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分析和研究
2018-01-04陈璐
陈璐
摘 要:主动配电系统是在智能电网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从主动配电网的态势感知、主动配电网的大数据分析、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和互动化服务技术等几个方面,对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22-0166-02
1 引言
主动配电系统是在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概念。主动配电网是为了针对新型技术发展下提出的挑战,由电力公司主动提出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而主动配电系统所涵盖的内容则更广些,包括对配电网更大范围的全面感知。采用更加有效、可靠感知技术以及控制终端技术,实现对分布式发电设备状态、配电网运行状态、设备状态和供电可靠性的全面监视,实现配电网的可监控性。本文重点按照主动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主动配电网的大数据分析、主动配电网的规划和互动化服务技术技术等对主动配电网相关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重点阐述(如图1所示)。
2 主动配电网的态势感知
为了实现对配电网的主动控制、主动管理与主动服务,必须实现对配电网更大范围的全面感知。采用更加经济、可靠、先进的传感、通信和控制终端技术,实现对配电网运行状态、分布式发电设备状态、资产设备状态和供电可靠状况的实时、全面的监视,实现配电网的可观测性。
通过对配电网信息系统进行状态检测和数据采集,为主动配电网的规划、运行和控制提供必要的信息,实现主动配电网同步用电量、负荷、状态估计和态势感知,大幅提升主动配电网的可观可控水平,实现主动配电网的全面态势感知,如图2所示。
3 主动配电网的大数据分析
实现对主动配电网全面的态势感知后,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数据进行归并、整合和分析计算,快速生成配电网各种可控资源所需的规划、运行控制信号。同时将用户用电数据与配电网网络拓扑、SCADA等系统进行比对和分析,实现对客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定制的用户服务;对系统产生的线损进行分析,减少窃电行为的发生;对变压器的负载进行实时监测,提高配电网资产利用率;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对电网和用户互动形成的低压电网拓扑状态在线确定,提升供电系统服务能力,实现电网的智能化维护;对配电网中的负荷和分布式电源的出力进行精确预测,从而实现需求侧响应和对用户的高品质服务。
4 主动配电网的互动化服务技术
主动配电系统在服务层面的互动化,主要体现在能够针对用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差异化需求,对用户现状进行评估,采取主动的调度措施,满足用户的要求。深入开展针对不同的差异化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差别化的主动调度技术研究,将成为主动配电网服务层面的一个主旋律。
主动配电系统的互动化主要体现在分布式电源、微网及多微网协同调度。多微网协同调度的目标包括分布式电源、微电网及区域多微电网的能源利用率、电能质量、供电可靠性、节能减排以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因此,多微网协同调度技术为主动配电网的互动化功能提供大脑功能,能够为主动配电网互动化功能在电网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撑。
未来配电网的功能是将用电和用户需求有效的结合,通过双方共同决定如何最好地实时运行,自愈和互动将是电网智能化的标志。实现电网的自愈、自治和自组织,使分布式发电完全整合到智能电网中运行。
5 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一体化技术
主动配电网规划与运行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主要是由于配电网运行基础数据的缺乏、数据难以采集以及配电网规划技术相对落后造成的。在主动配电网内引入了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和非线性负荷后,配电网规劃的难度进一步增加,规划精度也更加难以保障。通过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案与实时运行数据核对不断修正规划方案,降低配电网规划与运行之间的差距,提升配电网规划的精度,有效地指导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行。
6 结语
本文分别对应主动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主动配电网的大数据分析、主动配电系统的互动化服务技术和主动配电网规划运行一体化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主动配电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
未来希望能够充分利用主动配电网的可控资源,研究能够实现主动感知、分析、控制、服务与展示的装置,更好地解决主动配电网的问题,实现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目标,提升配电网电能品质,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晓东,钱松辉,姜伟.主动配电网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
[2]刘莹,杨凤荣.浅谈主动配电网系统运行及控制的关键技术[J].科技展望,2015,(12).
[3]陈炯聪,宋旭东,余南华.主动配电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广东电力,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