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创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分析
2018-01-04闫振福
闫振福
摘要:在双创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与自主性得以充分调动,大多数大学生开始走进社会参与创业活动。但是,所谓创业的难度是不容忽视的,而造成创业成败的因素也各式各样,其中职业倾向不明确,抗挫折能力较差等心理因素都对创业有着直接性影响。据此,该文主要对基于双创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为学生明确创业方向,实现创业目标提供帮助。
关键词:双创理念;大学生;职业倾向;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30-0121-02
1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1.1 职业倾向
对于大学生而言,职业倾向实际上就是其对未来职业的明确,未来就业所倾向的领域。大学生职业倾向的确定是一项系统的、长远的过程,首先需要对自我有清楚的认知,以社会环境与自我需求为依据深入探索,然后进一步确定职业目标。大学生在确定职业倾向时,既需要依赖自身所做出的努力,也需要给予科学合理的规范化指导。高校需要切实根据学生职业倾向,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1.2 心理健康
伴随着创业学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的创业压力也随之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于创业成功而言有着直接性影响作用。尽管高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上有所突出,但是,其中依旧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较差,尤其是沟通协作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从而导致创业失败。从中可以看出,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缓解创业中所遇到的难题,还可以直接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促使其积极面对竞争压力。
2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心理状态
目前,在全民创业的形势下,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选择,大量的学生以创业形式实现就业。但是也正如此,大学生创新创业带动了市场,进而缓解了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创业备受国家与社会支持。大学生创业者非常了解自身群体,也十分清楚创业商机,以此使得大学生创业可以存活于大学生周围的商业环境下,其在创造大学城商业圈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创业大学生群体中可以看出,市场经验与年龄阅历不足,是其创业的一大阻碍,不仅如此,其还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大学生创业群体根本无法忽视这些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每个大学生创业的原因各不相同,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家庭背景影响、在校兼职影响,以及就业压力造成的逃避心理,但是总体上来讲,市场经验与工作经验不足的创业者所占比例更大。这些大学毕业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开始创业,但是对于未来的迷茫與市场环境变化的排斥心理却是大体相似的。
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走进创业领域的时间都比较短,对行业动态的了解相对全面,但是,与长期工作在行业中的创业者相比依旧处于劣势地位。大学生创业者在进货渠道、销售途径、宣传手段、经营策略等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尽管大学生在吸收知识和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极具优势,但是在创业初期必然会经受一定程度的阻碍。其中很多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初期面临困难时,就开始退缩,导致创业夭折,从而使得其对自身产生怀疑,以此引发消极情绪。经验不足不只是在知识与经验方面,也反映在大学生创业者的心态上。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因为在行业中已经有了多年经历,经过行业波折,使得其对行业巨大变化都提前做好了心理与经验准备,在市场发生巨变时,一般都可以冷静应对,采取有效对策。但是,新入行的大学生创业者则相反,以此市场波动便可以将其从创业行列中淘汰出局。而且创业过程向来都是有所阻碍的,其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市场开拓失败、进货渠道匮乏、产品信任危机等等。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能够专注于解决问题,以更加冷静、稳定的心理去面对复杂局面,而大学生创业者很难在巨大考验中成功,从而就会引发一系列厌烦情绪。
3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3.1 创业意识与动机不足
所谓创业就是创业者整合周围有效资源,据此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业其实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需要创业者进行运营、组织、服务、思考、推理等各种工作。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对自身创业方向有明确规划的人只有少数,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动机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种潜在的激发动力,其推动者创业者实现创业目标,并始终保持着这种努力前进的心理状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缺乏创业动机的关键就在于,学生主要是因为就业难的现状和生存需要,只能选择创业,以此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由于强烈的创业意愿所推动。其中还有部分学生是盲目跟风,周围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导致其认为创业和赚钱是很容易的,因此不加深入思考,便走上创业道路。这样一来,由于缺乏创业动机,势必会导致创业风险大大增加,从而造成创业失败。
3.2意志力太过薄弱
具备坚定的意志,是促使大学生创业者勇敢面对并克服困难的重要基础,是确保创业成功的精神力量,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天赋,是通过后天努力与锻炼所得。当代社会大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偏向与学校教育缺失,缺乏意志力培养,其中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处于优越的环境与家长宠爱下,让其在成长中几乎不会遭遇太大的挫折。所以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差,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很容易盲目乐观,错误判断困难。在创业过程中,如果不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在受阻时很容易出现退缩和冒进的行为,从而导致创业难以顺利进行,甚至还会因为挫败感倍受打击。从整体上来看,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很害怕吃苦和困难,缺乏良好的意志力。
