分层框架模型(Hierarchical Framework Model for Sharing Platfor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acilities and Instruments in Universities of Henan,缩写为HFMSSI)。

平台的框架模型。HFMSSI模型依托智慧校园的大环境,将可共享的各种科研设施与仪器信息开放到共享平台,包括设备的技术参数、使用手册、主要功能、开放时间、空闲时间等,从而利用现有网络技术和管理优势,建立一整套符合民办高校特色的,以“课时制”为时间单位的开放平台,把全天的开放时间以一节课45分钟为一个基本的时间单元(Unit),划分成某几个时间段进行开放共享。而申请人根据需要在可选择的时间段内进行申请,同时可以实现预约使用,减少排队。

模型采用层次架构,自下而上分为资源层、服务层、共享云、应用层,低层服务为高层应用提供支持。安全规范模块和共享服务渗透整个模型,提供信任管理、数据加密、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协同授权、安全规范与服务标准支持,平台模型如图1所示。

3.2 完善管理体制及管理机构,强化共享平台的制度保障

南国农认为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既要关注‘建,更要关注‘用,‘用技术产生价值,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6]。因此,除了建好河南省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之外,还要出台一系列保障政策和激励政策以保证平台有效的运转起来,吸引更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入平台当中,真正发挥平台应有的作用,切实提高我省民办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管理水平,这也是我们实施共享平台的最终目的。具体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政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共享设备标准。结合教育技术标准和规范,一方面从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的特点和实际出发,制定河南省民办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领域内的一般概念和通用术语,让设备信息能够在该领域内无障碍地流通与交互。另一方面设备提供者对共享设备的实体特征与实体间关系进行详细描述,为平台上层操作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强化对提供开放共享服务的政策激励。通过政府出台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鼓励尽可能多的省内高校加入共享平台,发挥区域内互惠互利优势。实施过程中,通过设备共建组织过程的不断修订和改进,完善反馈渠道和过程监管体系,促进优质科研设施和仪器绩效最大化。

建立以高校科研设施和仪器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成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制定科学设备与仪器的购置方案时,需要同时提供仪器购置的必要性与后期保护管理措施的实施方案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保证仪器使用效率的最大化。监管机构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和决策分析服务,整体把控设备购置方案的审核,并制定共享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制度等。另外,监管机构可以将设备购置、使用和维护费用统一计入经费预算中,建立长效机制,降低运行风险,缓解维护压力。

建立以人为管理对象的制度体系,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和培训制度。定期根据共享平台仪器的使用情况,出台适度的激励制度,不仅可以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也可以保证设备的科学管理。

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机制。正如共享单车的核心资产不仅仅是单车等硬实力,用户维护等服务方面的软实力也同样重要一样,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机制中的设备维护和体验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重。按照设备实际情况和年损耗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专业保养和维护,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鼓励建立专业服务机构。科研设施和仪器的管理并不是存放或保管,其包含很丰富的内容,如设备功能开发、设备保养、设备维护维修、设备合理利用等一系列内容,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因此,鼓励建立专业的服务机构,为特定设备提供维护、保养、管理等服务。

由于一些设备更新换代较快,在设备不能满足当前使用时,不要轻易报废,应研究开发设备其他利用价值,比如用在其他科研或实验中,满足不同的实验需求。

3.3 扩展共享仪器的提供方式,保障用户无障碍获取

哈佛大学信息经济学家约翰·雷盖茨(John Le Gates)提到资源共享配置的本质是对资源的质量、数量和类型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资源配置的结构化组织和用户无障碍获得是资源共享的两个核心维度[7]。高校设施与仪器作为一种共享资源,同样应该符合这样的标准。因此,在资源层,共享平台共设计了设备提供者和获取者两种类型的实体,在服务层同样设计了“面向共建”和“面向共享”两个维度的服务。

创建综合实验中心信息网,扩大服务范围。促进共享仪器提供方、需求方和服务方有效衔接,形成跨领域、跨部门、多层次的综合服务共同体,促进科研设施与仪器的深度开放和高效利用。

实行分类开放共享服务。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仪器设备相应的使用要求、使用对象等均会有一定差异,可以针对不同分类的仪器设备构建不同类型的共享服务。利用科研设施和仪器大数据建立智能分类体系,根据分类信息设计不同的共享策略,如一些常规仪器设备和使用频次高的仪器设备可以按照学校学科安排,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位,通过自助申请,校/院级审核的策略管理。一些使用频率低的、专业性较强的仪器设备通过共享平台“专家团队”指导的方式申请单次支付,单次使用。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在科研设施和仪器的管理中,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并保持多种沟通渠道。企业和高校分别发挥各自优势,企业为高校研发专业、对口的科研仪器,高校为科研仪器的使用提供科学管理,也可以拓展一些新的合作方式,如企业对高校重要大型仪器设备使用费、租赁费出资入股等。

建立灵活的服务获取方式。共享资源在服务获取方式上可采用收费(市场供给)与免费(公益供给)相结合的模式,亦可以利用会员卡、免费共享和设备资源超市等模式,来提升平台共享仪器的供给质量和效益。

4 小结

本文结合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及我省民办高校教育科研仪器平台的开发及使用状态展开研究,提出我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模型,并针对省内民办高校的特点及科研仪器的管理、使用状况及产生这种状态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面向共建的管理体系、面向共享的管理实施方案,为我省民办高校的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岳建军.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2] 教育部(2016).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 [2016-06-24].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6/t20160622_269367.htm

[3]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EB/OL]. [2015-05-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

[4] 贾海刚.共享发展理念下高职院校科技精准扶贫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02):21-25.

[5] 郭汝丽.开放共享,建设有特色的校级测试平台[J].现代科学仪器,2012(2):169-171.

[6] 南国农.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J].电化教育研究,2011(12):10-12.

[7] John LeGates.Program on Information Resources Policy(2rd)[M]. Virginia:Information Resources Press,2010.27-33.

【通联编辑:闻翔军】

猜你喜欢

共享平台智慧校园
中企搭乘“共享平台”好出海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构建与运行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