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长溯源与启示
2018-01-04麻庭光蒋振山张道然
麻庭光 蒋振山 张道然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城建学院安全工程系
楼长溯源与启示
麻庭光 蒋振山 张道然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城建学院安全工程系
新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一项挑战是高层建筑的安全问题。杭州纵火案、天津城市大厦火灾和北京大兴火灾等灾情提醒国人,消防隐患需要专业的眼光、全面的覆盖和及时的响应。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回顾古代中国的里长制度和医疗急救制度,并思考当代美国的应急经理和人群经理制度,对于解决我国的高层建筑防火防灾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调查古代治安办法和美国应急对策的基础上,本文针对高层建筑的防灾问题,探讨楼长制度的全面覆盖性和专业性,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办法。
楼长;职业安全经理人;人群经理;应急经理;医疗急救志愿者
“伦敦大火,警示中国”。2017年7月7日,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开展综合治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鼓励专业消防经理人和消防楼长制度,把过去零星存在的楼长办法加以制度化和普及化。然而,楼长是什么?干什么?从哪里来?这个古今中外都没有的新职业,却是唐代“里长”、宋代以降保甲制度的延续,现代安全经理制度的地方化,代表着中国地方治安的优良传统,也是美国保障社区安全的应急经理制度和保障聚会场所安全的人群经理制度的本土化,是应急管理制度适应中国国情后的一种必然选择。在没有先例可以遵循的情况下,如何培训楼长,如何发挥楼长制的正确用途,存在很大的挑战。本文从历史经验、文化传统、专业消防和应急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楼长制度在新形势下的应用潜力。
1 社会的治安管理
中国历代的治安管理总是延续着两条主线[1],一条是中央直属的官方军事化消防,如春秋时期的正徒、汉代的金吾卫、唐代的执金吾、北宋的军巡铺、南宋的防隅军、清末民初袁世凯主导的警察消防和1983年之后的兵役制消防;另一条主线是地方自治的力量,如春秋时期的郊保、唐代的里长、北宋的五甲制、南宋的十甲制、元代丁壮和保甲制、明代的火甲制、清代的保甲制和救火会、民国的保甲制与志愿消防、解放后的居委会和志愿消防等。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社会治安制度的经济性和效率。
近30年来,出现了高层建筑普及的新形势,改变了中国古代建筑因为不能防火而只能平面布局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的城镇化运动,让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口进城打工,高层建筑成为让有限土地容纳更多人口的唯一选择。这时候,居委会的辖区不变,户数与人口却急剧膨胀,燃料大量堆积,存在危险源的管理困境。另一方面,高层建筑特有的火灾蔓延困境和单向逃生困境,让生活在云端的居民随时担心自身的消防安全,众多的高层建筑火灾,经常性挑战城市的消防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专门组织的,针对某一高层建筑、管理治安内容的安全管理者的必要性,于是有楼长一职的推出。
2017年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火灾,可以为楼长制度的必要性提供注解。第一,杭州纵火案的扑救过程中缺乏当地的知情人员的引导,在火灾被扑灭半个小时之后,才发现现场有受害者没有得到救助。第二,天津城市大厦火灾之前,为了保证装修过程不受干扰,最重要的消防水源被轻易切断,因此火灾发生后缺乏足够的灭火能力。第三,北京大兴火灾中,“只一个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和冷库直接相通”。这些安全隐患的识别与排查,迫切需要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消防经理人来解决。作为民用高层建筑的守卫者,楼长制度也存在类似的技能缺乏症。
2 楼长的重新定义
中国最近发生的城镇化运动,让原来居住分散的居民集中到少数的高层建筑,便于集中提供社区服务和管理,也带来了燃料集中、人口集中和减灾困难的困境。和美国的分散居住相比,高层建筑的居民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很难重视和有效管理周围的环境,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这种居住集中、风险增加、监督困难、管理乏力的情况下,推广专业从事消防安全管理很有必要,于是有楼长制度的实施。早在1991年,台北市消防局就推广了这项工作(消防检查师,fire inspector),主要由专职消防人员和消防志愿者组成,负责利用专业消防知识指导市民居家安全,做的是防灾的工作,也称消防风水师。国内很多地方,早已局部推行以楼长为中心的管理办法,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话会议,不过是把过去的一些作法合法化和普及化了。然而,在楼长的定义、内容和伦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模糊性。
