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2018-01-04杨兴文
文/杨兴文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
文/杨兴文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要多么复杂,只需要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接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尽管教育部佥事鲁迅当时在设计领域默默无闻,不过他竟然勇气十足,干脆利落地答应帮忙。
接受任务后,鲁迅坐在桌子前绞尽脑汁地构思,究竟应该怎样设计,方可做出让蔡元培满意的校徽?在思考的时候,鲁迅告诉自己:“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京大学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在考虑成熟后,鲁迅开始设计。他利用竖立的形式,将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巧妙地组合起来,北字构成两个背对背侧立的人像,大字构成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下面象征的是老师,上面代表的是学生。教师就是要心甘情愿地做让人攀登的梯子,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代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1917年8月7日,鲁迅把完成的校徽设计作品亲自送到蔡元培手里,请他百忙之中抽时间审阅。他忐忑不安,担心交上去的草案不能过关,但出乎意料的是,蔡元培看到他的作品,竟然相当满意,当场确定采用他设计的校徽。
这之后,鲁迅对设计产生浓厚兴趣,开始设计书籍封面,并展现出源源不断的才华,陆续设计了60多本书籍的封面。他觉得,图书封面的留白空间布局具有质朴的想象力潜能,对于读者的精神自由很重要。因此,他的很多书籍封面设计都选择了朴素的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以外,基本上就是空白的。
鲁迅博物馆研究员肖振鸣认为,文学创作是鲁迅对苦难的抗争,对美术的终生嗜好则是他快乐的源泉。鲁迅对美术的热爱,甚至超越了他对文学的抒发、史学的考究和哲学的思辨,他设计的不少作品使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设计师。
著名画家、作家、文艺评论家陈丹青认为:“鲁迅不仅是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也是前卫的实践者,还是精于选择的鉴赏家。从鲁迅设计的东西可以看出,只有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才能创造出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