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内涵探析

2018-01-04熊瑞

武术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傣族文化

熊瑞

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泼水节的起源、泼水节的水文化、泼水节当中的体育活动三个方面探究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内涵。不管是令人难以琢磨的节日起源,还是别具特色的水文化与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泼水节的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不管是庄重的“浴佛”活动,还是充满甜蜜与青涩的“丢包”活动及浓重的舞蹈活动,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傣族人民的善良与淳朴。

关键词:傣族 泼水节 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9-0124-03

傣族,中国少数民族的一支,主要散布于中国西南部及其周边各国(如柬埔寨、缅甸、泰国等),由于他们与水有着不解之缘,所以大都分布在大江河流域的热带地区。傣族即使分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其文化习俗、历史渊源、语言等都比较相近。

傣语称泼水节为“桑勘比迈”(相当于新年),于公历四月中旬举行,一般持续3或4天,前两天为送旧,最后一天是迎新。届时,中国西南傣族聚居区被欢乐的氛围所包裹,男女老少着盛装,先到佛寺拜佛,用清水为佛像“洗尘”,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除了泼水狂欢之外,青年人往年老长辈身上洒清水表示祝福,为在新的一年里消灾除病;下午,未婚的青年男女都将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相约于大青树下举行“丢包”, “丢包”过程中产生了爱意,就互赠礼物,甚至牵手联姻;此外,还有放高升、赶摆和舞蹈等浓重的节日活动。

泼水节是傣族传统文化的名片,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凝聚了这个民族人民的文化信仰和审美品位,同时,泼水是傣族与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是中国西南傣族聚居区与周边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综合平台。笔者从泼水节的起源、泼水节的水文化、泼水节当中的体育活动这三个方面整理和探析傣族泼水节的文化内涵,以促进这一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以傣族的泼水节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泼水节的起源、泼水节的水文化、泼水节当中的体育活动这三个方面整理和探析该节日的文化内涵。

1.2 研究方法

主要通过远见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等平台搜集文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2 結果与分析

2.1 泼水节的起源

关于泼水节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泼水节起源于印度,因为它与小乘佛教、婆罗门教密切相关;另一种认为泼水节是由波斯传来的泼寒胡戏发展而来的,现将这两种观念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

(1)泼水节的宗教起源说。一些学者认为,泼水节与小乘佛教、婆罗门教息息相关,并作为一种宗教仪式随着宗教广为流传。婆罗门教信徒认为,泼水节是帝释天神降临人间考察人类善恶的日子,第一天是迎接日,第二天是降临日,第三天是巡察日,第四天是起驾回天日,信徒在帝释天神下凡巡察之时,要相互泼水,以洗去身上的罪恶,祈求风调雨顺、稻田丰收。而按佛教的说法,泼水节又名佛诞节(或浴佛节),是纪念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节日,佛教根据“佛生时龙喷香雨浴佛身”的神话传说,在这一节日里举行法会,以香水为佛像洗尘。随着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的广为传播,这一风俗广泛传播到南亚和东南亚地区。[1]

(2)泼水节的泼寒胡戏起源说。另一些学者学者认为,泼水节是由波斯传人的泼寒胡戏发展而来的。尚衍斌在《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中根据时间与考古文物对于泼水节的起源做了较为详细的推理,他的观点是:泼水节是由“泼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发展而来的,并非起源于印度,而是波斯,起源于波斯的“泼寒胡戏”应当是沿着以下两条路线向西域和中国内地传播:一条是北路(即“丝绸之路”),自西向东,自波斯经由康国(撒马尔罕)、龟兹(新疆库车)、高昌(新疆吐鲁番)而抵达长安;另一条是南路,由波斯经印度、缅甸,抵达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嘲冯晓飞在《话说“泼水节”》中指出,该习俗最早见于《北周书》,其载: “大象元年,又纵人乞寒,用水浇沃为戏乐”。唐代称泼水为泼寒胡戏或乞寒胡戏,可知泼水风俗在当时已经非常流行了,《唐音癸签》谓:“泼寒胡戏自武后始,中宗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唐书》:“开元元年禁泼寒胡戏”;据《张说传》:“乞寒泼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泪泥挥水云云”。嘲吴凡、王亚琼、李竹青在《傣族泼水节的源与缘》中,在前人对傣族泼水节的研究基础上,采用经验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泼水节与祓禊礼仪(或“泼寒胡戏”)有着很深的渊源。

从以上可知.泼水节起源于波斯的可能性最大,只是经过时间与地域上的传播,融人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因素,内容与形式上大同小异。

2.2 泼水节的水文化

中国境内的傣族人民大部分聚居在西南地区,这里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这里河流纵横交错,植被茂盛,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他们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有自己独特的水稻耕作习惯,而水是水稻耕作过程必不可少的,可以说,水的充沛与否直接关系到傣族人民的生存福祉。元代李京《云南志略》载:“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滇志》卷三十载:“水摆夷好近水居,每日必浴以洁其体,男妇皆然。”傣族近水而居,有水民族之称,水资源丰富,江河湖泊是傣族人民“游泳”和“跳水”运动的天然运动场地。在高温酷暑的季节里,多喝水或者泡在水里都能解暑降温,“一日十浴”虽然有点夸张,但可以看出水在傣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一个非常暴戾凶残的魔王为害一方,当地的人民都痛心疾首、想要处置而后快,却迫于他的法力而束手无策。后来,魔王的第七个妻子嫡宗布在他醉酒后得知他的“死穴”终于设计杀死了魔王,然而魔王的头像火球一样燃了起来,头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污血滴到的地方也燃烧起来,于是,魔王的七个妻子便轮流抱住魔王的头,让毒火在自己的身上燃烧,当地人见此便向这七个姐妹身上泼水灭火。[4]为了永远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姐妹,每年人们用水相互泼洒,洗污去垢、以表祝福与祈愿。神话传说虽然荒诞,但能反映人们意识思维深处对于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从这个神话传说可以看出: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水具有洁净的作用,水既能洗去看得见的污秽,也能除去看不见的不幸与灾难。