楼长是什么?在中国,楼长工作是三项任务的混合体。第一,楼长相当于从事治安管理的古代里长,近代居委会主任(Neighborhood Committee Director)的延续。虽然大家居住在高层建筑,相互沟通没有大杂院那么方便,但仍然是一个社区,需要一批志愿者从事治安管理工作;第二,楼长是以消防安全为导向的安全经理(Safety Manager),灾前经常排查隐患,灾时辅助人群疏散,灾后协助调查和恢复。第三,楼长是以公共安全为次要任务的应急响应人员(Emergency Responder)。由于我国的保险、医疗和消防事业难以覆盖所有的基层人口,民众的安全难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比较专业的救护,存在相当的志愿应急需求。过去,这项工作是“赤脚医生”来完成,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之一。今天一切服务都商品化了,仍然需要懂得急救知识的,能够及时响应的应急人员,快速完成基层的救护工作,来补偿社区医疗救护网格化的不足。
随着民众对公共安全越来越高的要求,美国也出现了两种前所未有的工作。第一是2003罗德岛夜总会大火之后,美国社会对聚会场所(Assembly,国内统称为人员密集型场所)人群经理(Crowd Manager)的需求大增,《美国生命安全规定》[2]要求,服务250名客人以上的机构,至少需要配备一名人群经理,负责紧急场合的人群疏散导引和指挥工作。第二是2001年世贸大厦恐怖袭击之后,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针对社区安全要求推广的应急经理制度。在美国,由于人口向郊区的反向流动,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因此社区应急经理(Community Emergency Manager)存在很大的必要性,以便就近解决重大灾害面前分散社区的应急管理问题[3]。此外,由于美国社区的游泳池比较普及,经过急救训练(Emergency Medical Training)和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培训的应急志愿者(Emergency Volunteers)非常多,他们构成了非常普及的医疗急救队伍(Emergency Medical Responder)志愿者队伍,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综上所述,楼长制度的6个源头,如下图。
图 楼长制度的多项来源或传统
所以,伦敦大火之后中国复兴的楼长制度,虽然是针对高层建筑火灾风险性提出的,但从恢复古代治安传统、满足中国社区的安全需求和响应发达社会的治安需要的大趋势而论,这是一项基层治安管理者的组织制度,存在专业化、志愿化和普及化的三大趋势,值得深入探讨。
2.1 楼长的防灾功能
任何从事消防安全工作的人员,都肩负着维护生命财产损失的重任,存在着专业化的诉求。早在2000年美国应急管理署FEMA召开的第一届消防队员安全会议上,与会者提出《火灾和应急服务的高等教育计划》(Fire and Emergency Services Higher Education,FESHE课程计划),从战略层面规范了消防从业者的基础理论框架,值得以经验性为主的缺乏理论基础的国内消防从业者学习。在此理论框架下,楼长培训需要完成如下的内容。
2.1.1 识别火灾隐患
高层建筑的楼长,主要是满足识别火灾隐患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火灾动力学常识,认识火灾发生的原因和蔓延的条件,从而为识别隐患创造条件。一本成熟的火灾动力学教材应当包含两部分[4],失火的原因和灾害的扩展。前者强调燃料的物性和环境的影响,从而认识失火的潜力;后者更重视羽流和烟气的危害,通过对烟气蔓延的过程认识,从而为认识建筑的消防设计内容掌握必要的知识基础。过去人们仅仅靠消防手册或安全条例来对付火灾隐患问题,如《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GA653-2006)》。类似的手册和条例过于简单、缺乏注解和图例,因此可操作性不足,而且不能包含所有的可能性,尤其对火灾的蔓延过程防范不足,因此对防范重大灾情存在很大的漏洞。缺乏火灾动力学常识,就不能正确识别火灾的成灾隐患,这是新一代消防风水师、消防队员和防火工程师从业的必要基础理论。
2.1.2 识别环境隐患
由于高层建筑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高层建筑的被动消防设计(疏散设计)是消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众多火灾事故的经验汇总。例如,疏散门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5]是:任何地点有两个尽可能远的疏散门可以选择;疏散容量根据使用者数量加以调整;周密计划,经常练习疏散演习;疏散门在可以看见的合理距离之内;逃生途径正确标识,没有阻碍,正常照明。拿这五条原则,可以用来认识安全隐患和逃生陷阱,从而避免在疏散过程中发生的悲剧环节。
2.1.3 维护防灾设施
防灾设施,是主动消防设计的内容,通过提供一定的消防设施,保证建筑系统在火灾发生之后,能够及时地诊断火灾、发出火警、远程通知、自动洒水等,存在大量的消防设施维护工作和程序。保持现有主动防灾措施的正常待命状态,保证需要时投入运行,发挥及时减灾的效果,需要周期性的维护与测试。
2.1.4 识别突发事件
火灾是高层建筑主要的危险,在历史上是疏散计划一定要对付的问题。然而,还有其他类型的危险事件,在特定的建筑和位置也是有可能发生的,需要在疏散计划的开发过程中加以考虑。由于事件特征的差异性,疏散方案和相关的行动有可能是不同的。一些突发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只限于一人,而另一些事件,就像地震一样,同时影响建筑物所有的使用者。还有其他突发事件本身导致撤离那些直接参与事件的居住者,而剩余的逃生者保持在原地,等待进一步的指示。紧急情况的性质也决定了居住者是否应疏散到建筑物内或建筑物内相对安全的地方(如龙卷风或炸弹威胁)。因此,至关重要的是确定突发事件的性质,并实施恰当的疏散计划和战略,以便有效地应对这一事件。
