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服务比较研究

2018-01-04李静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资源

李静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1)

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传递服务比较研究

李静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与普及以及信息社会化的需求增长,多种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和文献传递协同服务平台相继出现。本文结合多年从事文献传递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从扩大联盟规模、海量资源共享与一站式发现、科学高效管理等方面总结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联盟服务;资源发现;资源共享;文献传递;BALIS

随着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1]。新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运用的渴求以及对知识共享基本权利的共识促成了多边联合知识共同体的多元协作。联合、开放、网络是构成知识高效发现与运用的重要因素,信息资源共享成为最鲜明的特征[2]。技术、网络、资源,以及人的构成形成一个需要不断调整、适应、改善、提高的信息生态环境和知识生命共同体。2002年,《格拉斯哥宣言》再次重申不受限制地获取、传递信息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为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策略机制和目标要求[3]。

1 数字融合时代图书馆原文传递的新环境

高质量信息开放获取及社区在其创建中的参与,将实现更加全面、透明的资源配置[4]。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还是科研学术机构,都从宏观战略部署、提升服务理念以及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统一发现等方面加强了国家、政府、机构、商业数据库,甚至个人行为的广域合作,从不同的空间、地区、行业乃至社区搭建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的良好信息生态圈。

1.1 多种政策推动数字资源规模化建设

全球视野下,多边多级不同层面的文化联合共建与数字化计划增多。德国制定《数字化战略2025》,英国出台《数字经济战略2015—2018》,欧盟推出《电子政务行动计划2016—2020》,韩国制定《ICT2020战略规划》,新加坡推出《智慧国家2025》等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开创了欧盟各成员国合作进行资源数字化的协作机制,继而于2005年11月15日,在布里斯托尔宣布实施“欧洲文化和科学内容数字化协作行动计划”;政府信息定位服务(Government Information Locator Service)是美国联邦政府建立的政府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等知识服务系统均致力于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

1.2 全球范围的知识协作不断完善

OCLC作为非政府性的世界图书馆多边协作机构,秉承“人类知识必须共享”的理念。目前,全球已有500多家图书馆选择OCLC WorldShare管理服务。WMS是一款基于云的图书馆服务平台,能够提供管理图书馆所需的全部应用程序,包括采购、流通、元数据、资源共享、许可证管理以及面向用户的检索服务[5]。这是对符合泛在图书馆的5A服务模式最好的呈现。其中,WorldCat每天都在接受不同区域的用户访问,WorldShare为全球图书馆提供核心馆际互借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最大的资源共享网络。Tipasa是世界首个基于云的馆际互借管理系统,允许管理大量馆际互借请求,使常规的借入和借出功能自动化,并能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无须过多IT支持、服务器管理或大量配置和培训,目前已经有100家图书馆在运用该系统。同时,OCLC已和315家出版商及信息提供商签订元数据协议,目的在于扩充高质量的图书、电子书、期刊、数据库,以及其他资料的元数据,通过WorldCat检索服务可检索到相应资源[5]。CALIS的e读文献获取已经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上海图书馆、香港JULAC文献传递服务、韩国KERIS文献信息服务达成突破区域与行业的多边联合协作。移动获取数字内容和产品的方式日益增多,削弱了只能在固定地点静态获取的传统方式。

1.3 行业组织联盟服务提升知识可操作性

图书馆正通过联盟服务,提高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可获取性和有用性。许多重要的图书馆、组织机构或者平台都积极参与其中。如美国的OCLC,意大利NILDE文献传递系统,韩国KISTI全国文献传递服务系统,日本的NACSIS-ILL,捷克国家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印度的DELNET共享网络,中国的CALIS、NSTL、JALIS、BALIS等。从行业组织到跨区域合作机构形成网格联通、分别部署、统一管理、数据可控的格局。如加入WorldCat世界图书馆联合目录的成员馆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全球知识发现与知识服务系统越来越规模化、完善化。国内则进一步在不同系统间达成深度融合的协作服务模式。

1.4 新技术应用促进泛在信息环境的良性构建

资源共享建设蓬勃发展,为科学大开放时代和信息开放获取的良好信息生态构建重要基础。各种基础设施的高度连通和资源的不断数字化富集,正在重塑现有获取知识的服务业态。具体到原文传递服务,则体现在构建基于知识发现平台的顶层设计理念。如利用Web Service接口技术在融合多个机构OPAC和不同系统的目录一框式检索,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统一检索,从而减轻读者跨库检索压力。利用中间插件实现跨域认证和授权、统一身份认证,利用云服务技术实现大数据分析下资源的有效调动和精准获取,采用多种新媒体主动推送新服务,增强用户交互性。

