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本形式分析与阅读教学的思考
2018-01-03罗淑萍
罗淑萍
摘 要 文本形式相对于文本内容,它特指通过文本内容来揭示文本主体,对于学习者鉴赏、分析、甚至批判文本内容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形式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内涵,让学生在思考文本形式、内容过程中学会文本表达,最后揭示文本内容主旨,所以它应该被视为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主体。本文就借助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背景环境,主要探讨了文本形式分析的现实意义与方法路径,并加以例证说明。
关键词 文本形式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中学段 文本表达 方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65
Abstract The text form is relative to the text content. It refers to revealing the text body through the text content,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effect on the learner's appreciation, analysis and even criticism of the text content. In the primary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form can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ticle deeply, let the students learn the text expression in the process of thinking about the text form and content, and finally reveal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ext content, so it should be regarded as the core body of the primary school reading teaching. This article uses the middle school elementary Chinese reading background environment, mainly discuss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method path of text form analysis, and illustrates it.
Keywords text for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teaching; middle school; text expression; method and path
文本形式分析是語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在近年来也引发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形式分析的重视与研究探索真正引领小学生走进阅读课堂,解决了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困惑,提高了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水平。
1 文本形式分析背景下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形式分析有它存在的现实意义,它能够处理好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顺利推进阅读教学进程。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分注重一边,有时强调形式忽略内容,而有时深究内容却忘记形式分析,导致阅读教学的局部失衡。从认知论角度来讲,这就是文本形式与文本内容在审美内在机制方面未能达到有机平衡,它削弱了阅读文本形式分析对于文本内容所起到的作用。
在本文看来,小学语文阅读文本内容并非是无条件决定文本形式的,它所提供的艺术形式属于一种规范形式,它同样可以规范内容。但同一阅读题材在不同的阅读文本形式中会呈现不同的形象,教师在加工处理阅读文本形式过程中要将它与文本的基本形态相关联,凸显文本形式之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例如像许多古典名篇名著的阅读形式都是值得推介给学生深入分析学习的,它们都能为学生学习语文阅读带来启发。总体来讲,本文认为文本形式在实际的小学阅读教学中会存在以下3点现实意义。
1.1 对语文性的体现
语文学科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内容,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文本形式分析能够体现一定的语文性。小学中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所以他们已经基本能够合理利用语文语言形式来实现表情达意。在该过程中,文本形式分析就是为了在重视语言基本形式的基础上来辅导学生学习阅读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阅读学习中充分体现语文性,凸显阅读文本中语言形式与文本内容之间的相互密切关系。
1.2 对阅读文本内容的领悟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过程中要带领他们领悟文本内容,赏析文本中所存在的语言、语句微妙之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文本形式分析的度,不能轻描淡写也不能过度阐释,这两种极端做法都有可能导致文本主旨内容分析的偏离,曲解原文本意,最终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在指导学生领悟文本形式及文本内容过程中,教师要找好“领悟的正确通道”,让学生能够通过文本的结构、表现手法等形式要素来正确探究文本内容,通过分析文本形式来接近文本内容真相,帮助学生深度理解阅读文本。
1.3 对阅读文本语言的启发
对阅读文本语言的启发要表现出教师教学的智慧与学生理解的智慧,最终帮助学生探寻到阅读教学的真实目的。正如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副会长潘新和教授所言“阅读的目的有四:涵养德行、培养性格、懂得交往、学会创造”,其中创造应该成为前三者的最终升华目标。虽然本文所描述的是小学中段学生,但他们依然还缺乏创造能力,在阅读文本学习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阅读文本形式分析与语言积累来获得更多文学启发,最终从他人的文章中学会思考与创新,培养自身更高级的语言文本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基于阅读文本形式中的共性与个性内容来展开综合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在文化时空中与文本创作者之间形成隔空默契。所以教师在文本形式分析过程中要尽量注重贴近、走进甚至是重新创建文本,保证学生对阅读文本形式、内容都具备一个较为细致的认识与鲜明的印象,这样才能为后来更深入的阅读教学打好基础。[1]
