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青春之路迈向人生光明

2018-01-04张泓

中华儿女 2017年23期
关键词:知青作风习近平

张泓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这是党的十九大重要历史贡献,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高度肯定,反映了党意民意,顺应了党心民心。“木有本而枝茂,水有源而流长”,任何科学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它的实践起点和思想源头。近期,我认真捧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下简称《岁月》),让我对这个“源头”有了清晰的认识,让我对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有政治和理论上的认同,更有了情感上的认同,党的领袖成长历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青年时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始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在青年习近平身上有了最完美的诠释。

人生之路有磨难,信念坚定方向明。对于1969年的青年习近平而言,是他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要么苟且于现实,要么选择远方。最终,他谢绝了老师的劝导,毅然选择了到陕北插队。一开始的知青生活,青年习近平和同去的青年人一样经历了从新鲜到迷茫、再到无奈。但陕北高原峥嵘的过往、老区人民淳朴的言行以及流淌在他血液里的红色基因让他无法得过且过,必须思考他的人生价值如何实现,于是他坚守着“为人民服务”这一信念。正是由于这个崇高的信念,青年习近平才能在许多人生选择时都倾向于基层,并认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这一信念也使他闯过了知青岁月的“思想关”,思想一旦“想通”,一切困难都迎刃而解。正如《岁月》采访对象武晖所说:“他苦苦期盼的光明大道,其实就在自己的脚下。”七年的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蜕变,精神得到了升华,一旦脱离困境,必将鹏程万里。

身处基层忧与累,苦干实干得民心。陕北黄土高原历来贫瘠荒凉,青年习近平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心怀忧患思想,不仅有对自身前途和家族发展的忧患,也有对陕北农村农民乃至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忧患。在这种忧患中,青年习近平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的苦辣酸甜,拜人民群众为老师,把人民群众当亲人,沉下身子,砥砺奋进,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劳动中培养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对百姓的感情,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从一开始的5.2个工分涨到了10个工分,人民也用雪亮的眼睛在观察和赏识着青年习近平,也用特殊的方式在反哺着青年习近平,让他充分感受到人民群众的质朴和温暖。虽然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但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青年习近平还是在知青岁月里入了团入了党,当上了基层党组织的负责人。当习近平离开陕北高原时,他曾深情地说道:“我的人走了,但我把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勤于学习善思考,为谋发展敏于行。在《岁月》里,许多被访谈的人在谈到青年习近平时总会谈到他喜欢读书,甚至到了“书瘾”的状态,他不仅痴迷读书,而且读书涉猎范围广,政治、哲学、文学、历史、军事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无不涉猎,可谓上读天文下读地理,这种阅读面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来说可谓惊叹,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习总书记能够在许多场合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原因,没有这七年静心“苦读”打下的基础就没有今天大国领袖的非凡语言能力。与此同时,青年习近平还能做到知行合一,将自己知识的结晶与基层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他作为基层组织负责人带领村民谋发展上。1973年3月,青年习近平在赵家河大队负责社教工作,他对“批林批孔”这场错误的政治斗争采取“支应”的态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促生产”和改善百姓生活质量上,带领赵家河百姓办识字夜校、打坝和修农村厕所。1974年1月,青年习近平担任梁家河大队支部书记后,大队各项事业出现了“热气腾腾”的新局面,面对山区缺柴少炭现象,他从相关新闻报道的学习中得知四川一些地方用沼气解决农村的能源问题,于是他远赴四川学习沼气相关专业知识,并将学习成果及时带回村里,在梁家河村建成了陕西第一个沼气村。“善学善思、善作善成”是青年习近平在为学为事方面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让我们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充满期待,也充满信心。

沿袭家风严律己,锤炼作风强党性。2002年,习近平曾公开发表过一篇回忆知青岁月的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他在文章中曾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他刚到农村时也没有形成长期待下去的观念,正如《岁月》中雷平生评价到“从1969年1月到这年的秋天,他还是不谙世事的少年”,但到了1970年初他就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变,这个明显的改变来自他在1970年省亲过程中,他的长辈带着青年习近平在太行山上为他实地讲叙了家族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革命史,告诫青年习近平中国革命的胜利不仅有党的正确领导和奋斗,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党的事业将无从谈起。正是由于革命家庭的言传身教,让青年习近平才能更加理解“人民”这两个字的份量。再次回到梁家河的青年习近平也将自己青春热情和力量全部奉献给了当地的村民,让他有了“时间最长”的插队经历。做群众工作,除了有热心外,还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在七年知青岁月里青年习近平“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每一项举措都很务实。群众观念和务实作风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党历来倡导和弘扬这种作风,好的作风一旦培养起来,必将会形成历久而弥坚的优良党性。在继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后,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再次聚焦“八项规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再次向世人表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性修养需终生努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岁月》里,我读到的理想就是要为老百姓办实事,我读到的本领来源于勤奋的学习和与人民群众同吃苦的实践,我读到的担当体现在对群众美好生活的追求里。一部《岁月》为当代青年講叙了一个很好的青年榜样,这个榜样的树立有助于青年一代更好地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有助于青年一代更好地信赖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认同核心,有助于青年一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系共青团安徽省桐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知青作风习近平
好的作风从哪里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把根留住
标题党
作风建设要“攻坚战”与“持久战”统一
作风建设贵在“抓到位”
知青博物馆:激情燃烧的岁月
李姐和她的湖南知青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