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①

2018-01-04宋颍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针对性收缩压我院

宋颍丽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①

宋颍丽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产科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研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04~2017-03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分娩结局及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有降低,但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血压明显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现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刮宫产、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早产等不良分娩结局的机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分娩结局,而且具有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针对性护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血压;分娩结局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的常见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多发生在妊娠期20周以及产后2周,约占全部妊娠的5%~10%,严重时会造成患者产生视力模糊、头疼、上腹痛以及焦虑等,其所造成的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因素[1]。故妊娠期高血压不仅需要及时的临床治疗,而且合理的护理干预也不可缺少。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是新兴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在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本文选择我院2016-04~2017-03接诊的9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04~2017-03接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家族遗传病史。③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指标。④无严重心、肝、肺等方面的疾病。⑤积极配合本次研究。⑥年龄18~45岁,在我院建立病例档案并在我院分娩。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肺等疾病。②有血液病及恶性肿瘤者。③不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对照组46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23例;年龄19~43岁,平均(27±4.34)岁;怀孕周35~42周,平均(36±2.40)周;怀孕次数1~5次,平均(2.55±0.43)次;分娩次数1~3次,平均(1.48±0.32)次;体重45~75kg,平均(50±5.8)kg。观察组46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4例;年龄21~45岁,平均(27±5.14)岁;孕周36~42周,平均(36±2.02)周;怀孕次数1~4次,平均(2.85±0.23)次;分娩次数1~3次,平均(1.58±0.12)次;体重43~74kg,平均(49±6.9)kg。两组患者在初经产妇、年龄、怀孕周、怀孕次数、分娩次数、体重等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具体包括:进行降压治疗,如:给予降压药、吸氧等;进行常规健康知识、理论、注意事项的教育和培训;每日检测血压、血糖、胎动以及患者身体状况等;。观察组采用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容易心情抑郁、沉闷,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担忧和其内心的想法,从患者的角度疏导、开解患者,缓解患者心理负担。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有关妊娠期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培训与指导工作,避免因孕妇因自身行为不当或者家属照顾不合理而加重病情。③饮食护理:保证患者饮食的质量,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尽量少吃肥肉等影响患者血压稳定的食物。④环境护理:保证患者所在环境的安全、安静、舒适、干净、通风。定期改变患者病房的格局,避免患者因长时间住院而烦躁。⑤探视干预:限制每日探视患者的人数和时间,保证患者具有足够的时间休息。⑥运动干预: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为孕妇运动计划:每日在餐后1h进行30min的慢走、在专业人员的看护下适当的练习孕妇瑜伽。⑦分娩期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顺产的患者提前做好产前评估,对于刮宫产的患者做好手术的准备以及心理安抚、教育,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属在分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⑧产后护理:帮助患者翻身、清洁身体,加强阴部护理。24h监控患者的血压以及其他生命体征。

1.3 观察指标

①患者血压控制:全天舒张压及收缩压、白天舒张压及收缩压、晚上舒张压及收缩压。②患者分娩结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刮宫产、胎儿窘迫、胎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早产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血压均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全天舒张压、全天收缩压、白天舒张压、白天收缩压、晚上舒张压、晚上收缩压控制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见表1。

观察组患者出现产后出血、早产、胎盘早剥等不良情况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好的分娩结局,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分析

表2 两组患者分娩结局比较[n=46,(%)]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特有的疾病,也是产科的常见疾病,其所造成的产妇死亡约占妊娠相关的死亡总数10%~16%,是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因素。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治疗手段减低妊娠期高血压十分重要,采取适当的护理干预控制患者血压,促进患者顺利分娩也十分必要。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在多种疾病中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在患者取得了较高的满意度[3]。故笔者在此次研究中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本研究显示,接受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患者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接受整体护理干预的患者相较于常规护理的患者,出现不良分娩结局的机率明显降低。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及家属加深对妊娠期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缓解患者的心理和身体方面的压力,提高控制血压的效果;环境、饮食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舒适的环境,更好地稳定血压等生理指标;运动、探视、分娩时以及分娩后护理干预,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身体状态,降低分娩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胎儿的存活率以及存活质量,有利于分娩后患者的恢复[4]。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是严重产科的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性命。目标行为理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情况、改善患者分娩结局、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1]张巧丽,黄水仙.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度情况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3372-3375

[2]吴文文,曹卫乐.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慢性胃溃疡126例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3,20(16): 2547-2548

[3]王冬云.针对性睡眠护理措施在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16(9):137-138

[4]史桂侠.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22(9):118-119

宋颍丽(1988~)女,河南郑州人,学士,护师。

R714.24+6

B

1008-0104(2017)06-0171-02

2017-07-12)

猜你喜欢

针对性收缩压我院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