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图书
2018-01-04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么摄影图书,则是摄影爱好者和学习者进步的阶梯,作为摄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数字化高度发达的当下,摄影图书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相较于“数字阅读”,摄影图书更像是一种慢文化的深入研究。2017年,是摄影图书出版众多的一年,我们在众多的出版图书当中精心挑选了其中的十本作为重点推荐。
《聚焦:摄影在中国》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巫鸿
十个主题,开启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新阶段
随着一系列通史著作的出现,中国摄影史写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著名艺术史家巫鸿教授基于现代学术方法,用十个个案进行细致的研究,挖掘中国摄影的多元传统,大大推进了中国摄影史研究的深读和广度。
外国摄影师怎么拍“中国”?
清朝末年,美国摄影师米勒拍摄了大量人物肖像,被认为是真实人物的写实照片,而巫鸿教授察觉到了其中的疑点,例如:一个贵妇为什么会穿着全套命服去影楼拍照?这套服饰在其他人身上不断出现,又是怎么回事?在这些疑点的背后,关系到的是外国摄影师如何利用这些影像,努力将中国纳入世界范围的视觉叙事传统。
达盖尔银版摄影术于1839 年诞生,随后首次鸦片战争爆发,这项新发明便随着殖民扩张一起来到中国。从西方旅行家最早的摄影记录开始,到“文革”后的实验摄影,摄影在中国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变化,生发出了丰富多元的内涵,或者与瞬息万变的政治社会情势相关,或者表现个人的心灵世界,抑或以此为媒介直接与艺术本身对话。
巫鸿教授采用“深描”(thick description)的方法,选取十个极具代表性的个案,探索中国摄影表现的多重历史,在对事实进行仔细检验的基础上,他通过对摄影形式、图像、技术和社会语境的研究,结合近距离视觉分析和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摄影师及其作品,开掘中国摄影的多元视觉传统,并探讨这些影像如何参与并构成了中国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
《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李欣
《影像藝术品收藏与投资》由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欣主编、专业影像出版传媒机构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该书定位为一本既具梳理性、历史性,又具实践指导性的摄影收藏与投资入门书。其意义在于通过清醒认识影像艺术品收藏的目的和作用、方法和途径、现状和趋势,促进影像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和摄影文化的繁荣。
《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内容系统全面,既有“摄影收藏在中国”的总体概括,有“原版老照片”、“纪实摄影”、“当代影像”等版块的总结分析和经验分享、藏家故事,也有摄影收藏注意的若干问题、延伸收藏、艺术品保护、收藏前景和法律条文等。
《影像艺术品收藏与投资》一书,全面地披露了华辰影像10年来的中国影像艺术品市场的实践案例,首次对中国新兴影像艺术馆和藏家进行了全面介绍,首次在公众领域 对影像艺术品进行收藏分类和标准系统梳理。该书汇集了诸多专家 学者和藏家对收藏从学理到市场的阐述,尽显此书的理想和功德。 而收藏出版,最大的受益者是读这本书的人。
《时代瞬间,影响世界的100幅经典影像》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作者:玛格丽塔·贾科萨、罗贝托·莫塔德里、贾尼·莫雷利
译者:孙阳雨
本书精选了100幅对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影像,它们代表了近200年以来,那些由历史创造或者创造了历史的瞬间所反映出的人们思想的变迁、文化的新生、翻天覆地的革命以及摄影本身的发展。你会看到很多摄影师的作品——艾迪·亚当斯、布鲁诺·巴贝、罗伯特·卡帕、凯文·卡特、马克·吕布、尤金·史密斯、拉里·伯罗斯、史蒂夫·麦凯瑞……在体验那些令人深感震撼的影像同时,这些摄影师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同样令人动容。正是这些照片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改变了世界。
罗伯特·卡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尤金·史密斯、艾略特·厄威特、约瑟夫·寇德卡、马克·吕布、多萝西娅·兰格、史蒂夫·麦凯瑞等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
影响历史进程的伟大面孔于此处定格:圣雄·甘地、伊丽莎白二世、尼克松、爱因斯坦、加加林、切·格瓦拉、马丁·路德·金、约翰·列侬……
记录历史的经典摄影之作,充满传奇的大师故事,人类追求和平的脚步从未停息: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战火中的女孩……