2 资源环境特征分析

信息社会技术和网络的蓬勃发展,改变知识的存在方式。知识的存在与发生是不断融合汇集的,因此如何构建功能强大、揭示全面、操作良好的资源发现系统,直接影响用户对资源的有效发现与控制。全球图书馆资源共享趋势正在朝区域间合作不断加强的馆藏资源建设新渠道开拓进展,力求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并以互联网级大数据为对象实现海量学术资源的数据挖掘与情报分析,为用户洞察全局、把握方向提供全面的知识发现工具。

2.1 知识资源揭示粒度不断扩大

越来越广域的资源揭示系统正在打破地区、行业间类别的藩篱。作为领航的CALIS书刊联合检索目录,集成了高校系统内500多家图书馆和解放军医学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等非高校系统的书刊资源检索数据。CASHL集成了116家高校图书馆的书刊联合检索数据。文献传递平台服务十分重视联盟服务对资源的统一调度与统一检索。如BALIS系统不仅将市属院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供用户一站式无缝检索,还利用Web Service接口技术将NSTL资源融入其中;同时,在网页一级栏目菜单栏链接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的馆藏联合目录。此外,TALIS与JALIS也分别实现了对天津市和江苏省的高校图书馆资源的联合揭示。高校图书馆之间通过内部专业协作提供联盟服务,采取联合馆藏发展合作计划与策略,形成持续稳定的信息共享生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发现和资源获取的人机交互模式。

2.2 知识发现与揭示更加多元化与精准化

作为支撑高校开展“双一流”建设的资源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系统构建了汇聚优质资源、建设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知识服务模式,可直接将共享资源传递给用户。CALIS的e读检索平台可以检索到书刊联合目录、外文期刊网、中文学位论文、高校教学参考资源、外文学位论文等资源;高校古文献资源库(学苑汲古)整合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图书馆的古文献资源,目前拥有的书目记录超过60万条、书影超过20万幅、电子图书近10万册,2012年4月开通文献传递试运行以来,已成为世界上大型的古文献资源库之一;学苑汲古以导航的方式将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按照开放性资源收费获取资源予以揭示,尽可能多地对相关公共开放性资源进行集成导览。文献传递服务契合了泛在图书馆所具有的6个特点,即网络化、全天候、开放性、多格式、多语种、全球化。

2.3 特色化服务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

全面统筹、资源整合、开放合作,以教学科研需求为导向,深入拓展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提高知识服务系统在资源的广域与实现全谱段发现,有利于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因而主动融入用户检索视野的综合服务显得尤为重要。特色化资源收藏确保对学科特色研究的支撑,为此,建立学科特色建设的推广基地。

特藏文献极具科研价值与收藏价值,但受价格的限制,诸多高校图书馆无力购买和收藏。为满足科研人员的研究需求,也为弥补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的空白,CASHL于2008年开始大批购入特藏文献,其中首批引进的大型特藏文献多为原始档案资料。

3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系统规模与服务比较

随着对信息社会知识共享理念的认识,政府多边机构正不断完善资源架构的格局和网格化分布。如何在节省时间与资金的前提下,提升系统底层的数字资源质量和服务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高校的文献传递系统形成以全国中心、地方中心和学科中心的三级节点系统服务体系,三级系统间存在关联、从属或交错关系。因此,在具体的系统服务定位、应用层面和准确利用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比较十分必要。

3.1 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与比较

目前高校图书馆有CALIS、BALIS、CASHL三个规模较大的原文传递系统服务。这三个系统运行时间不同,提供服务也各有所长(见表1)。

表1 文献传递系统服务比较

目前,CALIS的成员馆有1 308家;BALIS成员馆有96家;CASHL成员馆有816家,其中西部高校成员馆197家,并于2017年6月18日对西部地区试行免费文献传递服务[6]。CALIS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形成跨区域的多边合作,其注重系统数据库集成管理及对中间插件技术和软件的应用,在集成底层成员馆馆藏资源以及一站式资源检索方面具有优势。

CALIS采用高校三级统一认证体系,支持SaaS的新一代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共享版)和新一代联合仓储整合检索服务系统(EduChina);支持分布式“云”服务的CALIS数字图书馆云平台框架已初步完成,为CALIS“十一五”项目的建设和新一代数字图书馆系统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全新的技术基础[7]。

