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以学为中心”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改革研究

2018-01-03余亚琴丁德惠苏瑛周友新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主动性

余亚琴 丁德惠 苏瑛 周友新

摘 要 在“以学为中心”改革和传统教学的对比和转型中,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都面临着角色、心理、态度等一系列的现实困难和阻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非常紧密的课程。本文阐述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中,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环境(学习情境)、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并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往理论来实现传统教学与“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的融合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以学为中心 建构主义 主动性 传统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44

Abstract In the contrast and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centered" reform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students, teachers, teaching resources, etc. are faced with a series of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such as roles, psychology and attitudes.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 is a very close cours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eaching-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in the teaching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environment (learning situatio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uses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centered"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learning-centered; constructivism; initiative; traditional teaching

在传统教学法中教师长期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或者控制地位,轻视或忽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也就形成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和体系。而这恰恰反映当前教学存在的两个现实问题:一是忽视学生的能动性问题,二是忽视教学者与学生的关系问题。前者以传递信息、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能动性,建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就后者而言,教学是“许多个人的合作”,包含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合作。而诸如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在相应的体系之中关注的是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强调的是如何提高成绩,导致教师的主导性日益突出,而忽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或者说交往阻断。

1998年国际高等教育界基本达成“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共識和模型架构,并写入联合国《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先行动框架》。[1]从发展脉络来看,卡尔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角度审视当时的教育问题,认为“学习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个人潜能和人格的充分发展”,因此“教育过程是自由发展”,教学方法是“非指导性的引导”。 [2]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学为中心”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办学的重要构成,占有高等教育的较大比例。就“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还未真正意识到其理论内涵、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1.1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论是要求根据学生的态度、能力设定目标,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实践。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现状是什么呢?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本科第二批次的后半段,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其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欠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态度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和效果,而这恰恰正是“以学为中心”的重要参考因素,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交往理论关注的重要方面。再次,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于“以学为中心”的要求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问题意识、问题能力不能满足“以学为中心”的实践需求,而这是决定“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的核心因素。最后,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与“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还不吻合,“以学为中心”学习理念是由心理学生发而成,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是人格发展和能力的彰显。

1.2 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教学实践的主导者、掌控者和决定者。而在“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中,教师并未因学生的主体性提升而被忽视,只是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指导者、帮助者、协作者和督促者。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做好准备了吗?笔者以为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心理角色的转换,从强势的主体地位到和谐的主导地位,教师心理上的角色转换对于“以学为中心”学习效果起到关键性影响;其次是现在的教学方法较多是灌输式讲授法,而“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实施则要以引导式启发法、问题法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和督促,教学方法的转换是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因子;最后是教师压力的调适,有研究表明近年来教师“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是逐渐下降的”,“体现在个体心理负担、职业倦怠、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层面”,[3]“焦虑、抑郁等生理-心理症状,职业倦怠、人际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4]这对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 教学或学习资源分析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不仅对学生和教师产生新的挑战,对于教学资源而言同样需要准备或重建的过程。这是因为:首先,现有教学资源都是按照教师为中心的准则构建的,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设计,也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大多体现经验主义教学模式;其次,教学环境、教学情境显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度影响,很显然这种环境和情境都体现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和学校的中心作用,同样具有经验主义特征。而“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和实践对于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要求和设想显然不是当前所能实现的。

2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以学为中心”的实践可行性

只有定位教学实践上的“以学为中心”理念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高校教学改革探索中,“以学为中心”理论与课程的关联研究和实施才是根本。笔者试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为例进行“以学为中心”教学实践的可行性研究。

2.1 “以学为中心”理念与课程目标的融合分析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包括理论课程和课程设计两部分,是给排水科学理论和技术融合于一体、实践性很强、规范性突出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主干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工程设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基础性、规范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特征。新知识、新成果和新规范不断地引入教学,工程实践性要求强,教学的信息量不断增大,稳定的体系、内容和固定课时的传统教学法显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在“以学为中心”理念下,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外,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目标还应包括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思维能力和如何从理论学习中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2.2 “以学为中心”理念与教学设计的融合分析

教学设计是“以学为中心”理念实现的核心环节,包括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及任务、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复习巩固等内容,各个内容之间形成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以学为中心”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实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这就意味着要根据不同的知识结构、知识类型来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问题,创设合情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情境,将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以课堂、资源、网络等方式呈现给学生。

2.3 “以学为中心”教学情境或学习策略融合分析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情境与传统教学产生巨大差別。传统教学情境关注的是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而“以学为中心”则强调知识的具体化,也即将知识还原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以生活的生动性、丰富性来缩短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之间的距离。其原因在于不同情境下,同一知识和经验的表现差异较大。因而“以学为中心”就是要“随着学习内容、目标的不断变化,情境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境就形成了学习顺利进行的理想场所——情境场”。 [5]就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而言,建筑内部的给水系统、热水供应系统及喷淋系统是独立成章的,有各自完整的体系,在“以学为中心”情境下,应该创造各个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情境,另外还要形成给水系统与热水系统、喷淋系统等之间共有共享的情境,进行知识和经验综合性教学与学习,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技术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理念就是要构建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核心的自主学习策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习策略设计需要考虑知识、学生、师生交往等主客观因素。在主观因素方面,“以学为中心”的师生交往强调情境、目标、内容的交互性,与传统的师生交往存在较大的差别,这对依赖教师教学的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全新而艰巨的挑战。

2.4 “以学为中心”理念与课程评价的结合分析

课程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对课程目标、内容编排、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判,并依此作业改进决策。传统的教学评价注重终结性评价,这是一种事后评价,以成绩的多少判断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效,常用的形式包括考试、考核、测验等一次性方式。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则要求“通过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判断,以此来调控、修改后继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5]这也就意味着“以学为中心”教学评价需要构建过程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即事后性评价)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的评价体系,形成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理论学习中,需要更好地利用终结性评价,特别是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的学习评价一定是最大限度地运用终结性评价;而在课程设计的实践中,首要强调形成性评价,注重设计过程中每一个细小环节的过程形成及其规范,同时要注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的准确性,这恰恰又是终结性评价的运用。

3 结束语

“以学为中心”教学理念要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教师转变为指导者、督促者、协助者,构建新的交往关系和行为。“以学为中心”理念,建设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目标,设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情境或学习策略融合,确立“以学为中心”课程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 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土木工程PPZY2015C218),2017年盐城工学院教育教改研究专项(JGZX2017A019)

参考文献

[1] 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2] 万光侠.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0(4):5-8.

[3] 衣新发,赵倩,胡卫平,李骏.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22.

[4] 张丽华,潘莘.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概况、成因及调节[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

[5] 刘世清,李智晔,楼广赤.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与基本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0-13.

猜你喜欢

以学为中心传统教学主动性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谈“以学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
慕课结合传统教学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的实现与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以学为中心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