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敬肃王子侯述论

2018-01-04苑苑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武阳史记

苑苑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赵敬肃王彭祖,景帝第八子,孝景前二年(前155年)封广川王,后徙赵①彭祖徙为赵王的时间,《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云:“赵王遂反破后,彭祖王广川。”《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也说:“赵王遂反破后,徙王赵。”按《汉书》卷三五《荆燕吴传》:“郦将军攻赵,十月而下之,赵王自杀。”郦寄攻赵的时间是景帝三年(前154年)正月,赵王遂自杀的时间为景帝三年十一月。《史记》卷五〇《楚元王世家》与《汉书》卷三八《高五王传》俱载赵王:“城守邯郸,相距七月。”即赵王自杀时为景帝三年。综上,彭祖应是景帝三年徙为赵王。然而《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记彭祖徙赵时间为景帝六年。《史记》卷一七《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则记为景帝五年。,征和元年(前92年)薨,“多内宠姬及子孙”[1]卷五九。武帝时下诏推恩②推恩令的时间,高敏先生认为应在元光元年(前134年)之后和元朔元年(前128年)之前,元朔二年(前127年)春正月的诏书则是推恩制进一步“制度化”和“扩大化”的标志。见高敏《秦汉史杂考十二题:汉武帝令诸侯王自裂地之制创立年代质疑》,载《秦汉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岳庆平先生反对这一说法,仍认为是元朔二年。见岳庆平《主父偃献策推恩与汉武帝下推恩令应为元朔二年辨》,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2期。董平均先生认为应是元光六年(前129年)或元朔元年。见董平均《汉武帝下推恩令非元朔二年考》,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诸子分为列侯。在《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中,敬肃王子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研究赵敬肃王子侯有助于加深对推恩令的认识。

一、赵敬肃王子侯考辨

赵敬肃王子侯的数量,《史记》卷二一《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以下简称《史表》)与《汉书》卷一五上《王子侯表上》(以下简称《汉表》)所记出入较大。《史表》仅记14人,《汉表》为24人。后世史家多与《汉表》同,《文献通考》和《册府元龟》所记数量都为24人,仅国名、人名有相左之处③《文献通考》卷二六六《封建考七》曰:“赵敬肃王子侯者凡二十四人。”国名与史、汉二表有四处不同:(1)“尉文”记为“尉”。(2)“榆丘”为“榆邱”。(3)“襄嚵”为“襄”。(4)“南”为“南蛮”。《册府元龟》卷二六三《封建第二》与《汉表》的人名、国名都有不同之处:(1)记封斯侯为“胡阳”,与《史表》同。(2)柏阳侯名为“终右”。(3)歊安侯名为延平。(4)鄗侯为刘丹。(5)刘平为“阳安侯”而非“易安侯”。(6)南陵侯为刘虔。(7)刘道为榔裴侯。(8)刘陀为“南蛮侯”,与《文献通考》同,与《汉表》异。囤于篇幅,《文献通考》《册府元龟》只作参考,暂不考证。文中所用人名、地名以史、汉二表为准。。

如表1,鄗侯刘舟以下诸人皆不见于《史表》,应是《史表》完成时刘舟等10人还未分封。

表1 史、汉二表所记赵敬肃王子侯

续表1 史、汉二表所记赵敬肃王子侯

除数量外,史、汉二表所记不同之处有五:

(1)表1第二条,《史表》记封斯侯为“胡阳”,《汉表》为“胡伤”。

传世的《武王践阼》篇就有“毋曰胡伤,其祸将长”[2]105的说法。①《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中有竹简本《武王践阼》,可证《武王践阼》篇战国时已有。竹简本作“毋曰可(何)愓(伤)”。详见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文渊阁《四库全书》中有《史记·卷二十一考证》篇,其文曰:“按汉表作胡伤是也。汉时多以不害、无伤为名。”确实,肩水金关汉简有“董毋伤”(73EJT1:175)、“孟毋伤”(73EJT2:35)[3]、“朱毋伤”(73EJT37:672)、“许毋伤”(73EJT37:987)[4]等人名。正如陈直先生所说:“胡伤与无伤、何伤义皆相近,为两汉人之习俗语。”[5]56

并且,《史记》中“胡阳”讹代“胡伤”已有先例。《史记》卷七二《穰侯列传》记秦国客卿为“胡阳”,但《秦本纪》记为“胡伤”。《史记正义》引司马彪曰:“秦昭王三十三年,秦背魏约,使客卿胡伤击魏将芒卯华阳,破之。”[1]166《集解》《索隐》皆从之。②详见《史记》卷四《周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66页。可见,“胡伤”之名更为史家所信。