CASHL在人文社科资源的最大化保障提供方面有重要支持作用,其采用原文传递与馆际互借的租用版系统实施集中/分布式科学管理,使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CASHL与CALIS均提供有偿服务(只对西部地区有补贴政策),主要以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汇聚为依托,采用网站登录页面。

BALIS一直在探索一种资源合作、系统合作、服务合作等多领域的服务模式[8],在初始规模的基础上先后实现与CALIS、CASHL的深度融合服务。

在资源整合方面,将CALIS书刊联合目录/外文期刊网、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期刊目次数据库、国家图书馆文津搜索、中国科学院全国期刊联合目录、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资源嵌入BALIS北京高校统一资源检索平台。2017年,BALIS与超星公司合作,实现汇聚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大部分成员馆馆藏资源;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实现资源对接。通过合作机制,既降低了服务成本,又实现了广域的资源发现与检索,增强用户一站式检索体验感。

3.2 文献传递系统服务的开展

传统的文献传递服务多在一个系统内独立开展。随着高校图书馆联盟服务的加强,文献传递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突破与创新,已经从单一的高校机构系统内提供服务,扩展到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联合提供服务。无论是多级分布式的管理系统还是读者用户的自助服务系统,其登录方式灵活,无需IP限制,使得联机速度更快、更稳定;此外,还实现了网上用户与证卡用户的统一管理、读者自助管理、统一授权管理和分级管理,使得联合认证用户平均满足率和代查代检平均满足率都在逐年提升。

CASHL经常开展各种优惠补贴活动,尤其是“特藏++”实验项目的开展,为方便各成员馆在本地检索系统中直接提交CASHL馆际互借(ILL)请求,其管理中心特向所有成员馆提供CASHL馆际互借请求调度接口,解决特藏资源的目录级检索问题。BALIS通过积极拓展宣传渠道,举办品牌年度宣传月推广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原文传递服务的推广,进一步增强BALIS服务能力,拓展系统资源服务的辐射面,增强用户使用黏度;通过依托学生社团和志愿者参与现场注册当即审批生效的高效率工作方式,让读者直观认识系统功能,快速使用系统服务;BALIS还可主动深入院系进行培训,让更多的用户了解其文献传递服务;通过建立区域中心的工作QQ群,及时沟通解决文献传递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服务注重实效与特惠,2014年以来BALIS积极拓展了与CASHL年联盟服务创新,对于BALIS本地系统的所有读者,由BALIS承担文献传递的全部费用;2017年4月,BALIS和NSTL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凡是通过BALIS本地系统登录的成员馆用户均可免费获取NSTL的文献资源,由此从根本上解决了许多高校资源建设投入严重不足、资源短缺或资源学科配比不均衡的矛盾。

3.3 系统服务部署注重协作发展

CALIS通过与联合平台商、应用系统开发商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支持CALIS数字图书馆技术规范的应用软件开发商开放,共同推动“PC服务器(IA架构)+Linux操作系统+CALIS数图技术规范”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的发展与完善[9]。BALIS系统联合上游数据库商(如超星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优势,对超星发现、读秀知识库以及百链数据库的资源进行集成管理。通过与应用数据库商、系统服务商的合作,实现技术加盟和资源叠加优势的多边组合,不仅是对系统服务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从用户需求出发,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有效措施。在此合作模式下,使用户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文献传递系统,加大其自主选择权,由于省去统一认证和注册身份审批的环节,提升用户体验感。尤其是解决了租用版系统或管理中心系统在远程访问时受限、用户无法利用的不便。而多个系统服务的支持对资源在灵活选择、有效利用、快捷性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读者有一定的文献定位能力与信息修正能力,能根据变化快速调整。同时,也对如何开展多个文献传递系统宣传的工作提出要求。

4 文献传递服务规模化发展中的不足

目前,文献传递系统服务通过联盟机制使资源得到最大利用,消除了不同机构、区域间的藩篱。文献传递服务正在成为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基石[10],不同的高校图书馆都可以寻求到适合本校规模的文献传递平台,并通过学科服务馆消除各种文献请求的障碍。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在如何扩大读者认知度以及加强系统后台数据的分析研究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4.1 成员馆系统服务开启率不高

文献传递系统是保障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用户资源共享的重要平台,目前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中并行运行的服务系统有3个。尽管北京地区BALIS成员馆协作服务的参与度较高,但通过对2017年系统服务的实际状况进行统计,发现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启动了BALIS服务的数量占比63%,启动CALIS服务的数量占51%,启动CASHL服务的占27%,仍有近30%的高校馆没有开启文献传递服务,说明文献传递服务工作的开展还有盲区。此外,还需要通过领导管理层面开展更多富有实效的推动工作。

