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南沙河新建路节点改造设计研究

2018-01-04

山西建筑 2017年35期
关键词:净宽机动车道分离式

金 刚 程 凤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太原市南沙河新建路节点改造设计研究

金 刚 程 凤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以南沙河沿岸道路改造工程为背景,为解决南沙河沿岸道路与新建路节点的交通组织,以满足南沙河快速化改造的要求,提出分离式立交下穿通道方案,并完善整个节点的交通组织,为类似节点的设计提供参考。

分离式立交,城市快速路,交通组织

1 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南沙河沿岸道路位于太原市迎泽大街以南,南内环以北,根据太原市城市路网总体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道路沿线分别与太原市南北向十余条主次干路相交。南沙河两岸现状道路7 m~8 m宽,两侧违建众多,其出行环境及道路承载能力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的需求,因此,南沙河沿岸道路工程的实施势在必行。

新建路位于双塔西街与解放路之间,为南北向的城市次干路,新建路为现状道路,道路红线宽度为55.5 m,横断面布置为中间4 m宽中央分隔带,西侧:17 m宽机动车道,9 m宽路侧带(包括2 m绿化带、4 m非机动车道和3 m人行道),东侧:16.5 m宽机动车道,9.5 m宽路侧带(包括3 m绿化带、3.5 m非机动车道和3 m人行道)。新建路上跨南沙河,桥梁断面:3.5 m人行道+机非混行车道36 m+3.5 m人行道。

南沙河沿岸道路与新建路相交路口采用主路下穿的型式将路口交通运行方式在空间上分为上下两层,即分离式立交型式。并同时在主路外侧设机动车辅道与相交道路平交,实现南沙河沿岸道路与新建路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2 设计原则

根据本工程所涉及道路的道路性质及其交通运行能力,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本工程快速、直达的性质为基础,确定道路中线走向及相交路口的交通组织方案;

依据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结合现状周边道路条件,准确定位新建路与南沙河沿岸道路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综合考虑各种交通工具及行人的通行要求,合理确定道路的通行性和连续性的要求。

3 道路指标

南沙河沿岸道路为城市次干路;主线机动车道设计车速采用30 km/h,与新建路平交连接的辅道设计速度采用20 km/h;主线机动车道净空不小于3.5 m,人非系统净空不小于2.5 m;构筑物设计荷载:城—A级;道路路面结构采用沥青路面。

4 方案设计

4.1 节点设计

本次南沙河沿岸道路与新建路节点采用分离式立交型式,道路主线以通道形式下穿新建路现状路,以达到主线道路交通快速、直达的交通需求;主线外侧设置辅道与相交道路以平交型式连接,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型式(新建路路中设置护栏),南沙河沿岸道路左转进入新建路的车辆,需经过南沙河沿线掉头桥进入新建路,以实现车辆左转通行的需求。

行人及非机动车通过南沙河下穿新建路通道内人非系统实现与相交道路的衔接。

4.2 道路横断面设计

地面标准横断面由河道侧向外为:中间为9 m机非混行车道,河道侧3 m绿化带,外侧为18 m绿化带,道路实施宽度为30 m。

主线下穿段横断面为复式断面,由河道侧向外布置为:0.5 m挡墙+8.6 m机动车道+0.5 m挡墙+6 m辅道+11.9 m绿化带,见图1。

4.3 道路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以新建路及周边地块地坪高程为基本控制点,以现状河岸堤坝、两侧相交道路高程为参考,按照相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进行纵断面设计。道路最大纵坡5%,最小纵坡度0.3%,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 200 m,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 200 m。纵断面设计中坡长、坡度、竖曲线半径均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

4.4 下穿通道设计

南沙河下穿新建路地道为现浇箱体,为单箱单室、复式断面,箱体净宽12.6 m。内侧为机动车道,净宽8.6 m(靠河0.25 m护轮带+7.85 m机动车道+0.5 m护轮带),外侧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净宽3.5 m。顶、底板、侧墙厚均为1.2 m,结构总高6.35 m。通道外侧采用U槽与钢筋混凝土挡墙相结合的形式,U槽净宽为8.6 m,侧墙厚度为0.6 m,底板高度0.7 m;挡墙墙顶宽0.5 m。高差较低处设置乙型台帽。

通道两侧墙顶设置挡土檐,以挡土檐为栏杆底座安装人行护栏,护栏两侧与现状桥梁人行护栏顺接。通道两侧设置牛腿,其上设置0.3 m厚搭板,分别与现状新建路和现状桥梁相接,减少桥头跳车现象。

通道采用C40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W8;钢筋采用HRB400钢筋,骨架筋直径为28 mm,间距12.5 cm;分布筋直径为16 mm,间距为15 cm,见图2。

4.5 人非系统设计

新建路与南沙河南北沿岸道路地面辅道交叉口四角处分别设置了人行梯道,共四处,梯道净宽3.5 m,中间为2.7 m宽台阶,两侧为0.4 m宽坡道;设休息平台,深度2 m。梯道内、外墙采用重力式挡墙和钢筋混凝土挡墙结合使用。

5 结语

南沙河沿岸道路改造工程作为横穿太原市迎泽区的一条东西向城市快速通道,不仅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条件,而且提高了相交道路的运行效率。南沙河沿岸道路下穿新建路节点设计方案具有鲜明的特点,采用以通道的结构形式下穿新建路,通道两侧分别与挡墙及U槽顺接,使得主线与辅道得以分离,互不干扰,实现了南沙河沿岸道路的快速、直达的要求。人非系统也因地制宜,与新建路相交路口四个方向均采用人行梯道形式与新建路接通。该分离式立交型式的设计不但解决了相交道路各个方向交通组织的问题,同时充分考虑了南沙河沿岸两侧建筑及景观要求,符合道路快速、通畅、安全、美观的原则。

[1] JTG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

[2]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

[3] 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S].

ResearchonthenodedesignofNanshaRiverandXinjianRoadinTaiyuancity

JinGangChengFeng

(TaiyuanMunicipalEngineer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Based on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Roads along the Nansha River, this article proposes underground interchange to solve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Nansha River Roads on south-north two sides and Xinjian Road,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apid roads along the Nansha River. It also perfects the entir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interchange by pedestrian subway. This article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similar interchange.

separated interchange bridge, urban expressway, traffic organization

2017-10-04

金 刚(1983- ),男,工程师; 程 凤(1985- ),女,工程师

1009-6825(2017)35-0147-02

U418.8

A

猜你喜欢

净宽机动车道分离式
跨越通航内河桥梁净空尺寸选取探析
基于欧洲标准关门力的软件控制研究
焊机设备在分离式立交桥钢箱梁制作中的作用
浦仪公路上坝大桥分离式钢箱梁设计
浅析闸孔宽度确定的影响因素
基于分离式电磁矢量传感器阵列的相干信号波达方向估计
研究分汊河口新建桥梁通航净宽的取值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非机动车道宽度及路边停车的探讨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