综上,封斯侯之名从《汉表》为宜,为“胡伤”。

(2)第三条,榆丘侯《汉表》作刘受福,“史表作‘寿福’,两见”[6]575。《文献通考》《册府元龟》从《汉表》。

《史记新证》:“汉代寿受二字相通……汉瓦有‘永受嘉福’,《汉表》作受福是也。”汉代“寿”“福”二字不见连用。东汉神兽百乳铜镜铭文中虽有“长保永福兮寿万年”[7]之语,但二字分别表意,不为词组。

“寿福”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北魏正光三年(522年)《魏直阁将军辅国将军长乐冯邕之妻元氏墓志》题铭有“寿福”一词。[8]12《8南史》卷五五《夏侯详传》记鱼弘“有眠床一张……通用银镂金花寿福两重为脚”。文献中“寿福”一词最早见于佛教经书,疑为舶来语。如梁沙门释僧祐撰《释迦谱》卷一《释迦始祖劫初刹利相承姓谱第一》有“其余众生寿福行尽”语。应是佛教的流传为南北朝社会带来“寿福”一词。

所以,榆丘侯之名作“受福”为宜。

(4)第十三条,《史表》记刘终古的封地为“柏阳”,《汉表》记作“柏畅”。清《畿辅通志》:“保定府城南有柏陵城。按柏陵《史记》作柏阳,《汉书》表作柏畅。”《大清一统志》说柏畅亭“在临城县。西汉元朔五年封赵敬肃王子终古为柏畅侯”。同为清代官修志书,说法亦有出入。

首先,“柏畅亭”的说法不合理。汉代管理民户的地方行政系统是县、乡、里。④因文献记载阙疑,间或互相矛盾,致使关于乡、亭、里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及设置结构问题莫衷一是。有学者提出了汉代地方行政组织的乡亭里结构。但是,“尹湾汉简将乡里和亭邮分别列项统计,说明亭邮和乡里属于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乡里二级确是汉代地方行政组织的真正结构。见沈颂金《汉代乡亭里研究概述》,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10期。亭只是“为徼循防‘盗’”[9],无下辖民户,不可能作为食邑。且仅分一亭,体现不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效果。

其次,临城在西汉属常山郡,保定属中山国。[10]南宋罗泌撰《路史》卷三〇《国名纪》说柏阳在中山,与《畿辅通志》所说相合。若此说法为真,终古封地在汉代应为柏阳,是中山国的一个县,国除后省,故不见于《地理志》。正如《畿辅通志》所说,柏陵城“汉为侯国,寻省”。

(5)十四、十五条,《史表》记刘延年为鄗侯,《汉表》记为歊侯。《汉表》所记的鄗侯为刘舟。

关于这一问题,周振鹤先生在《西汉政区地理》中曾提出:“疑元朔五年封延年时,未得鄗县全部。元鼎五年后又以鄗县其余部分封舟,别属常山,其后两鄗又合为一县”。

笔者认为,首先,“歊音许昭反”[11]卷一五上,与“鄗”不同音,不是一字。所以王念孙说:“歊当依史表作‘鄗’。……‘鄗’与‘歊’形近而误。”[6]599这一说法是很正确的。按鄗侯、歊侯名皆为延年,封爵时间,失爵时间和原因都相同,可以肯定是同一个人。

其次,《汉表》记鄗侯为刘舟,其实并不矛盾。《史表》记刘延年元鼎五年(前112年)坐酎金国除。而《王子侯表上》记刘舟“征和四年(前89年),坐祝诅上,要斩”。刘延年与刘舟定非一人。

再次,《史表》所记王子侯受封的时间下限为元鼎元年(前116年),鄗侯舟不见于《史表》,说明刘舟应是被封于元鼎元年以后。所以,很有可能是元鼎五年延年坐酎金国除后,地又分封给刘舟。

24位王子侯的封地①延年与舟都封于鄗,故封地实际为23处。,《史表》中注录了13处,《汉书补注》补注了7处,《史记志疑》补注了1处②《史表》注:尉文、襄嚵、邯平、武始、易安、柏阳、漳北、南、南陵、鄗、安檀、爰戚、揤裴。《汉书补注》注:封斯、邯会、东城、氏、栗、洨、猇。《史记志疑》注:朝。。其中尚存争议的有③其中,《索隐》曰尉文所在地为南郡,现已被证实为误。详见马孟龙《谈肩水金关汉简中的几个地名》,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2年第3期。故本文不再考证。:

(1)朝,《地理志》所记东郡22县中并无朝县。《读史方舆纪要》曰:“(朝城)春秋时,卫之东鄙。汉置东武阳县,属东郡。后汉因之。”是知,朝城春秋时已有,西汉时改其地设东武阳县。北魏改东武阳为武阳县,至隋不改。“贞观十七年,废武阳入临黄、莘二县。开元七年复置,改为朝城。”[12]卷三九梁玉绳引《方舆纪要》曰:“故朝城在今山东朝城县南十七里。汉东郡东武阳地。”[13]706也认为汉代朝城与东武阳是一地。

