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
2018-01-04特邀主持朱亚芬
特邀主持:朱亚芬
人教版八上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
特邀主持:朱亚芬
一 根据提示重写给定的一段文字
我的爸爸
◎覃微芳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八(12)班
每个人都有爸爸。也许他很高很瘦,也许他又胖又矮,也许他诙谐幽默,也许他不善言辞,也许,他只是个很普通的人,但在孩子的心目中,他是个不普通的人,是英雄,是榜样。我的爸爸不仅是一个热爱工作的工作狂,而且是一个会照顾家人的“暖男”。
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工作出色,经常在单位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那些金灿灿的奖状,挂在墙上,不但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凝聚着爸爸对工作所投入的一点一滴的心血。
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有天爸爸下班回到家里,脸上的眉头都快皱成一个“川”字了,一问才知道:他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连在吃饭时都两眼发呆,愁得吃不下饭。突然,他一拍脑门,激动地喊道:“我想起来了!对,没错!就是那个资料!”他不管不顾地放下筷子,不在乎我们一家人诧异的目光,冲向书房。原来他突然想起了国外有过这方面的材料,就马上查阅了资料,并且连夜赶回单位抢修,终于把机器修好了。
虽然爸爸很热爱工作,但他还是会花很多时间来陪家人。周末,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因为他常带着全家人去郊游。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本地郊区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因此我们的周末,有时会徜徉在飞英公园,赏“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的一丝清香;有时会游历在南浔古镇,品“浮生琴瑟茶韵,醉迷烟雨酒香”的一缕古朴;有时会荡舟在碧波太湖上,享“湖上清溪溪上山,人映清波波映楼”的一派悠闲。每次郊游,我们不仅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更享受着浓浓的天伦之乐。全家都非常开心。
我的爸爸,也许只是个很平凡的人,但在我心里,他是全世界最好最好的爸爸!
【朱老师评】
本文能够在原有一段话的基础上,根据给出的写作提示,成功地改写为一篇文章。文章加写了统领全文的中心句:“我的爸爸不仅是一个热爱工作的工作狂,而且是一个会照顾家人的‘暖男’。”开篇即给爸爸贴上了“工作狂”“暖男”两个标签,给人以深刻印象。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后面的文字一段一段地来写,每一段叙写父亲的一个方面,并且每一段在表达观点之后,都有具体的例子,使得文章的中心得以阐发,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且更加具备说服力,成功塑造了一个既热爱工作又细心照顾家人的爸爸的形象。此外,文章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赘言碎语,于平淡的叙述中叙写人物形象,蕴含着真挚的情感,真正做到张志公所说“该说的都说到,没有重要遗漏,不必说的就不说,不蔓枝”。
二 以“节日”为题的作文
节日
◎施雨琳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八(12)班
好像是四五岁吧,那年的元宵佳节是在乡下过的。乡下不同于城里,家家户户大门敞开,任檐下的大灯笼像个涨红脸的胖小子左摇右摆;任廊里晒着的一串串腊肉在北风中起一层层白色的盐霜。春节已过,但节日的氛围仍在延续。家家户户的大人们忙着做元宵,小孩子则不知疲倦地东奔西跑,一个不留神,就跑得没了踪影。
元宵节的白天,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难熬的,他们都盼着夜晚能快点来临,以至于整个白天都坐立不安。乡下的炊烟起得早,往往在傍晚四五点钟就在村子的上空袅袅升起。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人们开始吃晚饭了,孩子们终究耐不住性子了,胡乱地往嘴里扒几口饭,鼓着腮帮子,喊着“我吃饱了”,便撒腿往外跑去。大人们也不阻拦,因为他们知道,此时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像欢快的小喜鹊一样奔向了花灯街。
花灯街上小贩以及商铺都已经安置好,偶有几个小贩在搬着东西,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对穿梭着的孩子们大喊:“小心点,跑慢点!”孩子们似乎没有听到,依旧嘻嘻哈哈、推推搡搡地涌向街的那头。
街市上人渐渐多了,天快黑了,花灯会马上要开始了。突然,人群中传来一阵欢呼,循声望去,花灯倏地亮了,从东边亮向西边,一瞬间,整条街的花灯全亮了,一盏盏亮得通明,一片片耀得辉煌。人们把本就不宽敞的街堵得水泄不通。两旁的小商小贩操着略带方言的普通话大声吆喝着。
没有一个人是沉默不语的:孩子们在花灯街上穿梭,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青年男女们牵着手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中年妇女忙着和小贩们讨价还价;就连拄着檀木拐杖的老人也咧开了几乎掉光了牙的嘴,兴致勃勃地向一旁的孩子讲着“元宵仙子”的传说。
小摊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孩子们吵着嚷着想要。有捏糖人的师傅,捏了个猪八戒,引得旁人看着八戒滑稽的样子哈哈大笑。另一边有一个画糖画的师傅,只见他从锅中舀了小半勺黏稠的金黄的饴糖,娴熟地在钢板上勾勒轮廓,又轻洒重淋地描出了一匹马,随后用糖拉丝,拉出马尾的飘逸,一匹奔腾的骏马呼之欲出。
卖花灯的店铺中挤满了人,孩子抱着兔子灯欢呼着跑出店;丈夫挑了一盏灯送给妻子,妻子嫌贵拒绝了;小伙子捧着一盏桃花灯送给在门外等候的姑娘,姑娘接过灯,笑红了脸。商家忙得团团转,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今年华市灯罗列”,灯光映照在每一处,每个人的脸都被映得红彤彤的,尘世间的一切晦暗在此刻不复存在,只剩下被花灯温暖的眼神,只剩下被明月涤净的内心。温暖与美好在花灯间川流不息,喜悦与笑颜缓缓淌出,构成完美无缺的圆,渐渐升华,成了天边被人情温热的一轮皎皎明月。
盈月之下,人群中再一次爆发出如雷的轰动——几支舞龙队踏着鼓点轻盈而来。每条龙灯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红色绸珠引着龙舞,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涛翻涌,雄伟又不乏灵动。人们拍手叫好。连宋代的吴自牧也叹道:“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烟花之绽,在夜犹昼;花灯之明,十里熠熠。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香麝。”
元宵之月亦不孤,自有花灯相伴映。十里长街未眠夜,似锦如绣笑里盈。
长街、花灯、人群、盈月,互相交织,织就一段锦绣纹饰,融进一段不可磨灭的清晰记忆。也只有这样的元宵节,才能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的诗句来形容。
此后的元宵节,再也没有这般的美好与深刻了,每每回忆,每每叹息。我害怕,害怕那慢慢消散的节日氛围。我伸手,伸手却遥不可及。
心中涌起莫名的悲伤,好像一根纽带,在逐渐断开。而我,无能为力!