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生命,水是生命机体的重要物质,世间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傣族人民认为水是最早存在的物质,生命都是水孕育出来的。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说:“远古的世界是一片混沌,没有天地,只有水和气,后来水、气在冷风的吹动下不断翻滚与搅动,最终凝结成傣族的先祖英叭,后来英叭神创造了天地和万物。”此外,傣族人民认为水具有特殊的传递能力,水是人与神灵之间沟通的桥梁。洗尘浴佛是泼水节的重要一环,傣民认为神圣清灵之水向寺庙的佛像拈洒,佛能感应到人们的虔诚与敬仰。泼水节作为傣族特有的节日充分展示了傣民对水的崇敬与热爱。

在傣族人民的意识认识中,水是神圣的,水能洗濯身上的污秽,水能洗去身上的霉运,水能带给人们健康与幸福。傣族人民除了日常生活对水的需要,赕佛、泼水祝福、龙舟、跳水等许多节日活动都围绕着水来开展的,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傣族的水文化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朴热情、温婉善良的傣族人民。

2.3 泼水节当中的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产生往往与当地的生产方式、宗教祭祀、婚丧嫁娶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强身健体、娱乐身心的本能需要。过去,古人对各项活动的健身功能的认识没有达到今天这种高度,这些体育活动只是作为一种民俗或仪式而得以开展和传承;如今,节日的内容形式增加了许多现代元素,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以下笔者从体育视角一窥泼水节的文化内涵。

(1)“浴佛”

早晨天刚亮,人们便到郊野采摘鲜花绿叶并盛着清水来佛寺供奉和洗尘,祈求神佛保佑家人平安健康。“浴佛”结束,泼水狂欢随即而来,男女老少用器皿盛满水,成群结队涌出庭院,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人们尽情地泼洒,喜笑颜开,兴致弥高。

(2)“丢包”

“丢包”是节日活动中的一大特色,是傣族未婚年轻的小伙子与姑娘寻觅佳人的舞台。届时,善良淳朴的女子亲手缝制花代表爱情的花包,之后将自己尽情打扮一番,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相约于柳树下,男女分两侧,相隔二三十米.向自己喜欢的人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丟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姑娘若是没接住小伙子丢来的花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甜蜜浪漫的爱情就开始了。

(3)“赛龙舟”

也许一些人对赛龙舟比较熟悉,但每个地方的龙舟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泼水节举行的龙舟肯定别有一番风味。届时,在澜沧江、瑞丽江江畔可以看到着盛装的傣族群众在观看龙舟比赛,各式各样披绿挂彩的龙船整装待发,号令一响,龙舟如百步穿杨的飞箭直奔终点而去,顿时,鼓锣声、加油助威声排山倒海,震耳欲聋,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象脚舞和孔雀舞”

象脚舞和孔雀舞等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届时,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儿童,着盛装聚集在村中的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稳健、洒脱,舞者围成圆圈,合着节拍,边跳舞边喝彩;孔雀舞优雅、别致,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者模仿孔雀的各中姿态,在感受和领悟中再创造,凝聚着傣族舞者的审美品味。

(5)“放高升和孔明灯”

高升是傣民自制的一种炮竹烟火,常在夜晚燃放。将竹筒底部填充硫磺、硝酸等火药配料,置于高升架上,点燃引火线,竹筒如火箭般直插云霄并发出“叽叽”的尖啸声,烟火绽放的一刹那,闪亮耀眼,光芒淋漓,一饱眼福,四周的欢呼声绵延不绝,烟火点燃了人们的兴致。放孔明灯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入夜,人们在空地上,将灯烛点燃,置于纸糊的灯内,随后一盏盏寄托着人们祈愿的孔明灯缓缓升起,如同一颗闪亮的星星,希望得到佛祖的关注。

庄严浓重的浴佛、充满甜蜜与青涩的丢包、气势如虹的赛龙舟、奔放洒脱的舞蹈、别具特色的放高升和孔明灯,我们可以感受到泼水节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繁荣灿烂。

3 结语

我们可以从泼水节的起源、泼水节独特的水文化、泼水节当中别具特色的体育活动中一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2006年5月20日,泼水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市场经济愈趋活跃,泼水节发展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节日集贸经济的发展,以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求,“文化搭桥,经济唱戏”正是民族传统文化与集贸经济协同发展的形象概括。当今泼水节的显著特点,是节日功能的多样性,增添了时代气息,扩展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功能,使泼水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覃娜娜.傣族的泼水节及其文化内涵探析[J].民族论坛,2009(02):50-51.

[2]尚衍斌.泼水节溯源与传播小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03):83-87.

[3]冯晓飞.话说“泼水节”[J]版纳,2006(02):36-46.

[4]杨呜岐.傣族泼水节考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0):89-90.

[5]吴凡,王亚琼,李竹清.傣族泼水节的源与缘[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6]蒋宏.傣族泼水节源流及其文化价值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01):74-78.

[7]杨胜能.傣族的泼水节与水文化[J]版纳,2008(01):92-93.

[8]朱智红.佛教与傣族的传统体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11):149-150.

[9]李延超,饶远.傣族体育与“水文化”缘由探析[J]体育科学,2006(04):78-81.

[10]陈 茜.泼水节的起源、传播及其意义[J]云南社会科学,1981(03):66-70.

猜你喜欢

傣族文化
文化与人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平傣族多重信仰文化探析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