4.2 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共知度较低

BALIS原文传递系统始于2007年11月底,发展至今已有十年。截至目前,BALIS文献传递系统总注册人数5 089人,实际利用人数2 308人,利用率达43%。文献传递系统服务整体认知度还不够理想。在校生课时占比多,高校的系统服务宣讲和培训并不能带来实际效益,应该按时按需,提供点对点的院系群体、教师群体的宣传。通过定期(宣传月)、新生入校和不定期的各种学生社团和志愿者参与等方式开展的宣传讲座、现场开通服务、点对点院系集中培训,以及利用新媒体微信公众号、院系师生朋友圈的影响力,让更多师生充分利用这项服务、受益于这项服务。通过校园媒体评选文献传递“利用之星”等,吸引更多的用户了解这项服务。在图书馆主页菜单栏或利用飘窗吸引读者;需要对潜在用户利用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认知素养进行培育与指导;通过院系走访等形式,加强不同群体的个性化侧重辅导。

4.3 文献传递绩效有待提升

免费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开启,虽然解决了本馆缺藏文献的获取问题,但图书馆的用户不能利用Web of Science、ESI等数据库有效发现高质量资源(见表2)。

表2 文献资源发现平台挂接文献检索系统

通过网络调查和对相关数据库商的调研咨询可知,加入北京地区高校资源保障系统并开启服务的81家成员馆中,大约50%的图书馆没有购买上述有助于提高文献传递绩效的参考评价数据库。文献传递平台应提供更前端的精准发现文献检索入口,从而保证传递的请求是先通过参考数据库查看论文绩效评价指标的功能进而再提出文献传递的请求。通过多种机制的合作和技术解决方案,如利用Pulse Secure客户端实现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与受保护的网络资源建立安全且经认证的连接,将数据服务提供层的文摘索引参考数据库通过VPN方式提供到服务平台。此外除传统意义的各馆联合目录外,还应加快对外文期刊目次库论文题录信息增加关键词或主题词的有效检索字段,增强检索标引的细粒度,提高检索效率。加强对大型特藏、小语种、专题学科自建特色馆藏资源的标引深度和揭示力度。简化系统工作流程,消除不必要的人力投入。通过技术手段的干预或添加系统功能按钮,解决文献传递馆因为文献请求数量过于集中造成的响应延迟,有些馆资源充足却服务闲置的不均等问题。让同时拥有该资源收藏的其他馆也能提供资源,分流压力。

5 提升文献传递服务品质的措施

文献传递系统服务开启以来,在规模化效益、联盟互补加强、技术联合与资源发现、创新服务深度等方面提升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图书馆联盟合作服务模式,能更好聚合资源,促进多边合作交流资源共享,降低图书馆信息服务成本。

5.1 加强顶层设计以扩大联盟优势

为用户提供文献,是文献传递服务的根本。图书馆联盟服务的不断发展,充分彰显了联合多边机构和提供多级多层面资源共享知识关联服务不应局限于系统间、区域间,而应该尽可能从制度的顶层进行部署,形成集合资源的共享域平台,提供国家、区域、高校三级系统的节点服务。在技术层面宜采用更先进的系统,结合中间件技术、开源代码接口技术以及云托管服务平台,联合统一认证、合并优势资源、突出特藏资源的整合,更多地利用SaaS系统集成服务解决技术难点,降低系统低端设备多方投入和人力资源服务成本。与系统管理服务提供商、数据商和服务器运营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增强图书馆应用管理系统使用和部署需求的前置主动权,避免各自为战的被动与技术滞后的阻碍,实现合作共赢。

5.2 加强资源数据管理以改善数据质量

高质量文献传递服务的基础是对资源的准确描述以及文献检索知识关联细粒度的深化。只有提供的资源收藏信息准确无误,才能保证文献提交服务的及时到位。目前在实际的数据揭示中,还存在馆藏地描述与提交请求不符等问题,这就需要在数据管理的细节工作中进一步注意规范化和标准化,特别是对动态化信息的描述、跟踪与及时调整。随着用户自主发现资源和提交请求的便捷化,针对用户提交请求易忽略本馆资源而提交他馆服务,以至增加资源使用成本,降低系统服务绩效,因此,要重点做好系统资源集成服务与本地资源链接服务,从而保证文献传递的品质提升,降低无效或低效文献请求;加强文献传递系统服务后台数据分析功能,将系统服务纳入知识生命周期的系统监测环境。从事文献传递服务的相关管理者,不仅要注重对系统相关技术的掌握,还要关注文献传递系统数据研究与数据分析,使数据动态随时可观测、可跟踪,以发现系统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

