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实现

2018-01-03李淑红王京仁王奕李春荣

科教导刊 2018年29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构建

李淑红 王京仁 王奕 李春荣

摘 要 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是对社会科普资源的重要补充,通过对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情况分析,阐明科普网络平台构建的意义。以内容为中心构建了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网络平台,不仅成为地方科技活动、开展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也可成为科普知识学习与普及的共享平台。

关键词 科普基地 网络平台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10.015

Abstract The local university lif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science base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the social science resourc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cience base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pular science network platform is clarified. The content-centered construction of th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 resources science network platform not only becomes an important base for lo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ivities and scientific quality education, but also a shared platform for popular science knowledge learning and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popular science base; network platform; construction

高校作為高等教育机构,拥有大量优秀科研力量和人才,掌握当今世界比较前沿的科技信息,高校科普基地因其特殊的优势在科普普及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1]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湖南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被确定为湖南省两所转型试点高校之一。在此背景下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于2016年被列为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科普专题项目。为拓展科普知识传播途径,普及生命与环境科学常识,服务地方,充分利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有利资源,项目组开发构建了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资源网络平台。

1 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概况

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2008年成为省级科普基地,2010年发展成为省级优秀科普基地。基地有展教仪器设备516(台、件),模型:61套,展板:52个,展柜:34个。植物类和动物类实物标本:其中植物病害类干制类标本220盒,昆虫类干制类标本 93盒;植物病害类和昆虫类浸制标本共660瓶;腊叶标本2000份。动物类剥制标本145份,浸制动物标本331份。干制标本27份。玻片标本82盒3961份。沅水澧水鱼类标本浸制数169种。骨骼标本50份。环境科普包括天文台、气象园、地质标本室三个部分,地质标本室备有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1000余套 。学院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南省水产健康养殖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动物学重点实验室。有高内涵、活体动物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实时定量PCR仪、显微操作系统、凝胶成像系统、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满足科研、教学、科普和服务地方的需要。

2 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网络平台构建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人们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指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一种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为手段,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设备终端,为公众接受和传播各类信息的新型传播媒介形式。新媒体具有超时空、数字化、小众化、平等化、互动化、移动化、个性化等特征,正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公众的思维惯例和认知习惯,及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2]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资源网络平台建设,是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创新优质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优化科普内容科学性的需要,是拓宽科普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把学校与社会、内容与渠道、知识与行业有效连接起来,实现科普倍增效应的需要。高等学校拥有丰富的生命与环境科普教育资源,生命与环境资源省级基地具有丰富的非网络化科普信息资源、科普资料资源、科普展品资源。利用新媒体技术将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基地构建成科普网络平台。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优秀的科研人才和科技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优化、加工、整理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不断丰富完善生命与环境资源省级优秀科普基地内涵,以内容为中心,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网络平台,使科普传播更为便捷,更符合时代发展需要。使更多人能利用平台了解和学习关于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以内容为中心构建生命与环境资源科普资源网络平台

科普网络平台内容设计是核心,其内容应具有知识性、科学性、专业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广泛性,根据学院专业特点将科普网站内容设计为8个框架,如图1。

按框架模式项目课题组已开发并构建了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网站(http://www.huas.cn:444),其各栏目的具体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

4 拓展传播路径,发挥网络平台作用

科学传播的渠道(in What channel) 对科普工作的效果(with What effect) 产生直接和关键的影响。[3]互联网已成为科普传播的有效途径,为使该网络平台发挥重要作用,广泛传播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知识,科学的传播方式尤为重要,借助校园网、院网、市科技局、市农业局、畜牧水产局、市12396远程教育网等传播渠道,拓宽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网站平台(http://www.huas.cn:444)网络传播路径,拓展科学传播领域和空间,推动科普信息在学校、社会、农村等的广泛应用,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湘西北乃至湖南省影响力较高的科普平台,形成科普平台、高校专家和公众共同参与,协同联动的科普信息传播和分享的新局面。

5 结语

近些年,人们对科学的重要性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但是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意义仍然认识不够。[4]高校作为教育、科研和科普的阵地,有独特的优势,拓展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网站平台(http://www.huas.cn:444)网络传播路径,将其作为社会科普优质资源,开展科普教育,为社会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提供有效路径。但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相关机构和部门配合与支持,才能保证科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1]因此生命与环境科普基地在平台建设、运行、维护等环节中不仅要加强各级领导及公众的重视,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并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地方高校生命与环境科学科普网络平台建设持之以恒地发展下去。用好、用活高校现有的科普资源,大幅提升科普知识的科学性、趣味性、体验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实现地方高校以省级优秀科普基地为核心、以科普信息化为手段、以普惠共享为目标的现代科普新平台,实现科普在省内地市级的转型升级。

基金项目:湖南省技术创新引导计划-科普专题(湘财教指[2016]161号);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立项建设项目“名师空间课堂——动物疾病学”(湘财教指[2015]68号);“动物学”湖南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项目(2016)

参考文献

[1] 洪雪男,张叶军,杜艳梅,等.高校科普基地的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科学,2015.18(5):238-240.

[2] 许艳.新媒体环境下科普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思考科普人力资源[J].科协论坛,2017.5:22-23.

[3] 赵军,王丽.新媒体在科普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J].科普研究,2012.7(6):46-51.

[4] 梁玉华,任大银.环境科普基地建设意义、面临问题及建设措施探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72-75.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构建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常规教学模式下有限开放型课堂的设计与实践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