2 文本形式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实施路径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形式分析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共性与个性两方面内容。共性表示阅读素材文体体裁与体式,它们会对文本形式产生一定的约束性和规范性。教师需要为学生构建基于文本认识的充足理论支撑,结合案例剖析来推动文本形式分析过程,同时避免表面、片面分析。而实际上,为文本分析形式寻求理论支撑的关键就在于追根溯源,从阅读文本的本质结构来挖掘剖析,确保为学生在学习阅读文章过程中有据可依,体现文本结构之于文本形式分析的重要性。比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幸福是什么》一课学习中,其文本中对三个青年的描述就直奔主题,从文章一开始就通过井水来引出“幸福是什么”和“寻找幸福”这一主题。然后通过三个青年10年的约定与亲身经历来实现文本内容跨越,并总结得出文本主旨,即幸福可以代表任何事物,但这些事物都需要人们自己去争取才能获得。在文本内容中,三个青年10年里寻求幸福的过程通过他们的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段空白也恰巧是学生体验所最为缺乏的,所以教师需要想办法让学生理解三个青年所说的话。从浅层次的幸福来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填补文本内容空白,为学生展示相对完整的文本形式,让学生深层次理解阅读文本内涵。但是,仅仅通过循规蹈矩的分析文本内容是无法理解上述隐含内容的,教师需要在分析文本形式、文本内容过程中将文章中的人物、人物所处环境以及故事情节单独列出来,逐一去联系上下文、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人物关系去认真剖析,而并非是传统教学的机械式分析,其所培养的正是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为他们积累有关文本形式分析的相关知识技巧。从某种程度来讲,文本结构实际上就代表了叙事作品的基本体制,文章中所有的人物角色、事件发生时间空间都围绕文本结构来确定,所以文本结构具备它一定的实际功能意义。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领会阅读文本结构中所蕴藏的真实内涵,最终理解文章本身。[2]
再举个例子,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本形式及内容分析来为学生找到文本中所存在的内容差异性,看阅读文本中文本表现形式的有效过渡过程。例如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人类从无火的痛苦到有火之后的幸福,这一切都是谁带来的?”“善良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但为什么人类认为他有错?”引导学生分析这两个问题,通过问题来找出文本形式及內容中所存在的差异性与矛盾性。换言之,教师要基于文本语言表达来凸显文本形式中所存在的情感逻辑差异及尖锐矛盾,进而帮助学生在相对鲜明的问题剖析、理解过程中更深层次理解文本形式内容表达的真实意图。
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中文本的整体分析也可以看出,文本形式本身是存在共性与个性内容的,教师需要在文本形式分析过程中明确文化时空架构,并在教学讲解中寻求与作者之间达成默契共鸣,确保教学能够贴近文本并深入文本,甚至是为学生重建文本。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打通一条别开生面的阅读学习路径,让他们能够通过深入理解文本形式来通读文本内容,做到阅读知识学习理解的兼容并包。
3 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指出过“阅读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学生以及教科书文本等多角色之间的有机对话过程。”而对话的根本应该是话题,这就又涉及到文本形式。教师在围绕话题进行文本形式设计过程中,可以围绕文本形式主线来凸显主体阅读教学内容,基于教学目标来分析文本知识内容,为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目标,进而强化学生对文本形式的文本理解分析能力。同时,也要围绕文本形式来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讲授文本形式的分析方法,融入更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涵。综合来讲,就是要基于文本形式,结合语言学习来理解文本内容,而并非是脱离了文本形式及内容的单纯说教。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赵州桥》一课教学中,教师就以赵州桥的精妙设计来展开教学设计解读,带领学生分析文本形式,体会赵州桥的“桥之美”,并实现了以下教学目标的有机设计过程:
首先第一步认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它是一座拥有1300年历史的古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第二步带领学生理解本文文本形式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对于赵州桥的说明技巧。
第三通过学习《赵州桥》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历史古桥的美的熏陶。
整个教学设计中第一目标就是指向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领会赵州桥的历史价值与设计意义,这些都依靠对文本形式的分析得出;第二目标则指向“形式”,从文章形式来看,它更偏向于说明文,在写作意图、表达方式与作者情感融入方面更加鲜明有特色;第三目标就是该文章的文本形式及文本内容在设定上并不华丽,相对朴实,所以教师希望在为学生分析《赵州桥》的文本形式之后,让学生在此品读该文章,探寻在学生眼中赵州桥的美好。找到并指出在文章中美好的、有情感的句子,体会作者在创作《赵州桥》时的真实情感与美学追求。利用提问形式来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赵州桥》这一篇文章的文本表达方法,让学生透彻理解文章主旨。实际上,整个教学过程就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基于目标预设的文本形式研究意义,它培养了学生对于文章文本解读的自觉意识,也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文本形式分析对于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3]
4 总结
总体来讲,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文本形式分析,了解阅读教学内容展开的正确方式,带领学生品读、体会与了解文本内容,最终吃透文本中的语言形式与文本结构形式。即要以文本形式分析作为主体来带动阅读教学整个过程,证明文本形式分析之于阅读教学的优越价值体现。
参考文献
[1] 李涛.文本形式分析与阅读教学[J].语文建设,2016(1):36-38.
[2] 李本友.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朱情香.阅读教学中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