《决斗写真论》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日]筱山纪信、[日]中平卓马
译者:黄亚纪
1976年,知名摄影杂志《朝日相机》,邀请从事评论的中平卓马和声势如日中天的摄影家筱山纪信合开专栏,由筱山的摄影作品和引言开头,中平撰写深刻而尖锐的评论文字,《决斗写真论》于焉诞生。一年中,两人透过家、晴天、寺、街区、旅途、印度、工作、风、妻、平日、插曲、巴黎与明星这13个主题,对“摄影是什么?”、“观看是什么?”、“摄影的行为是什么?”、“摄影家又是什么?”等相关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中平大学时学习西班牙语,对哲学和美学理论以及语言学有浓厚兴趣,他的评论文字赤裸、尖锐充满了思辨性,强调以摄影行为来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至今读来依然前卫。筱山纪信是日本少有的在商业和艺术领域都获得认可的摄影师。他因女体摄影成名,为众多时尚杂志拍摄女性艺人。同时,以稳健而冷静的镜头拍摄大量艺术写真,记录旅途和静物。迥然不同的两人碰撞出的火花也照亮了摄影更多的可能。
两种迥然的摄影观产生的对话——中平卓马与筱山纪信几乎同时开始活跃于日本战后摄影圈,但两人从风格到经历都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但正是这种差异让两人互相吸引,产生了合作的念头。筱山在中平的评论中,中平在筱山的摄影中重新认识摄影这种艺术形式,也撼动了各自的摄影观。
建构战后日本摄影论的理论必修课——写散文的摄影家很多,但有章法有条例撰写评论文章的摄影师则不多。中平的西班牙语和思想杂志编辑的角色让他在自己的摄影实践中融汇诸种艺术和哲学思潮(超现实、解构主义等),直到今天,他为日本摄影写下的这部作品依然前卫并振聋发聩,成为摄影爱好者的理论必修课。
《四十年新闻摄影西格玛时代》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法]米歇尔·赛邦、[法]玛丽·库赞编
本书讲述的是创建于1973年的法国著名图片社西格玛(Sygma)的故事。作者米歇尔·赛邦汇集了80幅著名新闻摄影作品,并请它们的拍摄者、西格玛的中流砥柱们(休伯特·亨罗特、伊莲·拉丰、莫妮克·古茨耐特佐夫、米歇尔·麦克纳利)以及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著名记者、CAPA的负责人艾赫维·沙巴利耶,棱镜出版社的创建人阿克塞尔·甘兹、无国界医生组织的联合创建人伯纳德·库什内)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成立于1973年的西格玛图片社曾与7000名摄影师有过合作,图片库中拥有逾4000万张照片。40年来,这些摄影师深入到世界各地记录那些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践行新闻摄影师的理想,展现人类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本书从西格玛40年的积累中精选80幅作品,既有两伊战争的惨烈画面,又有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一家的怡人场景;既有哥伦比亚的童工,又有安迪·沃霍尔、迈克尔·杰克逊等演艺明星。读者可以从这80幅照片中回眸世界的动荡、革新与发展。本书编者收集整理了作品创作者亲述的精彩幕后创作故事,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另外编者还采访了多位新闻摄影“黄金时代”的见证者,回顾四十年来新闻摄影的繁荣和衰退。
《威廉·埃格尔斯顿导读》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作者:威廉·埃格尔斯顿,约翰·萨考夫斯基编
1976年,约翰·萨考夫斯基为威廉·埃格尔斯顿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其首次个展,也即现代摄影史上首次彩色摄影展览。本画册《威廉·埃格尔斯顿导读》借由展览之机首次出版,并成为埃格尔斯顿的首本画册,收录其早期的48张彩色照片,以及萨考夫斯基为其所撰写的一篇长文,该文成为后来者研究埃格尔斯顿所必不可少之参考文献。
威廉·埃格尔斯顿,被誉为摄影史上的“彩色摄影之父”,他那颜色饱和漂亮的彩色摄影作品让人们重新认知了彩色摄影的魅力所在,从而让彩色摄影真正成为当代摄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威廉·埃格尔斯顿导读》是《William Egglestons Guide》的中文版,画册的印刷质量非常好——丝毫不逊色于它的英文版本,但是价格却只有英文版的一半。作为学习摄影和研究摄影史的重要资料,《威廉·埃格尔斯顿导读》是攝影从业者和摄影爱好的首选。
《更多疯狂的念头:历史,摄影,书写》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新西兰]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
本书是乔弗里·巴钦的一本文集,收录了他自2002年以来陆续发表的13篇文章,是巴钦对摄影基本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引申,他在书中反复强调摄影作为现代主义和工业化产物的本质在于散播,通过对摄影发明之后复制技术不断完善的过程的深入探讨,揭示了摄影的这一根本目的。
巴钦的一系列著作,是用新的方法论对摄影史和摄影理论进行研究的分水岭,所引入的方法论和思考点,今天仍然是摄影史和摄影研究的方向。