所以,应是朝侯受封时(元朔二年六月)其地仍为朝县。最晚至平帝时已改设东武阳县,故《地理志》所记地名为“东武阳”。可证者还有,应劭曰:“漯水出东武阳,东北入海。”[11]卷二八上李贤曰:“今朝城在济水北,有漯河,在今齐州临济县东。”[14]卷一九东武阳和朝城都有漯水穿过。又《说文解字注》卷一一水部释濕水④《说文》“漯”作“濕”。见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36页。曰:“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东南有东武阳城是也。”清代朝城县与汉东武阳故城相邻,可知东武阳与朝城确为一地。今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中部朝城镇。

(2)揤裴,《汉表》说在东海,《路史》亦谓其在东海。

《汉表》注引郑氏曰:“揤裴,音即非,在肥乡县南五里,即非城也。”[11]卷一五上《畿辅通志》卷五八也说:“今广平府肥乡县有揤裴城。”按肥乡县西汉时属魏郡,当是汉代的揤裴。《地理志》记魏郡有即裴侯国,疑即此地。

另,肩水金关汉简有“魏郡揤悲翟□里大夫田忠年”(73EJT21:438)的记载⑤马孟龙认为木简上的“揤裴”(揤悲),“即《汉志》魏郡即裴侯国”。见马孟龙《谈肩水金关汉简中的几个地名(二)》,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4年第2期。,可以确定,揤裴在汉代属魏郡。

阴城、榆丘未为前人所注。其中阴城可在他处考见:阴城,表、志皆阙。梁玉绳说:“考战国赵策‘魏王朝邯郸,抱阴成,负蒿葛孽为赵蔽。’”[13]707将“阴成”同于“阴城”。然《战国策》卷二一《赵策四》“齐欲攻宋”条:“而身朝于邯郸,抱阴、成,负蒿、葛、薜以为赵蔽。”[15]730“阴”“成”为两地,都为魏国地名,“阴”在今河南卢氏县东北。[16]621梁说不确。《地理志》说南阳郡有阴县,师古曰:“今襄州有阴城县,县有酂城乡。”[11]卷二八上疑即此地,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囤于材料,榆丘暂无法考证。

二、赵敬肃王子侯国的立废

封斯侯胡伤在位25年薨,传至曾孙仁。邯会侯仁传至玄孙釐侯康。栗侯传至曾孙,洨侯、猇侯、揤裴侯都传至玄孙。后皆无记载。鄗侯、漳北侯、南侯没有记载封年。南陵侯、安檀侯、爰戚侯三人只记载了立国时间。此外12位王子侯皆有立国时间、国除时间与原因,可以知道立国年数。

表2 赵敬肃王子侯国时间表

续表2 赵敬肃王子侯国时间表

可知的15位王子侯,立国时间最长的为134年,传五世。最短的传一世,立国仅3年。

国除的原因,7人坐酎金免,6人犯罪免,2人被杀,嗣为赵王1人,无后1人,王莽篡位后被免1人。其中,酎金罪也是王侯罪责的一种。因此,可知的20个王子侯国中,因罪被除的竟有13个。诸人所犯之罪,除酎金属诚信问题,其他多为大逆和杀人的严重罪行。

此外,东城侯遗被妾所杀,漳北侯宽死于奴手,可见其家庭的无序。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要归于彭祖本人对子孙的影响。史载“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共,而心刻深,好法律,持诡辩以中人”,以至在位期间,朝廷派遣的“相、二千石无能满二岁,辄以罪去,大者死,小者刑,以故二千石莫敢治”[1]卷五九,反映出彭祖本人心术不端。由此造成朝廷对赵国的监督无法到位,其后果自然是王室的肆意妄为。这一切都会给诸王子造成长久的影响。其次,刘彭祖对于诸子的溺爱也是重要原因。“赵王家多金钱,然所赐姬诸子,亦尽之矣。”[1]卷五九似乎关爱自己的儿子胜于自己。不仅如此,对于犯罪的儿子彭祖也尽力包庇。太子丹与其女弟及同产姊奸,武帝遣使者发吏卒捕丹,下魏郡诏狱,治罪至死,彭祖竟上书为太子诉冤,“久之,竟赦出”[11]卷五三。

三、从赵敬肃王子侯看推恩令的实施

从地理上看,可知封地所在的22位王子侯①尉文属赵地,但不知分封后属于何郡。,封地在魏郡的有6人,常山郡3人,钜鹿郡、沛郡各2人,广平郡、东郡、九江郡、南阳郡、济南郡、山阳郡、临淮郡、涿郡、中山国各1人。②其中,中山、广平、魏郡、常山、钜鹿皆为汉初赵国地,后析出。详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76-78页。分散于13个郡国中。

