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1-03张红高健余晓红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24期
关键词:考核模式专业课程

张红 高健 余晓红

摘 要:探索并实践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模式,建立多样化考核途径、多元化考核因素、动态化考核过程的创新思路,设立了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课程考试等整体考核评价的“三位一体”的专业课程考核模型。实践效果表明,新考核模式能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关键词: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4.207

在现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国内外高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已日渐增多,那怎样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呢?传统的考核模式,“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方式,已不利于知识的连贯性学习和综合应用,明显具有重结果、轻过程,强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过程考核作为考核的一种重要指标,既可以反映教学过程的效果,也能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统一发展,这对于当前大学本科课程教育尤为重要[1]。本文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对考核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以能力导向培养为目的,符合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过程化考核评价方案。

1 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专业课程考核在课程结束时,以试卷、大作业、小论文等形式,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应用等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单一考核结果评价为主导,考核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这种考核评价模式有悖于当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不适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要求,不符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如我院《食品工艺学》理论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以试卷闭卷考试的形式,由卷面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组成最终的考核成绩;如《食品微生物学实验》实验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以大作业考试的形式为主,由出勤25%、平时表现(含平时作业)25%、大作业成绩50%组成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实践发现,采用这样的考核模式,学生被迫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背诵和记忆,导致学习积极性受挫严重,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教与学的师生互动,进而不利于教学内容及时调整和教学方法的适时改进,影响了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

2 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的创新思路

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以多样化考核途径、多元化考核因素进行动态化考核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程的学习效果,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具体有以下改革思路:

(1)拓宽专业课程考核的评价途径。在传统的日常考勤、平时作业、试卷成绩的基础上,增加课堂表现、实验操作、SPOC平台学习、学科竞赛、专业论文写作及演讲答辩等。

(2)深化专业课程考核的评价因素。在传统课堂的教学管理基础上,细化授课过程中的考核评价因素,如课堂听课表现(如记笔记、打瞌睡等),作业完成情况(如是否齐全、是否认真、是否雷同等),课堂讨论与在线学习的参与度,实验情况(如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记录等)。

(3)完善专业课程考核的过程评价。学生在某一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考核评价值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的值,每章节学习结束,根据上述的评价途径和因素,老师给出一个考核评价值,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项指标。

过程评价项目包括日常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或在线学习等,如果是实验或实践课程,则包括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态度、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各项指标取平均值,且与章节学时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考核评价值,以此作为最终评价的一项考核指标。

各章节的考核评价值=∑各评价项目的考核分值/评价项目数

过程考核评价成绩=(各章节的考核评价值×章节学时)/总学时

3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过程化考核改革的创新模型

针对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情况,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分别设立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型、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模型、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模型等三种。

(1)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型。建立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型,设立过程考核、能力考核、课程考试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考核模型,即过程考核占30%、能力考核30%、课程考试40%,具体见图1。其中课堂表现指课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不瞌睡,不玩手机等基本听课要求;平时作业除了考察正确率外,更关注作业雷同现象,凡出现作业雷同的,该次作业记为零分;日常考勤中,如有三次以上无故缺席,则取消该课程考试资格。

(2)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模型。建立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模型,在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型的基础上,增设“一票否决项”,即实验操作过程中,只要存在实验操作错误及不遵守实验室安全条例,则采用一票否决项,该项目考核成绩不合格。具体见图2。

(3)专业实践课程考核模型。建立专业实验课程考核模型,沿用上面的专业理论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型,课程设计的能力考核重点考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计算机制图软件的应用;课程考试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实习的能力考核则转换成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和实习基地厂方的评价,课程考试则是实习报告和实现总结。具体见图3。

4 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

根据构建的专业理论课程考核模型,在食品专业理论课程《食品标准与法规》的教学考核中进行了实践探索。

(1)考核方式。按照上面所述模型,第一次课堂介绍课程考核要求,说明课程考核的成绩计算办法,具体如下:

考核成绩=过程考核*30%+能力考核*30%+课程考试*40%

其中,过程考核包括日常考勤10%+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10%;能力考核包括论文寫作10%+PPT汇报10%+平时测验10%,PPT汇报分组进行,全班5人一组,分成6组,先进行小组内的自行汇报,成员相互评分,后进行班级汇报,每组由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小组打分,两次分值各占5%,汇总后取平均值。

(2)考核途径。除了以上途径外,鼓励我院食品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专业学科竞赛(如食品文化节),专业论文写作(如盐城市食品营养学会论文征集比赛活动),凡获奖的同学,该课程能力考核的成绩上浮20%,30分封顶。

(3)考核效果。通过本次考核模型实践,学生的考核成绩分布更为合理,体现了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文献的阅读,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PPT的制作质量提升,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组织和协作的能力。

5 结论

结合食品专业课程“三位一体”考核模式的实践,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多样化的考核途径,既便于掌握本课程学习情况,也掌握学生课外活动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参与专业学科竞赛、学术论文的撰写等活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2)多元化的考核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勤奋刻苦、崇尚真知的学习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3)动态化的考核过程,可以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课程性质及课程内容,进行不断的更新调整,更好地检测和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关心和指导学生获得专业知识,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4)设置不同类型的课程成绩分配模型,将课程教学与课程考核有机结合,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配套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模式,使得教学改革更完善,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坤,李德富,吴重德等.生物化学课程过程考核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02):125-127.

[2]胡玉平,李昌灵,吴镝等.浅谈《发酵食品工艺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103-105.

项目资助: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2017JSJG174);盐城工学院教育教改研究专项立项课题(JGZX2017A015)

作者简介:张红(1978-),女,江苏江都人,硕士,讲师,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考核模式专业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信息安全专业课程建设探索
以仲裁法学为例谈考查课的考核模式改革
以仲裁法学为例谈考查课的考核模式改革
高校《税法》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考核模式研究