5.3 搭建系统交互平台以加强合作

成员馆与合作成员馆间畅顺的内部沟通,对提高利用效率、保证管理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异步通信已无法满足办公需求的形势下,即时沟通平台有助于实现高效沟通。RTX2015版能将在文献传递系统平台工作的全体人员集中在该通信平台,以及时沟通各种信息。

总之,随着数据环境及用户需求的变化,文献传递服务须重新审视系统服务格局,积极探索向公共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和特色图书馆并轨联盟的服务体系构建。加强各级各类图书馆间的书目合作与共享,注重基础数据规范和更多的接口协议与技术,将不同数据集合的资源整合到一站式访问的国家级联合书目的共享域平台。利用互联网链路,通过IPSEC VPN技术组成虚拟网,实现各节点的互联互通,做好各节点扩展功能的技术架构。进一步明确机构服务边界与重点,分担责任。通过技术平台软件的更新和提高,更好地实现绩效管理、身份管理、内容管理和中间件管理,尽量使用户登录系统便捷易用,支持网络和移动客户端的访问服务。通过政策补贴和引入第三方资金,尽可能多地举办免费资源传递服务,增强用户利用信息的幸福感指数。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EB/OL].(2016-07-27)[2017-07-01].http://www.gov.cn/xinwen/2016-07/27/content_5095336.htm.

[2] 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6):3-5.

[3] 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及信息自由的格拉斯哥宣言[EB/OL].(2015-01-09)[2017-10-28].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faife/publications/policy-documents/gldeclar-zh.pdf.

[4] 信息获取和发展里昂宣言[EB/OL].[2017-09-16].http://www.lyondeclaration.org/content/pages/lyon-declaration-zh.pdf.

[5] OCLC.HELIN图书馆联盟现在已经使用OCLC WorldShare管理服务[EB/OL].(2017-04)[2017-09-26].https://www.oclc.org/zh-Hans/news/releases/2017/201704dublin.html.

[6] 开世览文.618福利来啦——CASHL面向西部院校试行文献传递免费服务即将开始[EB/OL].(2017-06-06)[2017-10-12].http://www.cashl.edu.cn/portal/html/article446.html.

[7]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CADLIS)系统建设回顾与展望[EB/OL].[2017-12-06].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images1/neikan/11/3-1.htm.

[8] 汪永红.BALIS原文传递合作实践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7(14):53-58.

[9] 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Linux联合实验室[EB/OL].[2017-11-01].http://project.calis.edu.cn/calisnew/images1/neikan/1/6-3.htm.

[10] Call for bids to host the 15th IFLA Interlending and Docment Supply Conference(ILDS)2017[EB/OL][2017-09-26].https://www.ifla.org/files/assets/hq/news/documents/ilds-call-2017.pdf.

《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16》

《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16》按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领域划分为50个学科,综合分析了各个学科的高影响力论文、研究热点与前沿、高影响力期刊、高影响力作者和高影响力科研机构,并以关联图谱的方式展现了多种学术关系,有助于科研人员及时发现并跟踪研究热点,有利于期刊编辑部监测本刊学术影响力,有利于科研管理机构评估科研能力,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期刊编辑部等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该书以“中国知识链接数据库”为依托,数据覆盖我国6 000余种期刊的论文及引文。书中分学科揭示了高影响力的学者、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医院等)、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学术期刊、图书、外文期刊和会议录,并采用共词分析、共被引分析和合著分析等方法绘制出各学科的前沿主题分布以及作者、机构和期刊间关联的知识图谱。

《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16》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制,曾建勋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高被引分析报告2015》也已同步发行,欢迎业界同仁鉴阅订购。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ocument Delivery Service in University Library Alliance

LI Jing
(Library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 variety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protection systems and document delivery collaborative service platforms have emerged.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years of practice and data analysis of document transfer management, from the expansion of the consortium scale, massive mass of resources sharing and one-stop discovery,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about encountered problems and their solutions.

Union Service; Resource Discovery; Resource Sharing; Document Delivery; BALIS

2017-11-03)

G252

10.3772/j.issn.1673-2286.2017.12.003

李静,女,1963年生,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信息检索、文献传递服务,E-mail:mail-lijing@sohu.com。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资源回收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