【朱老师评】
这是一篇写节日的散文佳作。小作者并未面面俱到地叙写元宵佳节的各种传统,而是将写作的重点放在其中最富有特色的“花灯”上,叙写了一个流光溢彩的节日的夜晚,使得写作有侧重点,中心明确。小摊上,花店里,舞龙灯,这样的夜晚太绚烂,太激动,让人生出留恋,令人想到辛弃疾的词“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除了细腻地展现节日街市上热闹非凡的场景之外,小作者还注重写出人们在节日的心情,孩子、青年、老人、摊贩、店主……无一不是节日中的主人,无一不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之中。小作者用其古色古香且极富感染力的文字,一度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而后在文章末尾,抒发对这份美好即将逝去的感伤与无奈之情,令人唏嘘。
三 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的作文
“围”爱
◎马朱妮 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八(12)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去年冬天,无意间翻出了几年前母亲为我织的毛衣,虽然已不再柔软,可是我仍然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温暖的东西。我想让我的母亲也能感受这温暖。于是,我开始向母亲学习如何织围巾。
母亲拿来了几团羊绒线,红红绿绿,鲜艳多彩。我想要挑一种她所倾心的,可母亲执意要选一个我喜欢的。我拗不过她,只好应了下来,选了一个淡淡的灰色。母亲性子比较淡,灰色很适合她,她一心只想着我,却不知这条围巾是属于她的。
母亲拿了一副四号针,给我做了一遍示范,只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手中的线,动作轻柔缓慢,仿佛是在对待珍宝一般。她轻轻地执起我的手,放在了她刚刚握过的地方,一阵阵暖意从指尖顺着血脉传到了心头。她眉眼弯弯,双目柔柔,唇边勾起了一抹淡淡的微笑,絮絮叨叨:“五股就太厚了,围着太过笨重。而一股的话,就太薄了,天冷了,容易着凉。三股就刚刚好,保暖舒适。对了,你待会儿注意一点,这针有点滑,可能会掉线!”母亲嘴上不停,手上也没耽搁。我很快就看懂了,争着抢着要自己试试。
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根本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以为我把步骤都看清楚明白了,可是当母亲松开我的手之后,手指僵硬地停在了密密麻麻的线中间,大脑也一片空白,这种无从下手的滋味可不好受。母亲看我踌躇不定的样子,却再没有任何动作。只是给了我一些言语上的提示。我努努嘴,定了定心神,开始了手上的动作。
“你这里错了,线还没绕上去,针已经逃了出来。”
“不对,该换下针了!两针上,两针下!”
“再想想,线是要顺时针还是逆时针绕?”
……
母亲细声细语地告诉我问题所在,我顺从地一一改正。在母亲的提醒下,我慢慢摸清了套路。第一步,用右针穿入左针上的第一个针结,这里不需要往右针上绕线,第一针只需要把针结挑出来就行。第二步,把右针从下往上穿入左针剩下的针结中的第一个针结,这时候,右针应该是在左针的后面,右手食指一绕,羊绒线便逆时针地绕在了右针上。第三步,用左手食指的指腹轻轻地把右针“推”出去,也就是从刚刚穿进来的地方退出去,这一针就织好了。就这样,两针上,两针下,先穿过,再绕线,最后把针原路返回穿出来。重复这些步骤,围巾的主体就完成了。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是不容易,一针一线都要小心翼翼、一丝不苟,一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想起母亲之前为我织的那一件件工艺品一般的毛衣,那该要花费她多少心血啊!通过这次自己的动手实践,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母亲那浓浓的爱,原来就藏在那一针一线之中啊!
我会把爱抓住,把它紧紧地围起来……
【朱老师评】
围巾围住的,岂止是温暖的气息,更是浓浓的母爱,题目“‘围’爱”新颖不凡,一语双关,再辅以孟郊的《游子吟》一诗作为开篇,最是贴切不过。
文章由翻见母亲为“我”所织的毛衣而触发学习打围巾的念头,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学习打围巾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描写得细致到位。母亲教时的动作、神情、语言,无一不彰显了对女儿的脉脉温情,令人读到一个温柔、内敛、耐心的母亲形象;而“我”学习打围巾的过程却并非没有波折,正是在这小小的挫折中“我”更加能够体会母亲为“我”织毛衣所花费的心思以及在其中蕴含的情感。真可以说是自己动手,方知母恩。
流畅、连贯地叙写一次动手做事的经历是不难的,难能可贵的是,本文在学打围巾的经历中能够生发出对母亲放在心头之爱的感受,使得文章有了温度与深度。
朱亚芬,浙江省湖州市第四中学教育集团语文教师,语文教研组长。浙江省教坛新秀,湖州市教学明星。在作文教学上,提倡“真实写,写真实”。
巫作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