与赵国接壤的魏、常山、钜鹿、广平四郡,分封人数多且集中,有12人,占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按《中国历史地图集》西汉冀州刺史部地图,四郡的封地都在其郡与赵国的边界处(漳北、安檀不见于地图中)。这些封地应都是原属赵国,诸子分封之后属附近郡管辖,国除后地入于郡。这些封地构成了围绕赵国的第一梯次。在四郡之外的东郡、济南郡、中山国、涿郡、山阳郡构成第二梯次,有5人,占总人数约五分之一。九江、南阳、临淮、沛郡距离赵国较远,为第三梯次,分封数量与第二梯次相同。可知,并非所有王子侯都分封在赵国。总体来看,众多侯国以赵国为中心向外扩散,王子侯数量也随之递减。

由上,王子侯的分封原则可以归结为:

首先,尽量将王国边界地区分给王子为侯国。一方面,侯国归所在郡管辖,分封王国与郡的边界地区方便郡对侯国的管理。另一方面,侯国失国后其地入于郡,有利于在地理上将新地与郡连在一起,同时不会割裂王国。

其次,如赵敬肃王,由于王子众多,无法全部分于本国,会将部分王子封地安排在远离赵国的郡。一郡之中最多有两名兄弟为列侯,极为分散。这样无规则的广布是为了避免近亲盘根错节。若兄弟尽分于一地,实际上亲缘关系并未拆散,极易造成“喜则群聚,怒则相杀”的局面,各国子弟犬牙交错就会减少此类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时间上,于元朔二年六月首批分封的8位王子侯分布于6个郡(尉文侯、榆丘侯封地所在未知)。元朔三年四月分封的4位王子侯分布在魏、涿、钜鹿三郡。元朔五年2人分封于常山郡和中山国。征和元年分封的4人分布于沛、魏、济南三郡。王子侯的分封时间和地点并无规律可循。

这样分批实施分封,既是对诸侯王的缓兵之策,也是中央自身的需要。

其一,推恩令确实损害了王国的利益。例如中山靖王,早在建元三年(前138年)削藩呼声起时,刘胜就在武帝前哭诉:“今群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群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斯伯奇所以流离,比干所以横分也。”[11]卷五三刘彭祖“不好治宫室禨祥,好为吏”,“专代吏治事”[1]卷五九,其权力欲可想而知。从这些诸侯王手中夺权可谓虎口拔牙,所以要在实施过程中分批分散进行,逐步瓦解其国土,最终达成分解的结果。

其二,分封必然导致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行政区划变革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如户籍、土地、税收的重新划分等。中央政府和地方都需要时间安排、准备,一次性无法消化大量侯国,所以必须要分批进行。

因此,每次分封前,政府应是对受封者的年龄有明确规定,达不到年龄的王子需要等下一批次。如此,诸王子按照由长及幼的顺序得到分封,既维持了秩序,又减少了歧异。并且每一批分封人数的多少,分封的时间都掌握在了政府手中。①《汉表》中王子侯分封的日期有:元朔二年五月乙巳,五月甲戌,六月甲午;三年十月癸酉,二月癸酉封,正月壬戌封,三月乙卯,四月甲辰;四年三月乙丑,四月甲午封,四月乙卯;五年十一月辛酉,三月癸酉封,六月壬子;六年四月丁丑;元鼎元年四月戊寅,七月辛卯,七月乙酉;元封元年五月丙午;征和元年,二年三月丁巳。每一批次人员数量不同,时间间隔亦无规律,应是中央政府的临时安排。

通过分封,汉政府顺利完成了“众建诸侯”的目标,削减王子侯国的行动也在同时进行着。以敬肃王诸子为例,武帝时21个王子侯国中,11个已被削除,②南陵侯、安檀侯、爰戚侯未记其国除时间,所以不算在内。栗侯、洨侯、猇侯、揤裴侯虽不知国除时间,但可知其皆为征和元年封,传国四世或五世,不可能是在武帝时被除。半数侯国归入汉郡。此应可以反映出当时的整体情况。是知,武帝通过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对王国势力的削弱是卓有成效的。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聘珍,王文锦.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甘肃简牍保护研究中心.肩水金关汉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1.

[4]甘肃简牍博物馆.肩水金关汉简(肆)[M].上海:中西书局,2015.

[5]陈直.史记新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6.

[6]王先谦.汉书补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刘东亚.介绍两面古代铜镜[J].中原文物,1981,(2):65.

[8]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G].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9]王毓铨.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辨正[J].历史研究,1954,(2):127-135.

[10]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1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12]梁玉绳.史记志疑[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3]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4]范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5.

[15]刘向.战国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6]王守谦.战国策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武阳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白水青菜面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武阳的荷花
武阳春雨 茶如其名
双胞胎迷惑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