2.2 楼长的减灾功能
作为最熟悉本地环境和民情的楼长,为消防队伍的应急响应工作提供支持,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
2.2.1 制定应急疏散计划
建筑出口和支持系统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疏散,可是在灾难发生时,还需要有效的应急疏散计划[6]。应急疏散计划的目的是让住户知道如果出现紧急情况以后该如何去做,让应急反应者对现场的预期结果有所准备。疏散规划尤其适用于那些容纳大批人群,并使用不同逃生策略(分阶段撤离或就地防火待命)的建筑、那些拥有复杂的疏散路线和程序的建筑物,以及由于多个可信事件的存在,建筑物需要不同的疏散策略的场合。更重要的是,当大量的人群出现时,人群有自己的心理学和动力学规律性,在紧急情况下控制人群需要考虑许多因素。紧急疏散计划最重要的内容是确保获取正确的信息,达成有效的沟通,以提高所有相关者对情景的认识。其关键组成部分是在紧急情况下要遵循的程序。最后,楼长还需要进行针对疏散计划的评审、验收和张贴工作。
2.2.2 协助消防灭火
事故发生时,在消防队员到来之前,楼长应完成通知公众、启动烟气管理系统或其他消防应急系统的程序。同时,协助消防部门进入现场、建筑及到达最终着火点的流程。消防队员到达现场后,需要当地人员(最好是楼长)的帮助才能迅速找到消防控制系统面板,通过面板找到报警或故障的位置,这一寻过程,因楼长(或当地志愿者)的帮助而加速进行。
2.2.3 引导逃生疏散
在完成对到场消防队员的导引工作之后或之时,应当启动对在住人员和应急响应人员的通知,执行疏散策略和程序,启动协助残疾者的程序,引导逃生者到达疏散后的碰头区;并启动帮助应急响应者(消防队员)的程序;让指定人员使用语音通讯系统来指导疏散过程,指导逃生者有序使用电梯,以及启动帮助残障人员疏散的流程。
2.2.4 协助事后调查
事后调查工作,对于总结经验教训,完成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的过程也很重要。作为熟悉现场环境的知情者,楼长有责任陪同火调人员完成必要的现场查验和问询调查工作。
3 楼长的未来挑战
古代认为“陈不救火,许不吊灾”是国家将要灭亡的标志(《左传·昭公十八年》:“陈不救火,许不吊灾,君子是以知陈许之先亡”),所以消防工作应当由中央统一管理,免费进行。对于异常复杂的救灾形势,统一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弹性,容易因为缺乏针对性而导致巨大的浪费。这是从1292年高克恭废除杭州的宵禁制度,到1902年袁世凯创办警察消防制度的600年间,中国缺乏官办消防的重要原因。1580年,明代杭州的火甲发生暴动[1],重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志愿工作的收费和管理问题。自从1662年天津武廷豫开办志愿消防以来,志愿消防的收费问题也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由于传统文化认为救灾不能收费,所以天津办救火会靠的是当地的盐商(早期)和帮会组织(晚期);江浙办救火会组织,靠的是乡绅捐款和乡绅带领。直到今天,志愿灭火防火组织如何收费,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关键是缺乏对生命价格的重视和保险公司的参与,这是妨害志愿消防工作普及的重要文化性因素。此外,长久的楼长工作还需要理论知识、实战技能、职业伦理和社会认可,需要全社会的重视。
4 结束语
楼长是一项新生事物,虽然是古代里长或甲长制度的部分恢复,可是在新时期有着全新的功能和责任,是美国应急经理制度在中国的本土化,是国内居委会制度解决地方安全问题的补充。在当前全社会关注应急管理的情况下,楼长不仅是针对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的补偿性应对措施,还代表着城市对重大灾情的社区应对办法,也是对未来其他灾害的预防性应急管理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这个目标,楼长的培训工作需要从长规划,从职业发展的三个维度:成员资格认证、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和伦理标准来培养楼长,才是开发出符合新时期社会公安和减灾要求的长远办法。这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各阶层的热心支持和各单位的研究响应。只有满足本地需要的制度,才是符合国情的好制度,对此楼长制度还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1]李采芹,中国消防通史[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
[2]Coté,R.,G.E.Harrington.Life Safety Code Handbook[M].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1994
[3]Lindell,M.K.,C.S.Prater,R.W.Perry.Introduction to Emergency Management[M].2016
[4]Drysdale,Dougal.An Introduction to Fire Dynamics[M].John Wiley & Sons Inc,2010
[5]Cote,A,.NFPA Handbook of Fire Protection[M].NFPA,Quincy,2008
[6]Tubbs J S, Meacham B J. Egress Design Solutions-a Guide to Evacuation and Crowd Management Planning[M].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