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占比低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2018-01-03胡樱子郑伊鸣李晴
胡樱子 郑伊鸣 李晴
摘 要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性格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现阶段中国学前教育还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主体机构,存在公办比例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中公办幼儿园比例较低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以及发展公办属性幼儿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公共部门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促进公办幼儿园快速均衡发展,给出了建议措施。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公办幼儿园 公共部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71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t the present stag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not yet been included in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ystem. Kindergarten, as the main bod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public ownership and unbalanc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erms of the low proportion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an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property kindergartens. And for the public sector how to effectively use existing resources to promote the rapid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ublic kindergartens, given the recommended measures.
Key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public kindergarten; public sector
0 前言
学前教育特指3岁至6岁幼儿的教育,承担学前教育的主体机构是幼儿园。同时,学前教育是幼儿离开家庭,步入校园的第一个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国学前教育阶段属于非义务教育范畴,公办比例低与“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并存。研究如何有效促进公办幼儿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学前教育普惠性目标,对教育的公平性体现有重要意义。
学者们针对现阶段学前教育“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李红婷[1]针对湖南农村不同体制的幼儿园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虽然民办幼儿园数量快速增加,但是缺少规范的高质量幼儿教育机构,这将严重危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出幼儿园应由“民办”向“公办”回归。张岩莉[2]以河南省19所农村幼儿园的19个班级为调查对象,调研了不同体制的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研究发现民办幼儿园存在诸多问题,公办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明显优于民办幼儿园。陈京栋[3]对比分析铜陵市2012年“公办”“民办”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发现民办幼儿园儿童的身体发育情况较公办幼儿园儿童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是因为民办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难以保证膳食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幼儿充足的锻炼,这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影响。但是,关于幼儿园公办比例较低的原因,以及公共部门发展公办幼儿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充分。
本文基于现阶段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现状,研究了近年来幼儿园公办比例的变化及其原因。同时分析了快速提高学前教育公办比例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并针对公共部门如何保障学前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给出了建议措施。
1 学前教育 “民办”主导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幼儿园总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公办幼儿园比例逐年提高,但还依然处在一个较低水平,呈现出民办学前教育占主导的特点。截至2016年公办幼儿园占比仅为35.7%,民办幼儿园仍然是学前教育的主体(表1)。
根据“经济人假设”,私人主导必然会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导致一部分高品质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极高,而另一部分民办幼儿园通过压缩硬件开支,降低员工人力成本,超编班级人数等来获取利润。这些均会加剧现阶段学前教育的不公平,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成为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
中国学前教育公办幼儿园比例低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随着上世纪企业改制等大环境影响,一大批原企、事业单位直属幼儿园纷纷脱离原有属性,转为市场机制运营。仅有少数公办幼儿园予以保留,造成了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比例迅速降低。且现有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招生规模有限,很多幼儿无法进入公办幼儿园就读。
(2)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中国在学前教育公共投入占教育经费的比例仅为1.2%,远低于国际水平。[4-5]同属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由于政府介入支持,其入学成本普遍低于学前教育入学成本。
2 快速提高学前教育公办比例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2.1 快速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的有利条件
(1)中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众多,潜在幼儿专任教师比例大。国家相关教育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高等学校2914所,年毕业应届生人数达到820万人。而中国学前教育专业从业人员中非师范类比例仅为32.4%,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非师范毕业学生经过系统化培训和认证考核后,可成为学前教育专任教师的人才補充。同时吸纳优秀毕业生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也能够提高整体幼师素质结构。
(2)未来适龄学前儿童人数将出现小高峰,近年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中国 “二胎政策”的实行,保持了出生人口数量的相对平稳,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新出生人口达到1786万人。为学前教育提供了充足稳定的生源。且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财政收入连创新高,政府有能力增大对学前教育领域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兴办公办属性幼儿园。
2.2 现阶段发展公办幼儿园的制约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幼教专业人才欠缺。中国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且居住者多为失地农民,人口流动性大,经济条件较差,且该地区经济状况往往欠缺,政府对教育投资有限,导致经济落后地区幼儿教育水平欠缺。且现阶段公办学前教育规模缺口巨大,专业幼教人才不足。
(2)学前教育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学前教育从业者工作强度大,社会认可度低,职业晋升受限。造成了从业人员人才流失,尤其一些高学历人才不愿长期从事相关工作。私立幼儿园,人员流动频繁,更难以吸纳本行业优秀专业人才,造成教育资源难以平衡。
3 公共部门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的建议
(1)公共部门应政策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公办民助形式,促进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公共部门鼓励通过公办民助的形式,以民间投资,政府运营的方式建立普惠性质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公共部门通过完善立法,对幼儿园办园质量,收费水平,硬件条件,师资力量,家长满意程度,学生受教育水平等定期进行评估,对办园行为依法规范。
(2)公共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教育资源。参照国家标准,对现有 “相对空闲”的办学场地、校舍和教学设备等教育资源进行改造,充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鼓励富余教育资源投入学前教育领域,分担学前教育办学压力。
(3)提高幼教人员的福利待遇,减少人才流失,引导鼓励同行业间的帮扶。通过提高待遇,完善社保体系,增加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指标的方法,降低人才流失。鼓励农村幼儿园教职工进入示范类优秀幼儿园学习,制定帮扶计划。同时鼓励发达地区优秀幼儿园的专任教师进入落后地区,对其教职工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或利用远程教学等高新技术,进行跨地区,跨区域帮扶,使培训范围更广泛,不受地域限制,从而更好的推进整体学前教育水平的提升。
4 结论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育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切身需要,具有极强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学前教育是教育领域薄弱的环节之一,公办幼儿园比例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政府应加大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重点建设托底型公办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平衡区域差异,保证适龄儿童接收教育的公平性。
参考文献
[1] 李红婷,罗先华.由“民办”向“公办”回归——对湖南农村学前教育政策转向的分析与建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8(12):11-14.
[2] 张岩莉.不同体制农村幼兒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为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5):44-47.
[3] 陈京栋,冯雪,马宝霞.铜陵市2012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377-379.
[4] 田志磊,张雪.中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问题与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7-22.
[5] 周兢,陈思,郭良菁.国际学前教育公共经费投入趋势的比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9.38(11):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