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2018-01-04加娜尔古丽·胡尔马西

中国科技纵横 2017年22期
关键词:电子书籍信息化时代

加娜尔古丽·胡尔马西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国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需求。基于此,本文首先从管理团队技术条件差、图书资源不足、管理系统落后、管理人员缺乏工作责任感四个角度分析了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后针对图书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优化图书管理系统以及提高工作人员责任感四个策略,意在加强文化站图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信息化时代;电子书籍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2-0231-02

随着信息化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的备普越来越广,人们阅读的媒介也随之发生改变。为了适应当前讀者的要求,文化站有必要构建数字化图书馆和新型图书管理系统,推动图书管理和发展的模式转变。

1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现存的问题

1.1 管理团队缺乏信息技术人才

随着信息技术和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图书的管理形式越来越偏向多媒体化,对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网络技术和软件操作要求较高,但从现阶段图书管理的情况来看,工作人员的年龄、学历、思维模式以及专业程度方面都与时代要求有所出入。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图书管理人员由于多年的传统工作经历所致,对图书的资源的管理方法局限于手写记录的纸质资料处理方式,知识和经验结构决定了管理人员对图书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处理方式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差;另一方面20到30岁的年轻工作人员虽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对网络技术接触也较广泛,但大多数人不是情报信息学专业或图书管理学专业出身,没有正规、专业的图书管理学习或培训经验,使得无法将信息技术很好地结合到图书的管理工作上。

1.2 图书资料资源少,更新速度慢

由于书籍是各行各业人们文化和思想的具象化产物,所以其按照专业和内容也分为教育类、小说类、技术类等不同类别,从而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但由于现阶段文化站的图书主要以纸质书为主,所以在书籍数量上会受到空间规模的制约,从而限制了储备图书种类的多样化,导致文化站无法全面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1.3 数字化水平低,管理系统落后

构建以电子资料、电子书籍为主的数字图书馆可以有效地弥补文化站空间对书籍数量的制约。但在我国现阶段,受人们的认识程度和图书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影响,电子书籍在图书管理中的利用率严重不足。此外,文化站图书管理系统较为落后,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数据库构建的封闭性和书籍检索能力的单一性上。首先,大多数图书馆和文化站都构建有自己数据库,但大多各自为营,缺乏统一的文件格式和系统标准,使得同地区的数据库间缺乏资料上的交互共享,导致图书资源的浪费;此外,图书检索系统较低级,缺乏完善的书籍处理和分类功能,使得图书不易查找,导致读者借阅和归还书籍时,管理人员检索书籍的过程较慢,且易出错误,拖延了日常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1.4 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感

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管理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尤其体现在书籍的保护上。一些借阅次数较多的书籍难免出现折页、卷页甚至破损,有些工作人员在读者归还登记后直接将书放入书架,并不对书籍进行检查和整理,待有读者借阅时登记后直接借出,继而陷入恶性循环。久而久之,文化站的图书变得破旧不堪,对读者的借阅体验造成不利影响。

2 信息化背景下图书管理的发展策略

2.1 学习先进技术,培养专业人才

文化站工作者作为图书管理的主体,其文化素养和专业水平对文化站的整体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要把吸收图书管理专业人才以及培养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最为重点来看:

第一,要制定严格的用人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管理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在不断革新,这就要求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对行业新系统、新技术的应用能力。所以,在招聘人员时,文化站人力部门一定要把好关,在用人条件上应进行严格的限定,在招收人员的毕业专业要求上以图书管理专业和情报信息专业为宜;

第二,要提高现有人员的文化素养。文化素养一个人认真学习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文化站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以适应当前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同时,工作人员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对多种类知识的了解,保证在回答读者借阅书籍中提出的问题时言之有物,给出有效的建议,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

2.2 加大数字化投资力度,引进电子图书

随着智能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纸质书籍的阅读量大大降低,多数都选择用kindle、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满足自己的阅读需要。数字化书籍具有阅读方便、所需储存空间小、更新速度快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电子书籍逐渐取代纸媒,成为了大众阅读的主流。基于此,文化站应加强对对数字化图书管理体系的构建力度和投资力度,通过采购国内外的优秀数字资源扩展自身的图书储备量,并建立数字图书馆,从多媒体化的角度拓宽对读者的书籍供给渠道,以保证在提升读者阅读体验的同时,增加文化站的经济效益,增强文化站的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核心竞争力。

2.3 优化升级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是当前文化站图书管理工作的核心,对图书管理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减轻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更有助于提升文化站整体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具体来讲,构建符合当代需求的图书管理系统,应实现以下六个功能:

第一,系统管理功能。主要包含登录模块和口令模两部分,前者为管理人员登入账号信息进行后台操作提供了入口,后者用于管理员以及读者的个人密码修改,提升了整体系统的信息安全性;

第二,图书管理功能。这一功能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重中之重,主要涉及文化站购入图书的档案管理和备份,图书分类的设置和新旧图书信息发布,为读者选择借阅书籍提供了便利;

第三,系统设置功能。该功能主要用于图书馆信息的后台记录、管理员的身份设置以及系统界面的个性化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根据自身的操作习惯设置模块区域,有助于提升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软件的操作速度和舒适度;

第四,读者管理功能。此功能是文化站与读者信息交互的基础,主要涉及到读者资料的录入、借阅情况以及书籍偏好类型等,利于工作人员对读者信息的统一管理;

第五,图书借还管理功能。此功能主要用于图书借阅、归还以及续借的管理,便于工作人员直观地查看书库整体的流动情况;

第六,查询功能,也可叫做信息检索功能。此功能主要用于图书以及档案信息的查找,通过实现对书籍序号、关键词或门类的快速查找,加速了书籍的借阅过程,为读者和工作人员双方提供了时间上的便利。

2.4 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在实际的图书管理工作中,个别人员抱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态度,导致工作中不按规范办事,出现书籍不按类目随意摆放、误操作导致文件丢失等情况。对此,为了增强员工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文化站管理者应改变原本枯燥沉闷的工作氛围,通过标兵评比、设定奖励制度等方式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文化站工作环境的装饰布置,使工作人员产生归属感。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使其意识到书籍的珍贵和服务态度的重要性,培养图书管理人员工作服务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文化站的图书管理模式只有与信息化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稳步发展。上文分析可知,人员基本素质欠缺、系统版本老旧以及书籍储量受限等现状问题影响了图书管理体系的整体发展。对此,通过人员和设备两方面入手,规范用人标准、加强专业技能的知识培训,以及加强数字化图书馆、新型图书管理系统的投资和构建力度,有利于从技术和团队精神上促进图书管理的发展,为文化站日后对读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庆海.浅谈图书管理系统的意义及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1):123.

猜你喜欢

电子书籍信息化时代
电子书籍中动态图形的交互设计《忆·大学》
浅议数字媒体下的现代电子书籍设计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原创电子书籍的味觉体验及其设计过程的感知教学
浅析文字在电子书籍中的设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