4基于双创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培养建议
4.1 心理健康
4.1.1合理配置心理学课程
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心理学课程,并配置专业人员为学生就业提供正确指导,确保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创业心理。同时,在建设心理健康课程、传授基础知识时,还需要强化心理健康知识教育。高校还应有机结合学生的自身素质需求,为学生提供有计划地心理辅导,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
4.1.2创业辅导和心理咨询有机结合
大学生在创业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题,高校对学生创业的心理咨询建设势在必行。在大学生创业辅导中,正确引导和分析大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认知观念,促使大学生在创业中有效排解创业压力,全面提高其创业积极性与自信心。
4.1.3定期组织创业比赛与活动
在进行创业指导的过程中,高校还应举办创业竞赛,促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构成全新的创业理念,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与兴趣,从而有助于实现创业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此外,高校在举办创业竞赛时,还需要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并加以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4.1.4 强化对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教育
大学生创业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在创业中一旦遇到挫折,就开始退缩。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长期处于良好的家庭环境下,备受家人呵护,导致自身未形成良好抗挫折能力。对此,首先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问题。因为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考虑不全面,创业就业时遇到问题,应该保持正确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次学生应从挫折中不断增长并总结经验。所谓失败对于成功而言是基础条件,只要从失败中找到根源,并加以解决和改进,便可以长此以往获得成功。再次通过定期培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就拓展训练而言,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归类,以此设计培训项目。通过学生积极参与项目训练,感受整个过程,教师给予正确指导,学生从中备受启发,从而改变学生挫折的认识,熟练掌握有效应对挫折的方式,进而提高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4.2 职业倾向
4.2.1 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职业倾向培养而言,制定完善的、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基础,因此有效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备受各大高校重视。基于双创理念,构建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正确指导学生创业。对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予学生全方位的创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未来职业。高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即专家演讲、岗位实践等等,以此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
4.2.2 增强职业倾向能力训练
大学生参加职业倾向能力训练,主要是基于大学生明确职业方向,培养大学生的倾向职业所需要的各项能力,高校应合理安排学生走进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在实践锻炼过程中,配置专业的教师进行有效辅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4.2.3 全面扩展能力训练平台
适当扩展大学生的能力训练平台,是大学生积累职业倾向经验,实现职业规划目标的重要方式。其一,强化职业规划相关训练课程建设,学生就自身的职业规划为依据,合理选择专业课程,通过图书馆自学或教师旁听,锻炼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同时,对职业规划所需的能力做深入探究,即团结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等,以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强化训练。其二,积极参加心理学课程的相关训练,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自主性和态度。
5 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双创理念的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分析,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创业方向,并强化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全面强化对大学生职业倾向与心理健康的重视,积极开展与其相关的心理课程,实时纠正大学生的既有错误职业倾向,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构建健全的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的素质教育机制,正确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的真正价值,并向全国推广先进的、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谭慧.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心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7(6):44-45.
[2] 姚斌.双创背景下高职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87-92.
[3] 巫英慧.双创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7(9).
[4] 何志芳,刘建平.大学生职业倾向与人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1):1043-1045.
【通联编辑: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