《珍藏马丁·帕尔》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英]瓦尔·威廉姆斯
译者:唐小佳
马丁·帕尔将我们的日常食物、穿着以及我们游览过的地方以戏谑的手法表现出来,同时又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些人也许会认为马丁·帕尔是在将我们缺乏良好生活品味与判断力的现实问题,通过摄影这种方式向人们展现出来,尤其后期他选择使用彩色摄影技术以记录现实世界浮华的名利场。而另一;有些人则认为马丁·帕尔仅仅是记录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这类人群也许深谙政治,但并不看重针对摄影伦理道德提出的相关观点,特别是在英国国内出现的。他们认为帕尔所记录的社会问题包括松散的社区纽带、对于物质消费的狂热追捧、全球休闲度假的旅游热潮、英国中产阶级的名利场,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次阶级”虚影幻景等现象……也许,马丁·帕尔只是同生活在20世纪50和60年代的那些郊区儿童一样,一直是局外人、旁观者,他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同盟,也几乎没有任何个人偏好。他的作品不仅能够用来定义社会观点或者强调文化表达,而且突显了照片作为静止的二维影像,如镜子一样反映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质特性。他的摄影作品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盛宴,同时也是蕴藏精湛技术的收藏品。
《珍藏马丁·帕尔》是马丁·帕尔众多作品的一个中文版合集,作为马格南图片社(Magnum)的成员,马丁·帕尔也被人称为纪实摄影大师,但他对纪实的理解和马格南的传统根本不是一回事:“在以前,纪实摄影的主流定义是揭示真相,观看事物的内在。但是我想告诉人家的却是,所谓的‘纪实其实始终只是一种主观。我认为,真相如何与怎样来框取真相并不是同一件事。”
若以苏珊·桑塔格的观点——“摄影语言自成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观察和伦理学”来评论,那么马丁·帕尔显然已经在20世纪建构了他独一无二的语言体系。他的镜头如同“毒舌”,蔑视温情脉脉,将社会刮骨三分。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系列丛书”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主编:刘铮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丛书旨在呈现众多的个体摄影创作案例,描绘出一幅中国当代摄影创作的全景画卷。本丛书由当代重要的观念摄影艺术家刘铮主编,分两批出版,共20册,每册呈现一位摄影家。这其中既有成名已久的摄影家,也有近年来引起摄影界关注的新锐摄影家。每位摄影家为单独一册,以呈现他们的代表作品为主,辅以图说、访谈、评论、作者自述等文字解读,对于希望了解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与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不可错过的读本。
作为国内首套梳理呈现中国当代摄影创作面貌的大型摄影文献丛书,本丛书的出版可谓填补了国内摄影和艺术出版的一大空白。这是中国摄影界中坚力量的一次集体发声,其中不仅有优秀的摄影家和优秀的作品,也有严肃的摄影学者和他们敏锐的观察和批评,无论是从作品的多样性还是从思考的深入性上来说,本丛书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中国当代摄影图录》是艺术家刘铮在2016年启动的一个以较为完整地呈现当代摄影家代表作品样貌的方式,梳理近30年来中国当代摄影的大型摄影图录。2016年编辑印制十余册。这套图录以它区别于主流评价标准、国际化样式以及对图书品质的极端追求成为2016年中国摄影重要事件之一。长期以来,对本土摄影家尤其是不在主流视野的年轻摄影家作品的出版非常匮乏,刘铮则以个人之力给予帮助与支持。相信此举对于摄影生态的现实推动一定会真正形成蝴蝶效应。
该图录不仅是对优秀摄影家作品的整理,同时也是对新人的发现。刘铮以其敏锐独特的个人眼光使这套图录呈现鲜明的特点。这种特点对于丰富、活跃中国的摄影不可或缺。
《影像的追寻:台湾摄影家写实风貌》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张照堂
33位摄影前行者,400多张照片,创作年代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几乎涵盖台湾写实摄影从萌芽到茁壮的60个年头。他们优秀的作品足以显现台湾摄影的成长轨迹,适切地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创作资产与时代见证。他们之中,有些人的影像创作在当时甚至未被探讨,也有部分摄影家的影像作品因保存不当而佚失。即使如此,在张照堂的寻访与爬梳下,仍清晰地呈现出台湾写实摄影前行者的纯真面容与对影像的无比執着,也见证了上一代前辈摄影家作品中的影像魔法与魅力。
摄影家张照堂历历如绘地述说着时间与土地的故事。文字的刻画隽永生动,影像的张力饱满厚实。
这本书是以写实摄影为创作主体的台湾前辈摄影家,首次有系谱地列入台湾写实摄影的范畴,受到注视和讨论,对台湾摄影文化和历史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